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它以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生动形象、含蓄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成为人类精神营养丰富的滋补品。中国曾是一个泱泱诗国,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灿如星海的优秀诗篇。千百年来,这些优秀诗篇合着中华民族的脉搏,时时刻刻撞击着国人的灵魂,滋养着国人的性情。所以,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枫桥夜泊古诗翻译对古诗词这一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空前重视,在各学段目标中提出专门的教学要求,在推荐背诵的120()优秀诗文中古诗词占104首。基于此,深化古诗词教学研究,使之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发挥更重要作用,已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在两年的语文教学中,对于古诗词教学,我总结了同事和自己的一些方法:
1、允许模糊解读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所以,不必要求每篇都字字疏通,句句领会。每篇古诗下面都有一
个醒目的作业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大体内容。只要学生翻译的文章不扭曲作者当时的愿意,只要把大体意思说明就可以,并没有在文字、字数、通顺及表达方式上吹毛求疵,要求过严。比如在《清平乐 村居》一课中对的理解,有些孩子理解为喝醉,有些孩子理解为陶醉,我并没有简单地说对与错,而是引导他们读文、看图、体会,这样,孩子基本上都能在自己原先理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作者的内心感受也了解得更深一些。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自会随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正如杨振宁博士谈到的:在他上一年级时,父亲教他背诵了几十首唐诗宋词,有的易懂,更多的不全懂。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后,才逐渐领悟体会到高处不胜寒名句的真义,也才认识到犹恐相逢是梦中等只有过来人才可能真懂的诗句。
2、反复吟诵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非常重视诵读。古诗词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古诗词特别适合诵读的特点,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正说明了吟诵的功效。吟诵可以使鉴赏者感知诗词的音调美和诗词中特定的意境,吟诵得多了,还可能引发鉴
赏者的想像、联想、体验和感受,潜心品味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如鱼之游于江海之中,自有无穷乐趣。对于初学者,这是最有效的审美手段,切不可弃置不用。但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小学生,随意让其反复吟诵可让会让他们厌烦。那短短的几个句子很快就会背了,那读还有什么意思呢?这就要求我们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 给学生设计安排一些新奇点,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3、有分寸地把握诗词背景介绍
  学诗词仅靠朗读是不够的,还要注意结合诗词的时代背景或作者的经历遭遇。诗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而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遭遇关系密切,可以说,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遭遇决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诗歌教学时,要是能让学生对诗词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例如诗中人物的活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诗人的生平和思想变化等,这些对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都会有帮助。但如果过全过细的介绍作者与时代背景,一是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二是遥远的历史知识会增加学生感知的难度,使学生难以自拔。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常把它放在了最后一个环节上,这样,在前边充分了解词意、感受词的韵味之后,一个小小的、简单的介绍反而引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
趣。
4、启发想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鉴赏诗词的过程就是品味诗词意境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品味意境是鉴赏诗词的关键。别林斯基说过: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不过,诗歌创造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只有欣赏者自己用丰富的想象,才能去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所以,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充分调动想像和联想,将自己设想成作者本人,从作者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考虑感受,使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一一浮现于脑海中,再现逼真的情景,加上学生自己平日对生活的感性的体验,那么此时学生眼前的画面就不单是视觉的画面,而且也融合了他的感情和情绪,他的脑海中就会增加许多诗词中并未提到的物象。至此,学生才可以说进入了诗的意境。一旦进入意境,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则不言而喻,学生也就掌握了诗词的精髓。可见,诗歌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何等重要,这是捕捉诗歌意境的关键。
5、比较阅读,激活思维
有比较才有鉴别,利用比较阅读法设计古诗词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易于学生举一反三,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可将学过的诗词与课内所学诗词作比较,也可将课内学习和课外自由阅读联系起来,让学生尝试用课内学到的审美方法去鉴赏新的作品。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精讲一篇古诗,而会让学生运用精讲古诗所积累的方法更自主地学习同一类型的另一首古诗。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只要我们教师能够逐渐培养起学生学诗词的兴趣,就定会将诗词课上得兴趣盎然、有滋有味、摇曳多姿。让古诗词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展现古诗词教学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思考,呼唤着我们每一位教师去创新!
