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金句: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2、懒惰没有牙齿,但却可以吞噬人的智慧。——英国谚语
3、懒散二字,立身之贼也。——吕坤
4、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郑板桥
5、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雨果
6、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尊严的活着,劳动对每个人来说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存需要,而是体现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任何劳动都会受人尊重。——路遥
7、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
9、具有了向上的力量,才能一眼望到山外的大地,蜿蜒的长河,人类精神的进步。——罗曼·罗兰
10、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11、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路遥
12、假如没有劳动这个压舱的货物,任何风暴都会把生活之船翻掉。——司汤达
关于劳动的名言真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某大学将农场劳动设为必修课,作为毕业通行证。临近期末,该校学生在夜幕下风雨中,依然打着手电在校农场栽种油菜。
3.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妈妈,我帮你拖地吧!”“去去去,小毛孩子能干什么!”
4.某学生犯错,班主任宣布:罚擦黑板或者打扫教室卫生一周。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于实践中育劳动之精神
翻开浩瀚中华之辉煌人文史,一个个耀眼的劳动英雄之名映入眼帘。焦裕禄汗水沃灌,用劳动支柱撑起一代人的奋斗回忆;徐平以刻刀为犁,耕出大国英姿之田。他们是劳动者,以不同的形式,秉持一颗赤诚之心,在不断的实践中夯实劳动的精神之基,而我们更应循前辈之足迹,于实践中育劳动之精神。
百耕千耘才得硕粟,千锤万炼始获利剑。诚然,古人千年沿袭的农业本法,便蕴含着劳动的重要性。若人们只是终日端坐于园庭之隅,仅知吟吟杂曲,侃侃大山,脚不触土地,手不扶犁铧,那“三年困难”之悲剧将会如洪水般漫流至今。若非真正洞悉了劳动精神的崇高,“海水魔稻”将永被束之高阁,仅供瞻仰,不可触摸,因此,万事之成的希望,一定是站在实践巨人的肩膀之上,肩负劳动精神之斧钺,披荆斩棘。
虚心涵泳读书事,真知还存万里行。书本知识曾是人们寄予了人生希望的“安可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为了读书人祈求的极高境界,然而纵观古今,通览中西,“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知识储备不再是“圭臬”,实践能力更能一展我辈风姿!为此,某大学将农场劳动设为必修课,将这作为毕业通行证。夜幕风雨中,手持微光仍要栽种菜苗,这一课程设定似乎与大学教育风马牛不相及,
然若探其本质,定会叹其高妙。农场劳动是古人们耕田而作的变形,于其中更能体验“汗滴禾下田”的艰辛。夜幕风雨中劳作,不是不心疼学生,而是让学生将“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的反省深刻心间,让学生投入社会后,对感恩持敬重之心,即“尽日不能忘”。
欲求内中深理,体味实践之乐,育劳动之精神,就冲破温室,勇敢向阳生长吧。可是现在,孩子在一个家庭中堪称“明珠”,不少父母爱孩子到了“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地步,日常家庭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妈妈,我帮你拖地吧!”“去去去,小毛孩子能干什么!”但事实是,如果在父母的心里,我们永远是他们的小毛孩子,我们一直囿于他们的关爱之中,不去体验,不敢实践,又怎会培育劳动精神呢?所以,冲出温室,在阳光下,大胆实践,培育劳动之精神!
我辈重任在肩,吾国崛起正盛,正需要无数“心事浩茫连广宇”的劳动者们去铸就磅礴东方的辉煌。切莫终日乾乾,让我们于实践中育劳动之精神,共展未来辽阔鸿图!
