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教学目标:
1.懂得法律和道德既是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我们既要增强法律意识,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
2.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培养健康文明的习惯,在社会生活中努力成为具有高尚品质的人。
法律与道德
教学重难点:
重点: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难点:法律和道德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提前候课,了解学情
二、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小郑家楼上住着一对舞迷父母,近段时间都邀请同伴跳舞到深夜。那咚咚嚓嚓的声音震得耳朵都疼,更令人心烦的是摇滚乐每晚都吵到深夜,扰的四邻不安,也严重妨碍了马丽的学习以及邻居的休息,邻居们已经多次与舞迷夫妇交涉,可他们就是不听。不得已最后小郑将这对夫妇高尚法庭,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小郑为什么要将这对夫妇告上法律呢?
你如何评价舞迷夫妇的行为?(从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
三、预习检测
1.道德的基本作用表现在哪里?
2.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区别
联系
3.法律和道德的相互联系对国家与青少年分别有怎样的要求?
四、新课探讨
  中国式过马路------不管是红灯还是绿灯,只要凑上一伙大约4到6人,就大摇大摆地过马路。此种做法被戏称为“中国式过马路”,这种胡乱贴“中国式”标签的方式未必妥当,但是扎堆过马路的问题却屡禁不止。近期,一些地方开始开展整治活动,对交通违法行为严管严惩,其中主要引起关注最多的就是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横道线等行为。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有明确法律依据的处罚措施因为“罚不责众”“法难责众”,几乎没有落实过。对此,我们不禁要问:“鲜亮的红灯,为何阻挡不了行人的脚步?”
同学甲:只要依法严管严惩,就能终结“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
同学乙:要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思考一:你是如何看待甲乙的观点?
思考二:从法律和道德关系的角度谈谈,我国要想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该怎么办?
五、课堂检测
1.法律和道德的共同点是                                    (  )
A.都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B.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都是主要依靠国家舆论的约束和教育的力量
D.都是用来约束和调整人们行为的
2.当人们的道德水准提高了,不但自己会自觉地遵纪守法,而且能以主人翁的态度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  )
A.道德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
B.法律对道德起促进作用
C.道德水准的提高可以促进法律的实施
D.道德和法律都属于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3.“有道德而无法律,则道德有时失去作用;有法律而无道德,法律有时也穷尽。”这说明                                                  (  )
A.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B.相互渗透,互相代替
C.毫无关系,毫不相干
D.既有区别,又有关系
4.“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的。”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法律和道德可以相互替换
B.法律和道德调整的范围和实现的手段相同
C.法律和道德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
D.凡是道德谴责的行为,都是法律所制裁的行为
六、课堂小结
七、课堂作业
1.法律不可能对生活的一切方面和所有问题都做出明确的规定;而道德准则和观念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而且深入到人们的内心,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主要是说(  )
A.法律比道德重要
B.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更为广泛
C.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法律的实施
D.法律和道德手段不同
按照法律规定,常州市制定了市民文明公约和居民文明守则 。据此回答2.3两题
2.上述材料说明                                            (  )
A.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具有一致性          B.法律中包含道德
C.道德支配着人们最基本的立场和观点        D.法律和道德都是国家制定的
3.这些公约和文明守则,能够提高社会成员的是                  (  )
A.民主法制意识                                  B.思想道德水平
C.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D.参政议政的水平
4.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近期“豆芽”再次进入了公众的视线,“毒豆芽”也再次没人敢吃。“毒大米”、“注水肉”“问题牛奶”,国家也在加大惩罚查处和惩罚力度,对一些违反法律规定的企业予以制裁和惩罚。
(1)材料中违法企业的行为请你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加以评析
(2)材料中不良企业的行为对我们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现代公民有何启示?
八、布置预习检查下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