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又爱思考的人”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文言文二则》《表里的生物》《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他们那时多有趣啊》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方法;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尝试写科幻故事。
2.本单元重点:
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耐人寻味,需要反复朗读才能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从而习得方法,能力得到发展。《学弈》中的学贵专心;《两小儿辩日》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表里的生物》中的善于发现,不断求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的见微知著,追根溯源;《他们那时多有趣啊》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生活这些内容和启示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
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发挥想象并且产生独特的感受。每篇课文都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思考空间,学生在学文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光影和一定数量的科学资料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具体事例的说明方法和想象的手法来进行阅读和习作练习。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4.文言文二则
《学弈》中用两人同学下棋,却产生不同的结果,揭示学贵专心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通过两小儿辩斗,孔子未能决,从而揭示出为人应该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
1. 利用提问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2. 引导学生揣摩字词的含义,从而理清两小儿的辩论观点和依据,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15.表里的生物
本课作者小时候的“我”听到父亲怀表发出的声音从而产生好奇心理,想一探究竟,最后用想象产生了充满童真童趣的想法。重点是追随文中“我”的因好奇不断追问父亲的心里想法和行为,感受到“我”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并且具有童真童趣的孩子,体会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2
1.引导学生感受思考的魅力,分析作者运用想象的手法的奇妙之处。
2.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切身感受文中“我”的所思所感,体验想象的乐趣。
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本课分别用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到真理的方法阐述了三个事例,用这三个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重点是理解说明事例的方法,用具体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本课也是本单元重要的语文要素。
2
文章结构很清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读的方法发现三个事例写法上的相同之处,然后再科学家们的精神相同之处。
17*.他们那时多有趣啊
本课以科幻的方式写出了未来世界里一种学习的方式,从而引导出现在的读者即我们对现在与未来生活的思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体会科幻文章的魅力。
1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体会科幻文章的魅力,培养写作科幻文的兴趣,从而进行科幻文创作。
口语交际.辩论
本课为口语交际,介绍辩论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感受辩论的趣味性。
1
介绍基本的辩论规则之后开展辩论活动,产生对辩论的兴趣。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以“科学”为载体,引导学生想象未来世界将发生怎样的变化。重点是把自己想象自己运用了一些高科技产品穿梭过去和现在,会看到什么,并用一种新眼光来观察穿梭后的世界,记下有意义的见闻。
2
引导学生讨论:怎样以科技为载体,以想象为方法创作科幻文章。
语文园地五
学习自主阅读,了解基本的文言知识,积累名人名言用于习作;感受中国书法的魅力理解积累日积月累的内容,用古人的智慧之言启迪内心。
2
指导学生用发现法和探究法来理解文言字词的基本字词;用反复朗读的法来理解古人名言警句的深刻含义。
14 文言文两则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堂应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文言文是我国优秀的古代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在小学阶段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对加强人文教育,增强文化内涵,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多好处。因此,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发现,逐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下,学习文言文,感受两则文言文的意思以及蕴含的道理,体会到文言文对我们今天学习的影响,培养学生喜欢读背文言文,热爱文言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韵律美,提高审美情趣,把语言训练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在一起。
课前准备
有关科学精神的名言警句教师准备:(1)布置学生了解孟子、孔子的生平资料。(2)多媒体课件。(3)课文朗读及配乐。
安排
2课时。
注:本书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课文备课方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喜欢在坟墓之间玩耍。孟母见此情景,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安顿儿子。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场附近居住。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做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说:此处也不适合安顿我的儿子。于是又搬到书院旁边住下来。孟子以祭祀仪式及进退朝堂的规矩作为自己的游戏。此时,孟母说:这正是适合安顿我儿子的地方。于是就在这儿住下来了。)
2提问:谁能简单地介绍孟子?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孟子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著作有《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3.出示课件:仔细看图,他们在干什么?三个人各有什么表现?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学弈》。
5学生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设计意图:以故事导入,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一方面使学生认识作者,读懂题意,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文本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读出韵味
1.提问:朗读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学生汇报。(注意朗读的节奏;读准字音;放慢点速度。)
3.同学互读。(正音、纠错)
4.指名读。(好中差各一名,自评、生评、师评)
5.教师范读。(生评,师相机强调节奏,翘舌音)(配乐)
6.学生自由读。(个别指导)
7.全班齐读。(学生自评、教师点评)(配乐)
8.小组比赛读。(互评)(配乐)
9.师生接读。
10.检查背诵情况。(小组成员互相背诵)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为解决问题采用了两条基本途径:同伴互助,分享彼此的见解;潜心读书,与文本、作者充分对话。在这里教师以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韵味为学习文言文的起点。在教师的陪伴下,学生动口、动脑,练习诵读古文,既降低了阅读难度,又为读懂文意作了较好的铺垫,同时也感受到诵读文言文的乐趣。
三、巧借注释,读文悟理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2小组选代表汇报,教师相机设疑探究。
(1)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你是从哪里读到的?“者”字有哪几种说法?在这里怎样解释?(如读者、作者、仁者、笔者……)
(2)第二个人在学习的时候心里想些什么?“鸿鹄”是什么?用你丰富的语言描述一下这个人学下棋的情景。这个人的学习态度可以用哪些词来概括?(三心二意、朝三暮四、心不在焉、一心二用……)
(3)两个人学习的效果怎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同是最优秀的老师授课,两个人同坐在一间教室里听课,为什么学习效果会有这样大的差别呢?你想用怎样的语调读出两个人的态度?指名读、分组朗读、评读、赏读、师生合作反复读。(配乐)
(4)针对两个人的学习情况,作者给出了怎样的定论?(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能读出这种疑问的语气吗?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
4.学生汇报:为什么两个人一起学习,结果却截然不同呢?
5.学生交流: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