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的结构
布景的产生与发展
二十世纪初,受中国早期话剧--“文明戏”的影响,以上海“新舞台”的兴建为开端,继而在其他一些城市,伸出式舞台陆续为镜框式舞台所替代。舞台的变革,带来戏曲用景的变化。绘画布景、立体布景开始出现于戏曲舞台,并日益增多,商业化气息较浓。
本世纪中期以后,戏曲艺术不断革新,各剧种在改编的旧剧目和创作的新剧目中,在布景上作了有益的尝试,而且根据各剧种不同的表演风格,创造了多种表现形式。舞台美术设计在多年的实践中,渐渐总结出这么两条经验: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造。②布景在不影响表演的前提下为剧本服务。
中国古典戏曲与中国古典绘画,都有着现实主义传统,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民族风格是一致的。例如:京剧《白蛇传》中“游湖”一场布景图。晴朗的天空中飘着白云,西湖水平如镜。远处有起伏的山峦,苏公提上桃红柳绿再加上婉转的莺啼效果。充分地表现出环境中的诗情画意。
图中的景物设计,吸收了国画与图案的艺术手法通过视觉形象对观众的感染,有力地帮助了演员的表演。
现代戏在用景上更有浓厚的时代特点,例如:《红灯记》它反映了日伪统治时期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布景为戏提供了真实可信的环境。特别是第二场景中“门”的设制,打破了传统的程式。在传统戏曲表演中,出入“门”都由演员的动作去表现,而这场戏的“门”却起了突出人物和剧情的作用。
现代戏《智取威虎山》第五场《打进匪窟》它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剿匪。天幕上布景为戏提供了真实可信的环境。长白山林海,松树环抱、白雪皑皑、北风呼啸,寒冬的阳光射进树林呈一束束光环,展现林海雪原美景尽收眼底,特别是杨子荣动骑马表演,加上风声怒嚎凌厉风声,打破了传统的程式。在传统戏曲表演中,演员骑马是手拿马鞭搓步行进表演形式,而这场戏、林海、风声呼啸,加上演员的动作表演,使剧情的发展更加合理了。 这就是布景设计更符合剧情发展的需要。
布景在舞台上投入使用要经过布景设计、技术设计、组织制作,然后才可以在舞台上搭设起来。布景设计是舞美设计师通过对剧本的理解而创造出的舞台形象,运用模型和图纸表达
出来。技术监督对图纸进行结构分解,确定制作方案。制作人员按照图纸进行结构制作,根据舞美设计师的要求和标再讲行表面处理。
1、制作准备工作
设计师完成设计方案后,技术监督要估计出工作量,亦即要确定三个问题:制作规模(工作量)、制作周期(时间)和制作经费(预算)。尤其在商业演出中,技术监督必须要作出恰当的评估,若费用估计高了,有可能超出制作经费而失去这份工作;若费用估计低了,有可能得到工作,但却失去了经费。
估计工作量需要依据设计师的模型、平面图和制作图来进行,先了解模型上平台、景片以及金属框架、特殊材料、特殊形象、机械运动等内容,再根据其尺寸来核算所需的材料和制作的难易程度,以确定工日寸。制作工作确定以后,要设计出布景制作的技术方案,这会涉及到布景的结构、用料、拆装、迁换和运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制作开始之前,技术监督要先考察剧场各方面的情况,包括演出场地、制作场地、运输车辆以及布景的使用功能和观赏功能等具体情况。然后,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来确定布景的分割、搬运、安装和迁换等各项工作,合理安排器材的使用。
而制作场地通常是固定的,般具有成套的木工和铁工加工设备和器材。
2布景制作程序
一般来说,布景制作大致可以分为:准备材料、放大图样、结构骨架、艺术造型、表面处理和形象组合等几道工序。
2.1准备材料
景物制作通常需要四类材料,即结构材料、连接材料、塑型材料和表面材料。结构材料主要包括木料、胶合板和大芯板,有时也使用金属材料来制作布景的骨架结构。连接材料通常包括乳胶、建筑胶、铁钉、螺丝钉、胶合板木三角、螺栓、棉绳和铁卡等材料,主要是用来连接骨架的各个接点和塑型材料同骨架材料之司的连接。塑型材料是用来塑造布景雕塑形象的材料,通常使用聚苯乙烯泡沫板、铁丝网、草板纸、玻璃钢等材料。表面材料是布景最外层的制作材料,一般多用豆包布、棉白布、麻袋布、高丽纸、废报纸等糊在塑型材料的表面,在布景没有塑型的情况下,胶合板或大芯板既作为结构材料,有时也要作为表面材料使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