小学古诗文教学研究
作者:ying 出处:南海狮山联表小学
  [内容提要] 现在,古诗文教学的相关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试探讨了小学古诗文教学的若干
问题。首先是关于小学古诗文教学的任务和重要性,这点《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明确的指示。然后着重探讨古诗文教学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古诗文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从而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对古诗文的欣赏与品味之中,在课堂上组织实施教学。教学过程要求教师明确自己的职责,讲究策略和方法,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 古诗文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 研究
20051021日至23日,来自各地的教师相聚无锡,参加全国首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观摩研讨会。紧接着,各地不同教育部门就都相继展开对古诗文教学的相关研究了。看来,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变化,体现民族文化精髓的经典诗文都不会落伍,都具有时代感染力。只要我们能够运用切合儿童特点的方式进行引导,孩子们的心就很容易和经典沟通,与圣贤对话。作为小学教师,更要主动参与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研究,引导小学生接触经典的世界,接触优秀的古代文化,让他们在古诗文的沃土中接受美的熏陶与滋养,进入到深一层次的领悟与享受之中。基于此,本文试探讨小学古诗文教学的若干问题。
一、小学古诗文教学的任务和重要性
关于小学古诗文教学的任务,《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到,通过学习,学生应该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在附录中,还特别强调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列出了古诗文120篇(段)的标题。而要求一至六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语文课程标准》如此明确地规定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目标,足见其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一至六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而诗文就占了110篇(段)。占了诗文背诵的百分之七十。而且,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这样,评价的过程最
好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体现了。
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意义: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经典诗文润泽学生的生命》(李振村)一文谈到:稍稍翻一翻历史书籍,我们就会发现:大师们无一例外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无一例外在他们的少年儿童时期诵读了大量的经典著作,打下了宽厚的文化基础;他们大多在青年时期远渡重洋,到当时的发达国家接受了西方先进文明的熏陶,广读博览了大量的西方名著。由此可见,一个传统文化的根基,一个西方先进的文明,二者的嫁接,才造就了这样一批大思想家、大学者、大作家、大教育家。我们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喧哗浮躁的时代,他们面临着太多的诱惑。但是,不管生活怎样地热闹,一个纯净的心灵世界,一种对书香气息的天然热爱,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是一个生命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
二、小学古诗文教学设计研究
教师要教得好,让学生学得好,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古诗教学要设计得精彩握要,首先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古诗文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从而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对古诗文的欣赏与品味之中。
1、知人论世——作品背景教学
所谓文如其人,其实,诗也如其人。绝大多数的诗人,都是在借诗抒情或借诗寄意的。中国石油大学附小的陈晓梅老师在全国首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会上的演讲中强调:要有滋有味,传情达意,感动自己亦感动他们地诵读一首古诗词,不可不先理解诗人,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解读诗词的内容。11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环境、政治、气氛不同,文风自然不同;时代不同,造就了不同风格的诗人;在了解了诗作的时代背景后,还应了解诗人的生平才更有利于我们理解诗作内容。
例如著名的北朝民歌《敕勒歌》,如果对南北朝这段历史时期不理解的话,那就很难体会这首传颂千古的描写草原风光的诗歌的广阔意境。同样,也只有知道汉朝的一些风土人情,才能更好地理解汉乐府《江南》在低吟浅唱之中所描绘的婉丽风光。
即使同一个朝代的诗人,因为他们还有前后之分,际遇不同,所以也会有迥然各异的风格。例如李白擅长写浪漫主义的诗篇,小学阶段要学的《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等都展开了丰富的想像和巨大的夸张。而另一个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则是实实在在地描绘现实的,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几首写景诗也表现如此,写的就是眼前的景物。
例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就通过交待数量、颜、位置等来表达;其它《江畔独步寻花》《枫桥夜泊》等都是如实地写景的。
就算是同一个诗人,他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经历,所以前后阶段风格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宋朝著名的苏轼,小学阶段学到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题西林壁》就是很不同的两首写景诗。前者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比作美人,还是为了赞美眼前之景,相信写于作者相对年青之时;而后者重于说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相信写于相对年老的时候,诗中充满了理趣,可以看出作者对道家、佛学的研究已经更上一层楼了。只有把作品放在当时的背景之中去理解,教学才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