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品牌译名的讲究
来源:《环球》杂志 作者:林雾浦
汽车名称是汽车文化的标志,具有强烈鲜明的时代特。尤其是好的国外汽车译名,更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巨大财富。在这方面有很多经典的例子,譬如,德国名车“BMW”被译为“宝马”,既符合“信达雅”的标准,又极具中国文化底蕴。
总体来看,汽车译名讲究多,但无论是音译、直译还是意译,都是以迎合消费者与当地市场的审美标准为基本出发点。
2022年新年文案
音译,注重展现异域风情
音译是以原语读音为依据的翻译形式,一般根据原语言内容的发音在汉语中寻发音相近的内容进行替代翻译,多用于人名、地名等的翻译。
由于许多外国汽车品牌或车型都用人名、地名等作为商标,因此在中国直接采用音译译名也较为常见。英国贵族汽车品牌“劳斯莱斯”(Rolls-Royce)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名车“凯迪拉克”(Cadillac)等便是这类的代表。
另一方面,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产品设计和质量落后于世界水平,不少中国消费者仍然比较偏好“洋品牌”,尤其是欧美的品牌,这使得许多汽车译名直接采用音译译名,以保留原商标名的音韵美和异国情调,展现外来彩,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偏好。采用此种翻译手法的汽车品牌有“桑塔纳”(Santana)、“奥迪”(Audi)、“别克”(Buick)、“凯美瑞”(Camery)等。
法国雪铁龙系列的“毕加索”(Pegaso)、“赛纳”(Xsara)、“爱丽舍”(Elysee),分别以法国的代表性人物、景、建筑来命名,极具法国特,暗示了汽车的高贵血统。而这点也可从日本丰田公司将“霸道”(Prado)和“凌志”(Lexus)更名为带有浓郁欧美特的“普拉多”和“雷克萨斯”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大多数汽车音译译名在同音或近音字中充分尊重中国文化中对美好意愿的追求,尽可能地选取词好意美、内含赞誉的字词或词组。例如,“宝来”(Bora)、“途安”(Touran)、“迈腾”(Magotan)等都是较成功的译名。
直译,直抒厂商文化
姚笛的图片
世界十大奇洞直译则是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误解的前提下,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意义形象和句法结构,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由于中西文化存在相同的概念和信息,可以通过直译将商标词的字面意思保留原名直接译出,从而较好地表达原商标的含义。
例如:日本的汽车品牌“Crown”,直译为“皇冠”,意为汽车中的极品,给消费者留下大气、奢华、上乘的印象,将车与车主的“王者之尊”加以张扬,很好地迎合了大众的消费心理。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著名车型“Beetle”,直译为“甲壳虫”。形象生动,透露出时尚、可爱的气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英国的汽车品牌“Lotus”意为“莲花”,在汉语中是清新、美丽、圣洁的标志,直译为莲花很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
又如“蓝鸟”(Bluebird)和“羚羊”(Gazelle),中英文商标都有象征灵活、矫健和轻盈的意思,因此颇受消费者青睐。这些直译的中文车名保留了原语含义,又符合中国文化的特,两者相得益彰,且朗朗上口,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促销效果。
东野圭吾分身意译,展现形神兼备效果
二本大学热门专业
意译指的是在原名的读音和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摆脱原商标字面意义束缚,开拓新的思路,加上联想和自己对产品意境的理解,通过精心选字和加字,用诸如美、瑞、顺、雅、乐等美好的字词,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审美情趣,赋予车名美好愿望,从而创造出符合国人审美观念的特译名,同时展现汽车的功能特点,以加深消费者印象,达到推广的目的。
德国名车“BMW”是此译法的经典之作。BMW是英文Bavarian Motor Works(巴伐利亚汽车制造厂)的缩写,并无太多文化涵义。在取中文名称的时候如直译则太长,如音译保留BMW,又不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而且不能表达汽车的效用,反映汽车的性能。而通过意译为“宝马”则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马是汽车发明之前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马是人们的坐骑,拥有一匹日行千里的宝马是古时人们的梦想,以“马”为名保留了英文中汽车的含义,“宝”字,则蕴含稀有、珍贵之意,体现了车的昂贵价值。将这两个字合在一起,一辆性能卓越的名车便映入消费者脑海。
美国别克系列“Excelle”的译名也颇为成功。Excelle的原意为“超越”,但中文译为“凯越”,在原来“超越”的意思上加上了一个代表“胜利”意义的“凯”字,既突出了汽车的速度感,表达了原名的意思,又丰富了它的内涵,让消费者驾驶该车时自然而然产生一种胜利者的心态。
音意译结合,讲究神韵俱佳
梦幻诛仙百鬼夜行音译意译结合这种方法吸取了音译和意译两种方法的优点,既表达出原汽车商标的含义,又部分保留了与原名相似或相近的读音。但与音译相比,这种译法仅选择与原商标品牌发音大致相近的谐音,同时利用汉字所蕴涵的多义文化信息,赋予译名实际意义,引导消费者产生联想和遐想,以达到良好的营销效果。
例如,德国名车“Mercedes-Benz”,曾被音译为“梅塞得斯本茨”,目前台湾地区译为“宾士”,香港译为“平治”。这三种译法,第一种音译更忠实于源语,但毫无文化气息;第二、三种虽显高贵和大气,却没有体现轿车的功能和特点。现内陆译为“奔驰”,既遵从了英文的读音,又从汉字上赋予该车优越的性能,勾勒出驱车奔驰在广阔原野上气势磅礴的美景,可谓神韵俱佳。
再如德国大众名车“Jetta”译为“捷达”,通过一个达字为汽车增加了旅途顺利的意思。此外,通用旗下的悍马(Hummer)、法国汽车品牌“标致”(Peugeot)、丰田名车“飞度”(Fit)均是音译意译结合的成功案例。
除了上述译法,汽车译名还有直接使用日语汉字(本田、丰田、三菱)和另创中文名(Accent—千里马、Epica—景程、NF—御翔)的译法,都在推广车企品牌,促进产品销售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体来看,汽车品牌和车型的译名大多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产生的,是外国汽车厂商和经销商针对中国市场特有的语言、文化、消费者心理、地域背景和美学等因素几经改易确定下来的。
在我国自主品牌寻求海外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当从中吸取经验。吉利小皮卡的英文名称为“Geely PU Rural Nanny”,但其中“Rural Nanny”有“乡村、保姆”之意,就让人很难对这款皮卡产生刚猛、结实的印象;同样,吉利金刚“Geely King Kong”,其实只是一款普通四门掀背轿车,颇有不太准确到位的感觉。
来源:2012年1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