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维目标”内涵
昨天到学校调研视导,根据课堂老师的授课和课后座谈
特提出以上话题。
物理课程标准除规定明确物理课程性质、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外,突出提出了物理课程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也是各学科提出的共性目标。在新课程实施多年的今天,老师们对物理的“三维目标”包括课程的基本理念可以说已耳熟能详、甚至烂熟于心了,
但从课堂教学的现实来看,能准确把握“三维目标”内涵,
有效落实物理课改理念的课堂仍然鲜见。多数教师的多数课堂依然多是重知识与技能“双基”目标的落实(甚或技能目
标也远未达成),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难以有效落实。笔者认为,这除了教师对落实物理课程“三
维目标”重要意义缺乏深刻认识、同时又存在教学惯性外,
对物理课程理念理解浮浅,对“三维目标”内涵没能准确把
握更是重要原因。
就物理“三维目标”而言,笔者一直认为,“知识与技能”
是基础目标,“过程与方法”是核心目标,而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是终极目标。传统课程和教学以知识为本,突出学科本位,忽视课程与人的联系,忽视人的情感需要,造成人与课程
的割裂,创新与传承的分离,也造成学生从起初喜欢物理到
恐惧物理最后讨厌放弃物理的可悲局面。新课改在重视传统“双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要加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教学和培养,它不仅能促使学生“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并提升智能,也能使学生感到物理学习的轻松与快乐,更能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增进科学情感、学习科学方法、丰富科学思维、开启科学智慧、具有科学精神(合作探究、求实求真、执着严谨、探索实践、怀疑创新等),这正是物理学的本质和灵魂,应是物理教学的价值追求,也是物理新课程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
“三维目标”中各目标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融的有机统一体。“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基础,没有知识的依托,“过程与方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体现和研究的根基。而知识与技能和获得同样离不开“过程与方法”。传统的重知识、轻过程,重结论、轻方法,重理论、轻能力的结果必然造成学生学习物理困难和形成高分低能。正是在教学中给学生了提供丰富的物理过程,才能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有了明晰的认识,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自然深刻全面,也记忆牢固运用自如,同时重视方法渗透和指导培养,不仅帮助理解更启迪智慧增强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培养学生“四种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要求,就要靠“过程与方法”目标有关科学精神的名言警句
的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过程中得以体现和达成。物理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内涵深刻,素材丰富,在落实“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同时,教研教学时要深
入研究、着力挖掘并竭力体现。要致力落实物理新课程倡导的“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
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课程
理念,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
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组织多主体和多元评
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育人功能。这既是物理课
程的本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精神要求,也是培养学生优秀
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径。
关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笔者在教学教研实践中思考和体
会到,它分别具有实践和思维两个层面的含义。在建立物理
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时,首先应给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物理
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然后给学生提供研究问题的环境或鼓励学生自主创设条
件研究并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的基
础上,再引领激励学生分析探究现象或处理探究信息,概括
总结并陈述探究结论,这个过程不能缺失,否则物理概念和
规律只能是生吞活剥,学生难以理解也失去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没有价值。在整个过程中自然伴有实践层面的探究方法和思维层面的思想方法,如实践层面的动手实验、合作探究,思维层面的计划制定、设计方案和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法、分析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等。即是多靠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如速度、热量、场强、万有引力和电场力公式等的建立都应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过程和方法,如设置思维梯度、对比联系等,方能使学生理解掌握。在例题分析时,也应引领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厘清过程,寻联系,认识题目考察的目的,总结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不仅仅是为了解题和巩固活化知识,更发挥开启思维提升智慧的多重功能之目的。
总之,要有效落实物理课程理念,确保物理教学服务学生发展需要,物理教师要做一个研究者、思想者,要突出“三个研究”,即对物理课程理念,三种学习方式和物理课程(教材)的学习研究。要组织开展“学课标、说教材”活动进行专题研究,要学会教学反思,善于思考总结,只有把功夫下在课外研究上,方能在课堂上获得较好的成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