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
作者:于晓娟
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11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了极大冲击,也使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威胁。多对多的传播方式使得人人都能成为新闻传播者,使得新闻把关变得越来越困难。如果没有他律,加上自律的缺失就会使新闻专业主义大打折扣。这种现象也引发了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理念的新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 新闻专业主义 坚守
        一、新闻专业主义概述
        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新闻理念,它追求对新闻事实绝对的客观公正的报道,不掺杂新闻工作者的思想、评价以及一切影响客观事实的杂质。阿特休尔在《权利的媒介》中说:新闻专业主义就是指,新闻媒介摆脱外界干涉,摆脱来自政府、广告商甚至公众的干涉;新闻媒介为实现公众的知晓权服务;新闻媒介探求真理,反应真理;新闻媒介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
        新闻专业主义追求的理想化必然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新闻专业主义强调的是绝对的客观、中立,新闻媒体要摆脱外界的干涉,摆脱来自政治、商业巨头、媒体大亨甚至是公众的干涉。但是新闻界必然要受到来自国家和统治集团、资本和商业主义、新闻从业者失律、受众甚至新闻界内部的制约,政治的压力、资本的追逐、受众的期许、媒体人自身的职业规范,这些诸多的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新闻专业主义的实现遭遇困境。
        “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了庄重,《人民日报》的一篇题为《媒体又现媚俗三招数》中的这句话或许说明了一些问题,反映了当下新媒体环境现状的背后,正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
        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的冲击
        新媒体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而兴起的,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集手机、多媒体、互动性传播为一体的新的媒体技术对传统的媒介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格局。
        在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中,实行的是点对面的传播,传播者处于优势地位,对信息的传
播掌握着控制权,对于大众媒体传播的内容,受众只能被动选择。然而,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它的互动性特点打破了信息的单向传播,一对一的传播模式增强了受众的自主选择权,受众开始由被动接受信息转变成主动发现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甚至是传播信息。受众不再是传统大众传播中的乌合之众,而是能够最大化的参与到信息社会中来有着主动权的体。然而传播体的扩大,再加之海量化的信息,使网络新闻的把关变得更加困难。海量的信息的存在增加了信息真实性判断的不确定性,也加剧了新闻真实性甄别的困难。把关难度的加大,很容易使虚假信息泛滥,有价值的信息被湮没。这也对新闻工作者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此外,由于信息传播体的扩大以及信息传播者的不确定性,造成了新闻传播者,或者说是信息制造者的失律自律的缺失会导致失律越来越严重。新闻专业主义的一个核心价值观就是新闻报道的绝对客观性。在新媒体环境下,很多传播者并不是专业的记者,很多网民在传播信息和评论信息的时候,往往凭一时冲动,加上自己的主观倾向,信息是被客观化,却很难做到客观性。有些信息发布者甚至会因为没有被限制的压力而故意发布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这不仅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挑衅,更是威胁着整个社会的和谐。
        因此,新媒体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操作和实现,是一把双刃剑。新媒体环境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实现提出了挑战,但也为新闻专业主义的实现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它使得新闻专业主义的实现看起来更加容易。
        首先,从某些方面打破了政治、经济因素对媒体的操纵。在政治方面,对新闻界的控制是多方面的,通常是通过新闻检查制度、发言人制度来控制媒体的舆论导向,一般新闻媒体也会有政治把关,使一些敏感话题很难见诸报端。由于新媒体为信息的传播创造了更多的渠道,而且信息的传递迅速,使得无论政治因素还是资本因素都难以控制新闻界,因为需要控制的源头太多,很多时候根本无从下手。如此一来,外界因素影响的越少,媒体越能客观公正的报道事实,而不再受制于某种力量。
        其次,由于信息传播渠道的增加,对事件报道的人增多了,报道的角度、报道的评论也相应的增加,使得事情本身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呈现出来。即使这些信息中有不真实的地方,经过那么多人的检验,事实的真相也会呈现在公众面前。越是接近事实,那么就越是接近新闻专业主义所要求的客观公正。
        三、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
        1、加强大众传媒素养的培育,加强行业自律
        大众传媒素养指的是现代社会里大众对于传媒、传媒信息和传媒专业人员本质特征的一种基本认识、解读、接受和利用传媒信息的实际能力。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人人都能够传播信息,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人。传统的媒体生态环境中的传受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媒体环境下,大众既是受者,又是传者,有了向公众发布信息的权利。
        但是由于新媒体的使用者还并不完全了解这个时代的传播特征以及新的媒体生态环境。很多媒体使用者并不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因此,大众传媒素养的培育就变得必要和迫切。作为新媒体的使用者,他们必须学会恰如其分的使用媒介,否则,不负责任地发布信息,不仅会使新闻专业主义丧失,更会让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下降。
        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众传媒素养教育迫在眉睫。媒介素养的提高不仅仅局限于媒体人,更在于广大受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大众的传媒素养。首先,公众应积极主动的去接触媒介 ,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扩展视野,使自己在面对媒体提供的海量信息的时候,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被错误的舆论所误导。此外,公众在面对海量信息的时
候,应该学会对比判断,培养自己分析真伪信息的能力。其次,政府作为公众加强传媒素养的主导力量,应该鼓励公众更多的接触新媒体技术,从多种渠道获取自己想获得的信息,尽可能完善公众传播设施。同时,政府还要加强法律宣传,尽量减少新闻媒体的失律现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什么是不能做的,还公众一个明净的大众传播环境。第三,媒体是大众传媒素养提升的主力,媒体的专业主义精神对净化传媒环境是一剂良药。媒体要加强自律,坚守媒体的道德底线,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要充分意识到新媒体的生态环境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区别,了解自己掌握的权利和随之而来的责任,以负责的态度使用新媒体,为公众作出榜样。
        2、加强对信息的把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传统的一对多多对多模式的改变,信息的传播源头增多,传播体扩大,传播信息的数量也突飞猛涨。伴随着网络传播的兴起,信息的发布处于一种自由的状态,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发布信息。新媒体技术的进一步运用,使得把关者对于信息的把关变得越来越困难。
        但是,对于新闻媒体来说,越是在信息容易泛滥的环境下,越是要加强对信息的把关。
正是由于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使得网络传播中的非理性的集合行为更加容易产生,对于这种情况,新闻工作者除了要客观公正的报道事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还要通过事实渗入理性的观点,削弱负面情绪的影响。媒体要对事实加以客观、理性的分析,缓解过激情绪,避免受众在集体无意识下做出过于偏激的行为。此外,议程设置也是引导争取的舆论导向,疏导负面情绪,使新闻朝着理性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按照议程设置理论,某些话题某种观点经过媒体的宣扬,在多次高强度、大规模反复的报道之后,会对公众的心理产生暗示作用,从而使受众认同媒体的报道。新闻媒体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公信力和强大的影响力,进行议程设置,影响受众对事实的判断,引导社会朝着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①传媒专业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J].《新闻学研究》(台湾),200271
        ②J·赫伯特·阿特休尔 著,黄熠、裘志康 译:《权利的媒介》[M].华夏出版社,1989
        ③陈先元:《大众传媒素养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学专业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