变式训练: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劳动教育是中国特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
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对此,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3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材料二: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教育部2020年7月《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校团委举办“新时代劳动教育”交流会,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劳动托起中国梦,让青春在劳动中闪光”为主题,以高三一班学生代表李爱华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在交流会上发言。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劳动托起中国梦,让青春在劳动中闪光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高三一班学生代表李爱华,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劳动托起中国梦,让青春在劳动中闪光”。
烈日炎炎下,—颗颗豆大的汗珠如同宝石般跌落在地上,显得格外醒目和璀璨,瞬间蒸发的热气,仿佛迷雾般神秘而美丽。这,就是劳动人民的汗水。
中国——一个承载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实现梦想,创造奇迹的国家,是劳动,铸就了辉煌的历史。
五千年传承的劳动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普通劳动人民身上彰显得淋漓尽致。劳动是永恒的话题,热爱劳动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放在内心的一股强大的动力。他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是永恒不变的,像颗埋藏在心底的种子,随着时光的飞逝,发芽、长大、枝繁叶茂,最后结出硕大的果实散落大地,继续传承。
我们的城市,离不开平凡而伟大的环卫工人,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房间的时候,还在熟睡的我们,可曾想过环卫工人已在凌晨的大街上开始忙碌?当骄阳似火熊熊烧时,他们依然在烈日下清理环境。他们那平凡而坚强的身影,那张张朴实的笑脸,让我看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坚强和伟大。
当一座座高楼大厦平地而起的时候,我们可曾想到,这是工程师们为我们绘制的美好家园,是建筑工人用他们那粗糙而有力的双手创造了城市的繁荣。他们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早已湿透,他们那黑亮又结实的皮肤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明亮的汗珠挂满脸庞,是劳动,让他们的生活坚韧而有尊严。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从小怀揣梦想,而我们的梦和中国梦息息相关,没有伟大的祖国,何来平凡而伟大的人民。同学们,作为一名高三学生,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青春在劳动中闪光,让劳动同吃饭、睡觉、读书、学习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不管社会如何地向前发展,人们的观念如何地现代化和超前,缺少了劳动,就缺少了创造,就缺少了进取,我们人类的活动就会变得枯燥和无味,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荒芜和苍白。那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劳动,尤其是创造性的劳动,以及在劳动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与曲折,让我们读懂了生活的原义,让我们品尝出生命的原味。
劳动梦创造着中国梦,所以同学们,我们要热爱劳动,向往劳动,享受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为社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能量,用我们平凡而有力的双手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增砖添瓦。
谢谢大家!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农场里,几十名同学在农田里麻利地干起了农活,割水稻,打谷子,锄地……大伙儿分工明确,忙得热火朝天。这一片金灿灿的稻谷于今年4月栽种,经过几个月的生长,迎来了大丰收。同学们说:“这是我们自己种的,现在自己来收割,感觉特别有意义。”自2006年起,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种田课”就已纳入必修课程。
材料二:近日,白岩松在未来教育大会上做了题为《德智体美劳,教育与更全面的人》的演讲。他说,培养全面的人,就是要“德智体美劳”并行,同时这个教育标准还要做些适合新时代的“补充和改变”。比如,过去的“劳”,强调的是劳动,同呼吸,共命运,要学工学农;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劳”更多的是要用智力创造的“劳”,当人工智能都成为一种现实的时候,我们要拥有新的劳动的概念,劳动能力要体现在智慧方面。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劳动的三重智慧
张载曾言:“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诚哉斯言,世上没有不经沉潜即可获得的成就,没有不去劳动即可获得的丰收,没有不去追求即可获得的超越。于其身如此,于其智亦如此。
劳动之基,在于体魄。
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强健的体魄是劳动的物质基础。12年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把“种田课”纳入必修课程,其意义绝不会只是为了让学生体验收获庄稼的喜悦。锻造健康体魄,磨砺顽强意志,陶冶高尚情操,恐怕都应该是校方的良苦用心。“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就是清华大学的口号,体育课不及格
不能毕业早已成为清华的铁律。相比而言,两所学校殊途同归,都希望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其目的都是要夯实他们为祖国服务的生命之基。毕淑敏说过:“苦难不是人生的真相,苦难是化了装的祝福。”把“劳其筋骨”的“种田课”纳入人生的必修课,达到“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目的,确实有利于学子在劳动的艰难中化茧成蝶,脱胎换骨。
劳动之向,在于启智。
劳动不仅仅是衣食之源,更是启智之法。“佛法非同异,千灯共一光。”人类的智慧都是在不断的劳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唐代布袋和尚在《插秧偈》说道:“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深邃的人生领悟,往往就潜藏在细微的劳作当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只有在长期而艰苦的耕耘中,劳动者才会品尝到智慧之果的甘甜;只有把获取智慧作为劳动的坐标,劳动者才会消解掉伤筋动骨的劳作之苦,甘之若饴。
劳动之责,在于理想。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却能锲而不舍,慎始善终。究其原因,无不是心怀至高的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古代先儒永恒的政治文化理想,亦是华夏儿女不变的精神家园。“人民的樵夫”廖俊波,把众当亲人,为众解难事,干的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人也不堪其忧,他却不改其乐,为什么呢?心怀“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方能挑起“扶贫攻坚”的千钧重
担,更是挑起了“为生民立命”的人生境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