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它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将德育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育中去,本文主要总结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语文;德育教育;渗透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国教育工作方向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轨道,实施素质教育,德育应放在首位。”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它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将德育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育中去。
一、 课堂教育是语文德育教育的保证
德育教育与语文课堂可以渗透的地方是无处不在的,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德育功用的课文比比皆是。语文教学对教育、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相当关键。因此,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下适应社会健康发展的种子。如《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记叙他与父亲之间催人泪下的父子情深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中国石拱桥》中桥梁专家茅以升以无比自豪的口吻介绍了中国石拱桥这一令人赞叹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宫博物院》则可以看做一篇游览故宫这一世界建筑史上最大的、保存最完善的古代宫殿建筑的解说词,这些都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极好的教材......
二、 注意课文中名言警句的思想品德教育指向性
有相当一部分课文中出现了名言警句,这是思想品德教育指向性很明显的内容,我们不但要告诉学生怎样理解运用,还应要求学生努力去实践它。例如,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孟子》里的“舍生取义”、《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至今有着教育作用。我在带学生欣赏杜甫的《蜀相》一诗时,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一句进行鉴赏,有意地介绍了宋朝抗金名将宗泽临终前反复诵读了这两句诗
的故事,告诉学生这个名句震撼着千千万万仁人志士的心,使其明白古人那种壮志未酬的苦痛心情,从而激励学生学好知识、练就本领、将来去实现伟大理想的豪情壮志。
三、 作文教学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我认为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效果更好。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与做人的道理,开展专题作文训练,在作文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学生作文的文学性发展勿庸置疑,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道德品质素养的体现也很重要。作文与做人密不可分,“吾手写吾心”,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心态、与时俱进的思想,对他们的一生发展都有很大帮助。在写作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奋发向上,使他们的思想健康发展。教师还可以通过批改学生的习作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随着语文考试形势的不断变化,创新意识的不断加强,学生的语文水平光靠每周几节课是不能提高的。开展广泛的课外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增强学生素质的另一途径。
同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既能让学生们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和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身情操和道德修养。
五、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渊博坚实的业务知识,更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德育教育既要言传又要身教,要处处为人师表,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所以我们就应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树立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参加难易程度不一样的活动,对成绩特差的学生必须看到他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保护他们的自尊和学习的积极性。与此
同时,还要经常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树立好的榜样。教师要尽量挖掘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之间最佳的结合点,在备课的时候将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样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乏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之,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是新世纪的语文教师造就社会后备人才和新生力量的光荣使命,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教学思维水准,才能完成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