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分数练习课教学反思
从教二十多年以来,如何促进学生高效学习一直是我探究的课题。最初的时候是想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学生在课堂上如果能尝试练到所有类型的题型,在作业或考试时便能应用自如。于是在备课过程中把所有的教辅材料都拿出来作为备课资料,学习一个知识点便把可能出现的相关类型的习题都展示给学生,常常师生共同解决。这样我总感觉自己课堂上的知识容量总是很大,容量大我们课堂的进程就比较快甚至没有让学生思考和做课堂作业的时间。而且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没有思考消化理解的过程,可想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没有明显的提高。这样常常是我累得精疲力尽,结果课堂高效也成了一句空话。
今天在教学小数乘分数练习课时我改变了以往的备课方案,只参考教师教学用书的评价样例和平时孩子用的配套作业小状元。备课前把这两种资料上的相关题型列举出来,师生先共同探讨做法:首先复习了小数乘分数的解题方法,先举例小数数和分母一般关系:如五点六成五分之二,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板演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再举例小数和分母特殊关系的如:一点三八乘六分之五。同样又叫了一名学困生去板演:发现孩子发现小数和分母的特殊关系很困难,并且小数和整数约分对于孩子来说太难了,之前也从未有过这方面的积累,因此这种适合先约分再计算的看似简便的做法,对孩子来说却成了难以攻克的难关。这时我立刻引导学生说:如果你不会处理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情况时,就把小数化成分数来解决。这样可能对于学困生反而更容易些。因此经过不断地尝试发现总结,看似好的算法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只有用心了解观察学生,才能到适合孩子自己的解题方法。接着我们又共同探讨了小数乘带分数,经历了
几道题的练习发现大多学生还是擅长把小数化成分数的计算方法。我借机完全肯定了这个先把小数化成分数------适合所有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一节课过去了,学生没见太多的题型,可学得相对扎实。容量大的课堂不能
算是高效课堂,只有建立在学生通过感知经历总结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上的课堂才会距高效课堂越来越近。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2019年新学期,某校举行歌唱比赛,满分10分,10位评委打出分数的平均分作为最后得分,小明得分如下
评分9.1 9.4 9.3 9.5 9.4 9.3 9.8 9.5 9.4 评委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以下描述错误的有()
甲:众数有2个,则⑥号评委打的分数一定是9.3或9.5分
乙:小明的最终得分不可能高于9.47分
丙:无论⑥号评委打多少分,中位数一定是9.4
丁:无论⑥号评委打多少分,9.4一定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A.0 B.1 C.2 D.3
2.张老师有3件衬衫、4条裤子、2双皮鞋,用它们一共可以搭配( )种不同的穿法。
A.9 B.14 C.24 D.6
3.如果自然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1,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A.ab B.a C.b D.无法确定
4.下面是甲、乙两个班男、女生人数分布统计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班的人数一样多    B.乙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多40%
C.甲班的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D.甲班的女生人数一定比乙班的女生多
5.两个高一样的圆锥,他们的底面半径比是3:4,那么它们的体积比是()
A.3:4 B.9:16 C.6:8 D.16:9
6.长方形ABCD的长是8厘米,宽3厘米,将这个长方形(如下图)沿EF对折,阴影部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A.6 B.11 C.16 D.22
7.分母是8的真分数有()个。
A.7 B.8 C.6 D.无数
8.甲乙两队共运一堆货物.甲队单独运8小时运完,乙队单独运12小时运完,甲队先运2小时后,然后乙队单独运.还要()小时运完.
A.B.9 C.3 D.10
9.两根同样8米长的铁丝,从第一根上截去它的3
8
,从第二根上截去
3
8
米。余下部分(    )。
A.第一根长B.第二根长C.长度相等D.无法比较10.比例尺表示()。
A.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1
2400000
。B.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倍。
C.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为1 :800000
二、填空题
11.小铃准备炒一个西红柿鸡蛋的菜,她洗切西红柿用了1.5分,洗葱切葱用了2.5分,敲蛋打蛋用了2分,洗锅2分,把锅烧热1分,将油烧热用3分,炒4分,小玲烧好这道菜花了16分,请你配妙安排,设计出一个顺序,使烧好这道菜的时间最短为(______)分。
12.铁路旁每隔50米有一棵树,晶晶在火车上从第一棵树数起,数到第55棵为止,恰好过了3分钟,火车每小时的速度是_____千米.
13.在下面(1)、(2)两排数字之间的“□”内,选择四则运算中的符号填入,使(1)、(2)两式的运算结果之差尽可能大.那么差最大是_____.
(1)1□2□3□4□5□6□7=
(2)7□6□5□4□3□2□1=
14.一道计算题的最后一步应该除以10,但粗心的小明在最后一步却错误地乘了10,得到的答案是500,原题正确答案应该是(______)。
15.将下图中的硬纸板片沿虚线折起来,便可以做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A面所对的那个面是字母(_____)。
16.用3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体积是
________立方厘米。
17.2019年我国应届小学毕业生约有12175000人,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____)人,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_______)人。
18.50千克增加_____%是80千克;80千克减少_____%是50千克;比_____多是60千克.
19.书的总册数一定,每包的册数和包数成________比例;小麦每公顷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成________比例。
20.计算下面两个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m).
(1)  (2)
(1)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
(2)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
三、判断题
21.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500米。(_____)
22.因为0.7=0.70,所以0.7与0.70的意义相同.(_____)
23.若两个圆半径之比是1:2,则它们的面积之比也是1:2。(____)
24.学校开周前会议,出席100人,缺席5人,缺席率是5%.(_____)
25.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_____)
四、作图题
26.
①在方格纸上,把圆O向右平移4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②把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③画一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等腰梯形,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五、解答题
27.中国古代有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器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它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其
中第一个字“春”是指立春,为春季的开始,但在气象学上,入春日是有严格定义的,即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0℃又低于22℃,才算是进入春天,其中,5天中的第一天即为入春日。例如:2014年3月13日至18日,北京的日平均气温分别为9.3℃,11.7℃,12.7℃,11.7℃,12.7℃和12.3℃,即从3月14日开始,北京日平均气温已连续5天稳定超过10℃,达到了气象学意义上的入春标准。因此可以说2014年3月14日为北京的人春日。
日平均温度是指一天24小时的平均温度。气象学上通常用一天中的2时、8时、14时、20时4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作为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即4个气温相加除以4),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下表是北京某区2017年3月28日至4月3日的气温记录及日平均气温(单位:℃):
时间2时8时14时20时平均气温
3月28日  6 8 13 11 9.5
如何打分数
3月29日7    6 17 1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