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乐、舞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庙宇,祭祀场所。,篆文言,说寺,庙宇,祭祀场所),表示祭祀主持者祝祷赞颂。造字本义:动词,祭祀时赞颂神灵和先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寺”写成汉语中常“诗歌”并称,“”将浪漫、神秘的心与灵外化为文字,但阅读欣赏者限于少数知识阶层;“”将诗句咏叹为便于传播的曲子,任何不识字的百姓都可以听可以唱。
”是“”、“”和“”的本字。“”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发声。,甲骨文似竽的乐器口,发声),表示吹笙歌唱。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的“吹笙歌唱”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另造“”代替,表示长久地吹笙歌唱。当“”本义消失之后,篆文再加“言”(诉说)另造“”,表示且说且唱,倾诉衷情。篆文异体字再加“欠”(吟叹)另造“”代替,表示深情吟唱。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年轻男子以吹笙吟唱的方式向年轻女子讨好求偶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代替“”。古人称拼出字音为“”;称自言自语为“”;和曲念词为“”,称无曲伴奏的高声诵念为“”;称背书为“”;称节奏和缓地诵读为“”。在汉语中常“诗歌”并称,但“”与“”有明显不同:“”将浪漫、神秘的心与灵外化为文字,但阅读欣赏者限于少数知识阶层;“”将诗句咏叹为便于传播的曲子,任何不识字的百姓都可以听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歌,詠也。从欠,哥聲。謌,歌或从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歌,咏唱。字形采用“欠”作边旁,“哥”作声旁。“謌”,有的“歌”采用“言”作边旁。
,甲骨文丝,丝弦舞的结构(木,架子,琴枕),字形像木枕上系着丝弦的琴具。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加”白“(说唱),强调弹琴伴奏歌唱。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和着演奏歌唱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乐”,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樂,五聲八音緫名。象鼓鞞。木,虡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乐,五声八音的总称。,像鼓鞞的样子。木,表示鼓鞞的支架。
”与“”同源,至篆文分化。“”与“”,甲骨文像一个人两手挥动花枝。有的甲骨文在手挥花枝的人的头上加“口”歌唱),像祭祀者双手挥着花枝吟唱祝祷。金文将花枝与手分离,并在两束花枝上各加一个“口”。有的金文字形淡化“口”形、“手”形,同时加“辵”行进),表示在行进中舞蹈祭祀。在金文字形基础,篆文“”加双足“舛”写成,强调双足配合双手,和着乐曲,有节奏地踢踏跳跃;篆文“”加“亡”写成,加“亡”阵亡),强调歌舞仪式的目的是祭奠战士“阵亡”。造字本义:动词,在祭祀仪式上手挥花枝又唱又跳隶书变形较大,人形、手形消失。舞蹈是肢体运动造型艺术,挥手作姿叫“”,辟腿跺踢叫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舞,樂也。用足相背,从舛,無聲。,古文舞从羽亡。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舞,快乐地活动手足。“舛”用两足相背的形象,表示众人一起踢踏跳跃。字形采用“舛”作边旁,采用“無”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
的“舞”字,字形采用“羽、亡”会义,表示头戴羽饰,祭祀舞蹈,悼念亡灵。
《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解读》
一、诗乐舞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乐、舞为主诗为辅时期
乐、舞为主、诗(歌词)为辅时期即为艺术的萌芽阶段。所谓“乐”,是在劳动功利、劳动形式约束下的反复咏唱表现出来的朴素而粗糙的旋律;舞则纯粹是某种生活动作的功利性实施,尚未转变为艺术表现形式,但它是主要的艺术形式,它制约着语词、号子的节奏,语词、号子都是为它服务的,以期达到劳动的目的。然而,保存下来的不是乐舞却是“诗歌”的形式,“诗”是在有节奏的劳动呼声中加一些简单的词汇构成,一般只有简单的几个字,顺口咏唱,即兴性强,起组织、指挥、鼓舞劳动的作用。一般由劳动的指挥者领唱,用力时则由大家发出有节奏的呼声,指挥者领唱的词就是诗歌,律动单位以重复的呼声为界。句幅长,节奏就慢,句幅短,节奏就快。呼语在我国古代诗文中大都保存下来了,如“兮”、“猗”、“吁”、“哦”、“嘻”、“唉”、“呜”、“呼”、“噫嘻”、“哎哟”、“嗨哟”等。在一定的情绪下、一定的劳动中初民不自觉地呼喊出来,宣泄自己的喜怒哀乐、忧愁苦闷。这些呼语择其当者入诗,便产生了始初诗歌。
鲁迅在《门外文谈》中说:“我们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保存下,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这个时期的劳动歌谣都比较集中地收集在明代杨慎的《风雅逸篇》、《古今风谣》、《古今谚》中。“这些歌词常常仅仅是同一呼声或同一言辞的重复”,表音性、动作性特别强烈,只是单纯技术性联合而尚未经过艺术的加工创造。
《诗经》中《风》诗的生成年代业不可考,但仍处在乐、舞重于诗歌时期。《风》诗辑于民间,它们的章法、结构、语态多保持着始初艺术古朴的风格。如《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窕兮,劳心悄兮。月出皎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该诗歌唱美貌少女凄凄切切的闺阁相思。3首民歌均为3个章节,首章赋事,2、3章内容重复。诗歌重章抒咏,随曲婉转,与心徘徊。注重结构的整齐;音律的复沓,至于对表意的重复、内容的单调有所忽略,《诗经》中《风》诗计160篇,大都处于乐、舞为主诗为辅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