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的奇观化现象探析
周宪在2005年发表的《论奇观电影与视觉文化》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奇观电影”的概念。电影奇观化现象的指意范畴侧重于视觉文化语境下电影创作与消费取向的变化。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大片《英雄》开始,我国电影的大片时代已走过了十余个年头,如今发展迅猛、异常火爆的电影市场更是呈现出一部部银幕影像奇观,成为当下电影创作的一种主要取向。
一、奇观化现象的审美接受心理
看电影是大众文化生活的构成部分,在满足欲望的观看的驱使下,电影文本呈现出奇观化的特征。弗洛伊德在解释艺术品的产生时,把欲望的满足作为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时人格内部的驱动力,认为艺术家以白日梦的形式完成力比多的释放,使本我与超我的矛盾得以缓解,用“想象的替代物”达到欲望的满足。
穆尔维把精神分析引入女性主义电影研究,指出在父权制文化制度中男性观众的三种观看或窥视的模式,即认同式、窥淫癖和恋物癖。认同式观看指观众与银幕上的男性主人公认同,具备行为的主动能力、控制事态的能力和情观看的主动性;窥淫癖指男性观众对女性屏幕形象的窥视,包含一种控制性的凝视;恋物癖包含对拜物客体的替换,以建构自身客体之美。在复杂的心理与文化背景上观看的意味绝不是看与被看的单纯反射性行为,
而是包含着欲望激发与欲望实现的潜在心理动因。当然穆尔维的理论可以被推广到所有带有欲望的观看之中,观看的媒介不限于电影,窥视的对象也不限于女性,这种遵循着欲望的激发、诱导与满足的模式的观看进一步体现了在消费社会商业利益的前提下,媒介对于大众欲求的迎合。
二、国产电影奇观化的表征
(一)视觉元素的极力铺展。从《英雄》开始,国产大片在真实抑或是架空的历史背景上制造出众多的电影奇观,电影场面的壮观、画面的精致、调的精心选择是电影影像成为奇观的重要视觉因素。唯画面至上一度成为大片导演奉为圭臬的创作准则。其后的国产大片不仅注重画面构图、彩影调等方面的电影视觉因素的极力铺展,还在表现奇观化影像的特效制作上下足了功夫。随着魔幻题材电影兴起,如《画皮》系列、《西游降魔篇》《捉妖记》等吸纳了古代传说和神话元素,借用虚拟影像技术制作出大量的场景奇观和动作奇观来表现神性、人性与魔性的冲突或交战。如今在虚拟影像技术的推动下,电影利用虚拟影像技术创作出极具震撼力的影像,这成为吸引观众观看的重要元素。
(二)发掘影像与特定文化意蕴的关联。作为一种能动的艺术创作,电影中的视觉影像不仅仅是对生活的描摹和再现,它吸引关注的原因常常是由于其与特定文化意蕴建立了关联。《天下无贼》中带着面具打劫的两个劫匪,他们奇特的形式设计和行为举止方式作为引人瞩目的视觉影像勾勒了主流意识形态对部分
火爆电影推荐
非主流社会阶层的集体想象,把他们作为权力视线下无意识的他者的一种形象建构,观众观看电影在此实现了与创作者的认同和对非主流阶层的窥视。如果说这里的视觉影像还只是王朔式的调侃、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和批判行为的话,《让子弹飞》中土匪的面罩则更多体现出了在传统与现代纠葛下的文化错位与假想,是落后、传统、愚昧与革命、创新、文明的文化意象的复杂交融。
(三)对女性/男性形象作为欲望的窥视对象的形构。这种欲望的观看在从古代到现代、从言情到武打等一系列影片中都有所体现,换句话说几乎所有商业影片的观影活动都离不开这种欲望的观看。这就是穆尔维所说的“窥淫癖”,她认为好莱坞主流电影的视觉快感突出体现的方面之一就是窥淫癖的视觉欲望得到满足。当下国产电影受到西方商业电影的影响颇大,有意凸显电影中的女性/男性形象作为观众窥视的对象的特质。以电影《老炮儿》为例,这样一部非偶像题材电影特别吸纳了当下所谓“小鲜肉”的偶像男明星,这种创作模式和策略来源于对当下偶像号召力的确认,更是在视觉文化语境中满足受众窥视欲望的创作表达。
奇观化的表现还在不断变化演进之中,奇观化现象是当下电影创作的一种主流取向,奇观带来的画面效果、画面背后的文化意蕴以及满足窥视的观看体验,叠加交错成电影创作的常用策略,构筑了电影的整体文化形态,深刻地影响着时代精神,值得我们审慎地对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