踏青是什么节气的习俗
端午节踏青应该是在北方才见到的,踏青节本来是和清明在一起的,那时正值春暖花开,而端午值夏季,天气渐热,在南方已过了踏青季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受气候的影响,各地踏青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南方端午已是暑热之始,而东北却刚刚大地回春,因而北方人或者说东北人过端午有守夜踏青的习俗。
旧时曾以清明节为踏青节,不过,踏青节的日期因时因地而异,有正月八日的,也有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的,后来则以清明出游踏青居多。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踏青的习俗不仅仅是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也是哪个节日的习俗呢?
踏青的习俗不仅是端午的习俗也是清明的习俗,清明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隋朝时期,踏青是一项十分普及的民俗活动。春暖花开,士女游春活动最盛。隋朝时,著名画家展子虔绘《游春图》,对明媚的春光及人们成结队游春的情景有形象的描绘。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蕴含着精神信仰和节俗礼仪等内容。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节是传承信仰、家庭人伦的重要载体,清明祭祀是文化表达,是感恩先人、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清明扫墓祭祖习俗经历代沿袭已成为固定的礼俗主题。
清明一到春回大地,精神气爽,一年的劳作从此开始,春耕春种,开始忙碌。祭拜祖先,追
忆先人,也在同时进行。踏青节、扫墓节、聪明节都是清明节的别称。中华民族的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扫墓和郊游结合起来即陶冶情操,又促进了身心的健康。
踏青是一种忙里偷闲的放松,它最能够唤起童心的回归。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偷得浮生半日闲”,卸却一切俗务,携一家老小或三五好友,去郊野寻觅春天芳踪。
竖蛋是什么节气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