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钢结构的材料
一、选择题
1、《钢结构设计规范》中推荐使用的承重结构钢材是下列哪一组?(  B )
A.Q235,Q275,Q345,Q420        B.Q235,Q345,Q390、 Q420
C.Q235,Q295,Q345,Q420        D.Q235,Q275,Q295、Q390
2、在构件发生断裂破坏前,有明显先兆的情况是( B )的典型特征。
A. 脆性破坏            B. 塑性破坏  C. 强度破坏               D. 失稳破坏
3、钢材塑性破坏的特点是(  D
      A.变形小    B.破坏经历时间非常短    C.无变形      D.变形大
4、钢材的设计强度是根据( C   )确定的。
      A. 比例极限    B. 弹性极限      C. 屈服点        D. 极限强度
5、根据钢材的一次拉伸试验,可得到如下四个力学性能指标,其中( B )被作为钢材的强度标准值。
    A.抗拉强度fu    B.屈服点fy     C.伸长率δ    D.弹性模量E
6、钢材屈服点fy的高低反应材料( D  )
A.受静荷时的最大承载能力            B.受静荷时的最大变形能力
C.受动荷时的最大承载能力            D.受静荷时发生塑性变形前的承载能力
7、钢材的抗拉强度fu与屈服点fy之比fu/fy反映的是钢材的( A   )
A.强度储备  B.弹塑性阶段的承载能力  C.塑性变形能力    D.强化阶段的承载能力
8、钢结构设计中钢材的设计强度为( D  )。
A. 强度标准值  B. 钢材屈服点  C. 强度极限值  D. 钢材的强度标准值除以抗力分项系数
9、已知某钢材的屈服强度标准值为250Nmm2,抗拉强度最小值为390Nmm2,材料分
项系数为1.087,则钢材的强度设计值应为(  D 
A360NmmB270NmmC250Nmm2    D230Nmm2
10、钢材是理想的( C  )体。
      A. 弹性        B. 塑性          C. 弹塑性        D. 非弹性
11、钢结构中使用钢材的塑性指标,目前最主要用( D  )表示。
      A. 流幅        B. 冲击韧性      C. 可焊性        D. 伸长率
12、钢材的伸长率用来反映材料的(  C )。
A. 承载能力                B. 弹性变形能力    C. 塑性变形能力            D. 抗冲击荷载能力
13、同一结构钢材的伸长率(  A  )。
        A.δ5>δ10    B.δ5=δ10          C.δ5<δ10              D.不能确定
14、建筑钢材的伸长率与(  D )标准拉伸试件标距间长度的伸长值有关。
A. 达到屈服应力时      B. 达到极限应力时 C. 试件塑性变形后      D. 试件断裂后
15、钢材的三项主要力学性能为(  A )。
A. 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        B. 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冷弯性能   
C. 抗拉强度、冷弯性能、伸长率        D. 冷弯性能、屈服强度、伸长率
16、钢材的标准应力-应变曲线是通过下列哪项试验得到的?  B 
A.冷弯试验    B.单向拉伸试验    C.冲击韧性试验    D.疲劳试验
17、单向拉伸试验时,下列四种试件中,延性最好和强度最高的是( A
A.1的延性最好,4的强度最高      B.2的延性最好,1的强度最高
C.3的延性最好,1的强度最高      D.4的延性最好,2的强度最高
18、钢材的弹性模量E可以通过下列哪项试验来获得?( A  )     
A.单向一次拉伸试验  B.冷弯180°试验    C.冲击韧性试验  D.疲劳试验
19、钢材应力应变关系的理想弹塑性模型是(  A  )。
20、下列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B   )项。
A强度和塑性都是钢材的重要指标    B钢材的强度指标比塑性指标更重要
C工程上塑性指标主要用伸长率表示  D同种钢号中,薄板强度高于厚板强度
21、随着钢材厚度的增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钢材的抗拉、抗压、抗弯、抗剪强度均下降
B钢材的抗拉、抗压、抗弯、抗剪强度均有所提高
C钢材的抗拉、抗压、抗弯强度提高,而抗剪强度下降  D视钢号而定
22、钢材的冲击韧性是(  C)。
钢构房屋造价A弹性性能的表现  B塑性性能的表现 C强度和塑性的综合表现D承受弯曲变形能力的表现
23、冲击韧性值较高的钢材( C  )
A.设计强度值较高B.弹性模量值较高C.抗脆性破坏的能力较强    D.可焊性较好
24、钢材冲击韧性值Cv与工作温度T之间的关系为( B  )
A.T降低,Cv降低  B.T增加,Cv降低  C.T降低,Cv增高  D.T改变,Cv不变
