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一:
闲 王 力①
中国的诗人,自古是爱闲的。“静扫空房唯独坐”“日高窗下枕书眠”,这是闲居;“相与缘江拾明月”“晚山秋树独徘徊”,这是闲游;“大瓢贮月归春瓮”“飞盏遥闻豆蔻香”,这是闲消遣。如果他们忙起来,他们也要忙里偷闲;他们是“有愧野人能自在”,忙极的时候也要“闲寻鸥鸟暂忘机”。
但是,中国的俗谚却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凡是愿意兴室立业的人都不肯“游手好闲”。表面看来,这和诗人们的思想是矛盾的。诗人们的思想似乎是仙佛的一派;而社会上的老成人却是入世的,是圣贤的一派。圣贤可学,仙佛不可学,所以我们不应该爱闲,因为爱闲就是“好闲”,“好闲”就非“游手”不可,而“游手”就有没饭吃的危险。其实,这只是一种很粗的看法。如果闲得其道,非特无损,而且有益。我们可以说,常人不可以“好闲”,而圣贤却可以“爱闲”。
先说,一国的元首就应该闲。垂拱而治。是中国人所认为至治的世界。身当天下大任的人也
应该闲,在军书交错的时候,诸葛亮仍旧是纶巾羽扇,谢安仍旧是游墅围棋,这种闲情逸致才能养成他们临事不惊的本领。爱闲和工作紧张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唯有精神不紧张的人,工作紧张起来才有更大的效力;否则越忙越乱,会把事情弄糟了的。
做地方官的人也应该有相当的闲暇。如果不能闲,不是你毫无办事能力,就是你为刮地皮而忙。“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上小楼头”,白乐天并没有因为爱闲而减少了民众的好感;“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苏东坡并没有因为爱闲而妨害了邑宰的去思。王禹傅诗里说:“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现在却是郡越僻而官越忙,因为“天高皇帝远”,正是刮地皮的好机会。天天嘴里嚷着:“忙呀!忙呀!”天晓得他是否为苞苴而忙,为掊克而忙。抑或是为逢迎上司、应酬土豪劣绅而忙!
洛阳纸贵的典故至于文人,就更不能忙。更不应该忙。《三都赋》十稔而成。并不是天天忙着写那赋,而是闲着在那里等候,灵感来时才写上一段。忙起来根本就没有灵感!非但八叉手不是忙,连九回肠也不算是忙。当你聚精会神地去推敲一篇文章的时候,只像聚精会神地下一盘棋,是闲中取乐,不应该把它当做尘樊的束缚。但不幸得很,那些卖文为活的文人却不能不忙着作文章;尤其是在“文价”的指数和物价的指数相差十余倍的今日,更不能不搜索枯肠,努力多写
几个字。在这抗战期间,不少文人因为“挤”文章而呕尽心血,忙到牺牲了睡眠,以至于牺牲了性命。忙死了也得不到代价。因为越忙越是粗制滥造,写不出好文章,不信请看我这一篇,我虽不是卖文为活,然而它也是在百忙中“挤”出来的。
“穷”“忙”二字是有连带关系的。抗战以来,谋生困难,多少原来清闲的人变了极忙的人!事情多了几倍,我们都变了负山的蚊子。古人说,不是闲人不知闲中之乐,现在我说,昔闲今忙的人更能了解闲中之乐。譬如巨富变了赤贫,回想当年的繁华,更悼念乐园的丧失。当年是“溪头尽日看红叶”,现在是“灶下终年做黑奴”;当年是“一部清商一壶酒”,现在是“一堆钞票一天粮”。当年我们尽有闲工夫读遍千部书,现在我们竞没有闲工夫吃完一碗饭!
本来,在这个大时代,我们有更大的希望在前头,自然应该牺牲了我们的闲暇。不过,悠游卒岁的人仍不在少数,这就形成了我们的不平。古人说“不患寡而患不均”,现在我们说“不患忙而患不均”。如果有法子处理那些不劳而获的钱财,使人人自食其力,我相信许多人都用不着像现在这样忙。
写作1944年4月9日
文本二:
关于小品文,鲁迅有很好的评论。他在《小品文的危机》一文中,把古代的小品文比做士大夫家里的小摆设,把现代的小品文比做匕首和投。鲁迅就是凭着这匕首和投,和社会恶势力进行殊死的搏斗。
小品文大约要有下列一些特点:第一,常常是幽默的。幽默并不就是滑稽,滑稽只是逗笑,而幽默则是让你笑了以后想出许多道理来。英国幽默大师斯威夫特的《基利佛旅游记》②。表面看起来是一大堆笑料,实际上是对英国社会入木三分的辛辣讽刺。第二,好的小品文要做到言浅意深。言近旨远。言浅,因为讲的往往是日常生活事,人人看得懂意深。因为其中包含着哲理,只有聪明人看了才发出会心的笑。言近,因为讲的往往是眼前的事物;旨远,因为从这一件小事可以推类引出许多大道理来。小品文的作者,要用画家尺幅千里、意到笔不到的手法去描写社会生活。第三,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即使是对敌人,小品文也只能是冷嘲热讽,而不是肆意谩骂。鲁迅说得好: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了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者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