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 本学年教务主任新任务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46)
1993年2月,这个教育方针被写进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 (以下简称《纲要》) 。
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执行,其中第五条所表述的教育方针,比《纲要》中的叙述增加了十个字,具体表述为——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53)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6)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56)
《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2个亮点
1、提高教育普及程度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
3.5年。
2、学前教育受重视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
3、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
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
5、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5、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
6、提高高中生综合素质
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6、提高高中生综合素质
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7、推动高中多样化发展
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
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
8、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
9、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业教育。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10、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优化区域布局结构,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争创一流。
10、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优化区域布局结构,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争创一流。
11、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12、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接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为残疾学生创造学习生活条件。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在优秀教师表彰中提高特教教师比例。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逐步实施残疾学生免费高中阶段教育。
1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学思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
注重学思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
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
注重因材施教。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高一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
14、推进招考制度改革
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发挥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的导向作用。
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高等学校普通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探索实行高水平大学联考。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
15、明确现代学校制度内涵
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
间新型关系。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形成不同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16、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政府及其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自主制定学校规划并组织实施,自主设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机构,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和经费。扩大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合作办学、服务社区等方面的自主权。
17、大力支持民办教育
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职责,鼓励出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
政府及其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自主制定学校规划并组织实施,自主设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机构,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和经费。扩大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合作办学、服务社区等方面的自主权。
17、大力支持民办教育
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职责,鼓励出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
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积极探索和制定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
18、规范决策程序
规范决策程序,重大教育政策出台前要公开讨论,充分听取众意见。成立教育咨询委员会,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咨询论证,提高重大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和完善国家教育基本标准。成立国家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加强教育监督检查,完善教育问责机制。
19、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18、规范决策程序
规范决策程序,重大教育政策出台前要公开讨论,充分听取众意见。成立教育咨询委员会,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咨询论证,提高重大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和完善国家教育基本标准。成立国家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加强教育监督检查,完善教育问责机制。
19、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制定教师住房优惠政策。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建立统—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职业院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
20、加大教育投入
各级政府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保证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
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提高国家财政陆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21、三年完成十大工程
2010—2012年,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民族教育发展工程、特殊教育发展工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工程。
22、开展十项改革试点
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2010—2012年,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民族教育发展工程、特殊教育发展工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工程。
22、开展十项改革试点
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本学年教务主任新任务
一、制订与执行教学与教科研计划,认真组织新课堂教学常规的再学习、再落实,认真做好周工作安排与学期工作安排及反馈记录。
二、制订教师理论学习、业务学习与技能培训计划,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
(配合分管副校长,完成十个一:组织全体教师读一本教育专著、听一次专家讲座、请一位本地名师上一节示范课、开一场教学经验交流会、组织一次教学基本技能比赛、组织一次学法交流主题班会;开一节校级公开课、主持一次全校性或教研组的专题讲座、写一篇阅读笔记、发表一篇教学论文)
三、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参加我市新的国家级课题研究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组织学习实践学习金字塔理论)
四、认真学习讨论“高效课堂=精练的讲授+恰当的练习+有效的指导”这一“讲、练、导”教学模式;大力推广“小先生制”与“建立互助式自然学习小组”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我市中学课堂教学效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