25、钢材的冲击韧性Cv值代表钢材的( A  )
A.韧性性能          B.强度性能    C.塑性性能        D.冷加工性能
26、钢材牌号Q235中的235反映的是(  C    )
A.设计强度          B.抗拉强度        C.屈服强度              D.含碳量
27、钢中硫和氧的含量超过限量时,会使钢材( B    )。
      A. 变软          B. 热脆            C. 冷脆          D. 变硬
28、在下列各化学元素中,(  C  )的存在使钢材在进行焊接或热加工时可能会引起热裂纹,即产生钢材的“热脆”现象。
    A.硅              B.铝                C.硫              D.磷
29、在钢材的化学成分中,下列哪种元素会使钢材转向冷脆?(  C )
A.S、P        B.S、P、O、N    C.P、N            D.S、O
30、可提高钢材的强度和抗锈蚀能力,但也会严重降低钢材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特别是在温度较低时促使钢材变脆的是(  B   )
A.碳              B.磷        C.硫              D.锰
31、会使钢材产生冷脆现象的元素是(  D  )
A.锰              B.硅          C.硫              D.磷
32、在Q345钢的基础上,加入钒可(  B  )
A.降低钢材的可焊性  B.提高钢材的强度  C.降低钢材的冲击韧性值 D.降低钢材的延伸率
33、钢材所含化学成分中,需严格控制含量的有害元素为( C    )
A.碳、锰        B.钒、锰    C.硫、氮、氧          D.铁、硅
34、随着钢材中含碳量的提高,钢材的(  A )   
A.强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下降        B.强度提高,塑性和韧性也同时提高   
C.强度降低,塑性和韧性也同时降低    D.强度降低,而塑性和韧性提高
35、以下关于应力集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应力集中降低了钢材的屈服强度B.应力集中产生同号应力场,使塑性变形受到限制
C.应力集中产生异号应力场,使钢材变脆D.应力集中可以提高构件的疲劳强度
36、应力集中越严重,钢材也就变得越脆,这是因为B   )
A.应力集中降低了材料的屈服点        B.应力集中产生同号应力场,使塑性变形受到限制
C.应力集中处的应力比平均应力高        D.应力集中降低了钢材的抗拉强度
37、应力集中越严重,则钢材( C  )。
    A.变形越大    B.强度越低      C.脆性越大      D.刚度越大
38、一般情况下,应力集中对钢材( B )无影响。
    A)刚度    B)静力强度      C)疲劳强度      D)低温冷脆
39、钢材在低温下,强度 ( A   ) ,塑性(  B  ) ,冲击韧性(  B   )。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D. 可能提高也可能下降
40、钢材经历了应变硬化(应变强化)之后 (  A  )。
A. 强度提高    B. 塑性提高      C. 冷弯性能提高    D. 可焊性提高
41、下列因素中(  A  ) 与钢构件发生脆性破坏无直接关系。
A. 钢材的屈服点的大小      B. 钢材含碳量      C. 负温环境  D. 应力集中
42、某构件发生了脆性破坏,经检查发现构件存在下列问题,但可以肯定对该破坏无直接影响的为(  D    )
A.构件有构造引起的应力集中      B.构件的荷载增加速度过快
C.存在冷加工硬化                D.钢材屈服点过低
43、钢材脆性破坏同构件( D  )无关。
A应力集中    B低温影响  C残余应力  D弹性模量
44、钢材牌号Q235、Q345、Q390、Q420是根据材料(  A    )命名的。
    A. 屈服点      B. 设计强度      C. 抗拉强度      D. 含碳量
45、沸腾钢与镇静钢冶炼浇注方法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D    )。
    A. 冶炼温度不同        B. 冶炼时间不同     
C. 沸腾钢不加脱氧剂    D. 两者都加脱氧剂,但镇静钢再加强脱氧剂
46、对钢材的分组是根据钢材的(  D  )确定的。
A. 钢种    B. 钢号        C. 横截面积的大小    D. 厚度与直径
47、型钢中的H型钢和工字钢相比,(  B  )。
A. 两者所用的钢材不同                       B. 前者的翼缘相对较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