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喊话《后会无期》:身高影响不了票房
稿件来源:现代金报
郭敬明
韩寒
韩寒、郭敬明,一对“欢喜冤家”。昨天,韩寒新片《后会无期》上映,在主要城市的排映份额接近37%。而一周前开映的郭敬明《小时代3》,累计票房已突破4亿元人民币。两位从新概念作文大赛走出的文艺青年,一直从文坛“掐”到影坛,如今终于迎来正面PK。有意思的是,一道调侃意味颇浓的“韩寒比小明高多少”的趣味答题日前在网络爆红,让韩少和小四多年来的恩怨再度成为热议焦点。本报综合报道
23日,《小时代3》点名《后会无期》及其片方博纳影业,斥责其以郭敬明的身高来宣传《后会无期》,在一个“岳父喊你来答题”的环节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韩寒比小明高多少:A:1.3米 B:0.3米 C:0.03米。问题旁边,还附上郭敬明和韩寒站在一起形成身高差的漫画像。
对此,《小时代3》方指责道:“对于网络和媒体一直以来的各种对比和攻击,我们都保持沉默。但作为出品方、发行方,在营销活动中采用这样的活动,涉及对小时代导演的人身攻击,是非常不妥的。超过了人类道德的底线。”《小时代3》还霸气喊话:“身高影响不了票房!”
该条微博曝光之后,让不少官方大号都跟着起哄,网络上迅速形成了两大阵营。当天下午,《后会无期》回应:“这是一个售票网站自行制作的所谓"趣味答题",我们发现后立即要求对方修改。在我们的坚持下,该网站已经完成了修改。”
对此,郭敬明日前在广州作宣传时表示,“每个团队都值得被尊重,好票房是对团队的奖赏。”他并不介意大家拿《小时代3》和《后会无期》去进行比较,但“我期待公平的竞争,人身攻击不太道德”。
虽说这次PK,韩寒和郭敬明都未直接出面,但两人从文坛到影坛的明争暗斗,带动了两个粉丝体的对视,则是不争的事实。
记者调查发现,两人真刀真的口水战可以追溯到2008年。那一年,《小时代》原著小说第一部出炉;同年底,韩寒在自己小说《他的国》发布会上,曾毫不客气地对小四进行讽刺:“《小时代》我在网上看过几章,我觉得他就是写给那些地级市、县级市或城乡接合部的人看的。”
而截至目前,韩郭二人间流传最广的一句吐槽就是韩寒直言“我和他男女有别”。这是2009年,韩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态。
韩寒当时解释自己个人和郭敬明没有什么恩怨,“我从来没有把他当作和我一类的人……我们性格差异比较大,而且最关键的是我觉得我和他男女有别,没有什么可比性。”韩寒表示,两人的审美观也完全不同,“他喜欢的东西在我眼里不值一文。”
比起韩寒,郭敬明在多数场合对这个话题都比较回避,并尽量避免与韩寒出现在同一场合。今年上海电影节期间,二人曾同场录制一个活动,之后郭敬明匆匆离去,拒绝与韩寒合影。
娱论
韩寒与郭敬明没有谁比谁更高级
有人批评导演韩寒,说他强调人生最终指向平凡,是志得意满者的撒娇。在这些批评者的面前,有不少人心一横:我就是喜欢怎么了。这劲头,跟小时代粉一样,都自我流连,不管不顾,是人生中少有的蛮横片段,很可爱。
事实上,韩寒如今也在做郭敬明做过的一切:卖萌,作秀,讨喜欢的人喜欢,招不喜欢的人唾弃。《小时代3》是粉丝电影,《后会无期》又何尝不是?
郭敬明和韩寒先是一起做了作家,后来一起做了导演,现在,又一起成为全中国最有名也最具号召力的电影营销专家。其实《小时代3》与《后会无期》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但两人却乐得在粉丝和媒体虚设出来的对抗氛围里,享受彼此粘连的趣味和效应。
懂得这个道理,你就会明白:没有谁比谁更高级。
潘媛
《后会无期》与《小时代》
浅蓬壶的博客
用一个题外话作为开头吧。最高日报曾刊文猛评:《小时代》绝不能出2和3。结果人家不仅连续祭出2和3,好像还有出4和5的意思。《后会无期》呢?也有问题,明显是在影射拆迁对原住户生活的毁灭性打击嘛。电影不是有审核制度吗?有关部门哪儿去了?
