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作文真题解析及写作指导
全国甲卷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历年试题
2022年全国卷甲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年全国甲卷作文原题: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
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
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近三年甲卷作文题分析
认真解读近三年全国甲卷作文试题,会发现,试题文字简洁,不在审题立意上设置门槛;贴近考生生活实际,鼓励考生个性化表达;坚持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关注社会生活;考查高阶思维品质,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以极其简约的文字,把技术发展与掌控时间关联起来,让我们思考,如何真正成为时间的主人,如何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去真正把握属于自己的时间。 “科技以人为本。”随着人类科技飞速发展,让人们惊呼未来已来的同时,人们同时应该关注的,是我们自身的生命状态如何与技术和谐并存;命题导向,以极简的文字唤起我们的生命本体认识。无论是提醒我们“掌控时间”,还是当头棒喝不能做“时间的仆人”,无疑是在提醒和昭示,让我们重新回归对时间的认知,对生命的探索、对自我的反思……这应该是“立德树人”的2.0版,是我们对于生思考的高阶思维;2023年高考甲卷作文,没有在扣合统编教材、回归传统文化、呼应时代热点等方面那么显性而热闹,但不动声的引导着高中语文教学,要有更加宽阔的科技视野,要有与时俱进的新锐眼光,更要有在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有的思考,如何更好的培育有时间意识、有更好的生命本体状态、引导学生做一个不迷失自我的时间的主人。
2022全国甲卷属于任务驱动材料作文,命题材料本身是美育教育的范本,既考查了学生诗文鉴赏的能力,同时又考查了运用语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题目从高中生必读的《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取材,语料内容、设题形式、考查方向和以往作文试题截然不同。从材料的内容看,本题和诗歌鉴赏题相近;从命题任务来看,题目关注点涉及了文化风俗,手法解读,情境设置和艺术效果的鉴赏;从思维设置上看,又需要由材料中的文学现象向其他领域迁移,以获得更广泛意义上的思考价值。题目貌似艰深,但是通过开放性的设置给了考生极大的写作自由。首先,由文学现象迁移到其他领域进行解读,其他领域的选择极为自由;再者,题目要求考生“结合学生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经验”去写,其实就是要考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发现。命题覆盖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范畴,只要善于思考,考生完全可以借助自身知识储备完美完成此题目。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很多地区的高考模拟考已经涉及到这一内容,出题人为了避免和多如牛毛的高考模拟题雷同,可谓费尽苦心。材料主体部分侧重陈述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在文化方面对中国人深入而又持久的影响。文化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材料例举了考生熟悉的节假日,耳熟能详的歌曲,流传甚广的文学作品,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和榜样人物。因为材料选择的点把党史和实际生活结合,巧妙拉近了考生和党史的距离。在材料陈
述过程中,以第一人称“我们”,将考生带入共同的时代背景和语境中,极其自然地引导考生思考自己在这个大环境中的所作所为,最终将青年的个人成长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响应时代召唤、肩负时代使命。党史本身极为丰富厚重,可以切入的点非常多,全国甲卷的命题者直面这一热点,选择考生熟悉的点来带入红文化的传承,既在预料之中,又让人惊艳。
“回首所来径”,近三年以来的高考作文题目着重引导考生关注社会人生,进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备考更要学会追根溯源,反求诸己。作文题目故事性的命题材料为触发点,激发考生的真实感受,进而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信念,促使他们成长为关注他人、反思自我、懂得宽容、拥有情怀,并且善于思考的新时代新青年。另外一定要明确,高考作文会变也会不变:变的是题目,不变的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建党100周年贺词语言表达能力。
审题立意
“时间”是这道写作试题材料的重要关键词,时间的有限性、不可重复性,构成了探索人生意义的基本前提。人与时间的关系是永恒的主题。如何安排时间、驾驭时间,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彰显。生活中,对时间的计划、安排与体验,就是时间观念的具体表现;这是考生立意行
文时感受与思考的起点,也是入手写作一个最直接的切入点。
“技术”,是材料里的另一个关键词。在人与时间的关系中,“技术”是一个重要变量。怎样通过技术更好地掌控时间?利用像编写计划单、任务书、行程表等一些技术,我们得以更好地规划日程、安排学习;利用工业革命诞生的一些技术,如机器生产、交通工具,我们得以扩大交往范围,拓宽时空界限;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我们得以让经历的时间变得更有质量。
材料中“时间的仆人”是个比喻,指在时间面前没有了自我,本想掌控时间却事与愿违,反倒被时间所左右,丧失掉自己的主体地位。这种情况并不鲜见。因为依赖技术,生活变得机械、刻板,例如拘泥于时间计划表,忽略灵活性、自主性;受日程支配,疲于赶进度,没有自己的独处时间。这的确是不少高中生的备考学习状态,在高中的最后阶段,触及这个话题并不敏感,有必要重新审视人面对时间的态度,“一张一弛”“博观约取”并不是奢侈的想法,是现实中很多好学生已有的学习品质。在知识获取的同时,适度地有一些“放空”的时间,在沉潜思考中去形成自己的思想才是学习的要义。
从材料中,考生可以提炼出“技术发展在人与时间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这样一个论述主题。
考生可以围绕这个论题,结合个人体验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或学科认知情境,观察、梳理相应的现象,通过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与观点;考生也可以围绕“技术、时间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思考技术给掌控时间带来的便利与遗憾,还可以就人在时间流逝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以及人掌控时间的方式方法等等进行阐释论证。当然也可以择取一个现象、一个故事、一段经历写记叙文;如有学生能写出富有想象力的科幻小品,也在立意的范围之内。
这道作文题文字简洁,意蕴丰富,给考生写作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它不同于以前限制了写作指向的命题式作文,不同于给定了情境任务的写作,也不同于以往的材料式作文,简洁的导引文字推动学生自己去想象生活中的现象,形成明确观点或相对凝练的感受,并以记叙、抒情、议论等不同方式表达出来,避免面面俱到然而却浅尝辄止或简单罗列正反两面现象然而却没有主见的写作。联想与归纳、实证与推理、批判与发现这些高度综合的思辨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得以体现。“解题”的过程正是思维展开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考试与教学也就这样统一起来。
参考立意:
1.汲取精神力量,把握时代脉搏
2.时代新征程,青年有可为
备考建议
1. 关注主流思想,重视阅读输入。立德树人、厚植精神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主导思想。因而我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国家倡导的主流思想精神,关注一年当中国家乃至国家大事,做到“家事国事事事关心”,关注时代主流声音,关注国家层面倡导的正能量媒体文章。多阅读时事评论文章的同时,也要多读经典书籍,因为只有阅读输入才会有更自如的输出,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要多阅读那些关注全人类命运的具有普世价值的书籍,因为这些书是有光的。高考备考阶段的阅读,因为时间极其有限,我们不太建议花时间去读那些大部头的长篇小说,我们需要更多阅读那些对写作更有助力的书籍,这类书籍,我们首先推荐思想、哲学类经典(建议选其中一种),如刘擎的《西方现代思想讲义》,柏拉图的《理想国》,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休谟的《人性论》,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加缪的《西西弗神话》等。此外,建议读一读对素材积累有直接帮助的书,比如王尚文的《人之初——现代蒙学四十六课》,中信出版社的《先
生》,茨威格的《人类的星闪耀时》等。
2. 学会辩证思考,提升思维能力。高考作为高校的选拔性考试,思维能力的考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高校需要选拔出有思想、有批判精神、会独立思考、能辩证看待问题的高中毕业生。这一点在高考作文中尤其突出。那些有自己独到看法、行文逻辑严密并能自圆其说的作文往往能脱颖而出。即便是那些弘扬主旋律的命题,如果只是一味地平面化地罗列所谓的正能量素材或看似昂扬的语言而缺乏思维的深度,这样的文章是难以斩获高分的,反而那些看似不怎么华丽不那么正面却思考深入、思维力强的文章能够脱颖而出,究其原因,就在于思维力的强弱不同。学会辩证思考问题,进而提升思维能力,绝非一日之功。这需要我们在平时养成思考的习惯,培养辩证思考的意识,无论是看新闻还是听到传闻,无论是浏览报刊还是阅读书籍,都要在脑海里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什么原因,本质上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如果不这样又会怎样等等。此外,还需要读一些批判力强的著作,如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等,多读一些有思想深度的优秀著作,比如徐贲的《明亮的对话》、刘瑜的《观念的水位》、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等。
3. 留心生活语文,重视实际运用。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同时也是生活。作文也一样,无论
是校内生活还是校外生活,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用心思考,语文便无处不在,作文也无时不存。校园里小到请假条、寻物启事、留言条,大到倡议书、主持词、国旗下演讲、活动项目策划书等,都是语文,也都与写作相关,校园外的社会生活,小到道歉书、请柬、贺词,大到慰问信、社会评论、求职书等,都是实实在在的语文运用,都与自己的人生成长息息相关。
4.重视高考佳作,摸清高分规律。最后,我想建议广大考生多读一些高考佳作,学会判断和甄别这些佳作,善于借鉴其优点,同时也能分析其中的不足,最终摸清高分作文的规律。高考佳作是得到至少二位高考阅卷者认可的好文章,一般来说,这些文章切合命题题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情理兼具,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思维缜密,材料丰富,语言流畅,或深刻,或丰富,或新颖,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