原本无意卷入郭粉与韩粉之间的争斗,令人诧异的是,偶然在网上搜搜新歌,居然发现朴树的名字排到了最前,更令人惊喜的是,他竟然有新歌《平凡的路》了——这便是《后会无期》的片尾曲。没想到,一部电影,让两个不乏传奇彩的年轻人再次回归大众视线,让他们的才华在同一载体中,以不同形式绽放。
我进入电影院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期待着朴树的歌声,直到电影终场。韩寒仍然是那个韩寒,随性、辛辣又不乏幽默感。一开头,笼罩在拆迁氛围下的东极岛,以及背景音乐中满载苏俄风情的“东极岛之歌”,大约就是他惯用的揶揄手段,是韩式的自嘲与反讽。邻座的一个女看客,好像是多年的韩密,一面评论着俯拍的电影画面如何美妙,一面评论着电影台词如何显示出韩寒的机智。每个人的看点可以不一样,你可以喜欢韩式幽默,喜欢诙谐狡黠的韩式台
词,也可以喜欢一个集赛车手与作家两份职业于一身的年轻人,如何给你讲述苦闷生活绝望旅途中那些逗比的故事。
也许,韩寒是80后的代表,而郭敬明则是90后的孩子王。韩寒用他的经历、他的作品,诠释着解构思潮下的人生境遇:进入主流如此无望,而生活在主流之外又如此艰辛,于是,随性洒脱地面对吧,因为你终究是不入流的大多数。你即可以嘲讽,又可以自嘲,既可以骂别人是、是,也可以嘲弄自己的祖上然后哈哈傻笑。生活的困窘、遭际的可怜,绝不会回避,只不过逐渐被淡化;希望的破灭、家园的损毁,让人生堕入了最平凡的世俗,堕入了穷困潦倒与飘零流浪,但这些都不是悲剧的重点,而是人们用来解构生活的起始点。
这种解构,或者说这种充满谐趣的自嘲,表现在生活中,就是底层人、边缘人生存的智慧——洒脱,破罐子破摔,什么都可以拿来开玩笑。采取另外一种表述,就是不执拗。不执拗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梦想的丰满敌不过现实的骨感,你曾幻想过成功成名出入高档会所,但实际你在顶着烈日搬砖却攒不够钱吃饭买衣服,疾病、灰尘、蚊虫与你朝夕为伴。你再努力的结果,只不过是多吃几块红烧肉。你还能追求什么呢?你还能讲究什么呢?不执拗于所谓的梦想,不执拗于生活的品质,不执拗于人生的信念,这才是人生抑郁症的灵丹妙药;否则,会有多少人在楼顶的天台上往前再走一步啊!就像影片中的主人翁,不执拗于司机、保安某一份职业,不执拗于汽车的前窗是否已损坏,仍能继续生存、继续开车。当然,似乎也有执拗的人,就是那位小学老师,他满脑子是些无用于世的过时哲理和无补于事的心灵鸡
汤,但他更像一个精神的化身、理想的化身,更像是一位要度脱当代人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的佛陀。你说他是个真实的人,他便是个真实的人;你认为他纯属扯淡,那么,他就是仅供娱乐的。他如同灵魂一般,无论你认定或否定它的存在,但是,你怎样作出科学的证明和合理的解释?
韩寒的狡黠,正是底层人、边缘人共有的狡黠:穷困流浪却自乐子,毫无出路却努力生存,卑微世俗却蔑视所有,似乎这正是人生的意义。也许是惯于困窘,所以能安于困窘,并在困窘中解构你我的意义,并借此浮一大白、发一大笑。他不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愁眉苦脸地写穷酸们惨绝人寰的日子;他也不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一样地去描绘他心中的天国、国王和英雄们。他是狡黠的,在他的故事中:几个拆迁户,从东边开车一直到西边,他们不惨、不悲,不消极、不黑、不愤青,于是他的作品逃过了所谓的审核公之于众,堂而皇之揶揄着一切——主流内的,或者主流外的。
至于《小时代》,更多的是90后孩子们的气质。与前文所谓“不执拗”相比,则是彻头彻尾的执拗了。执拗于名车、明衣、名包,执拗于他们所喜欢的一切,执拗于他们的个体与情感。鱼我所欲也,《小时代》则是只有鱼的飘渺天国:这里有取之不竭用之不竭的奢侈品,它们几乎是造物主最平常不过的赠予,生活的困窘或者是社会的道义是绝不存在的。一俊男靓女在这个国度里飘来飘去。这里的人们,执拗于豪车,如无豪车,毋宁步行;执拗于大牌,如无大牌,毋宁裸体;执拗于生日聚会,如不能奢华,毋宁。生存绝不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他们唯独须要考虑的是:怎样一口就辨出葡萄酒的味道并且冷冷地说出来,让对方惊异地看着你。
也许因为我是80后吧,我对《小时代》是很反感的——它的故事俗套得很,不过是一部加了很多名牌标签的言情剧而已。我觉得郭敬明是个被层层封
裹在金箔纸里的孩子,他只懂得写书卖钱,也确实卖出了好价钱,并且以此自豪。但他未必懂得他书里的商业社会是个什么样子,未必懂得有钱人奢华背后的惨淡经营,未必懂得一个拥有市值5亿元企业的大老板还过不上那么奢侈的生活。他的经历很简单,他要他书里的生活太容易,只要写书编一段90后的故事就可以。
《后会无期》与《小时代》,孰优孰劣,自不待多言。当然,《后会无期》仍显得单薄,100多分钟的故事仍然可以讲得更加饱满、更加有分量,希望这个年轻人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至少,韩寒借着他的首部电影,请出了穴居多年的朴树,唱了一首新歌。商业时代的作者们和观众们,所能结下的也就这一点缘分。至于《小时代》,不知是不是比《后会无期》卖得更加火爆,但受到90后的追捧应该是没有异议的了。最高日报担心《小时代》2和3会摧毁孩子们脆弱的人生观、价值观,可能有点神经过敏,或者是在为多收某些人的个人所得税正名吧。也许郭敬明继续徘徊在他的豪宅里,构思着下一部关于00后的故事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