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形河谷城市设计的策略与控制初探
摘要:带形河谷城市作为山地城市的一种,由于地形条件的约束,在城市拓展过程中遇到了建设用地紧张、环境保护、空间组织单调等的问题。本文以河源市东江、新丰江香港三给片“两江四岸”地区为例,初步探索山地城市占有量最大的河谷城市在用地拓展、土地使用、生态保护、空间组织、城市文化塑造及城市形态设计上的规划思路。
关键字:河谷城市、带型城市、滨水城市、城市设计
引言
山地是我国生态环境的重点区域,山地城市有自己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态特征。在众多的山地城市中,河谷型城市是山地城市中占有量最大的城市类型之一,河谷地形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给城市带来十分有趣而独特的形态和空间特征。另一方面,地形的限制也对城市提出了不少环境生态以及空间拓展的问题。
1 河源东江、新丰江片区的基本情况
河源市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辖一区五县,处于粤东北山区与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的结合部,属山地丘陵地区,东江与新丰江纵贯全境。河源老城区倚新丰江而发展,步入改革30年,城市格局进一步拉开,城市建设重点从原有的“新丰时代”迈向“东江时代”,形成了新丰江、东江“两江四岸”的发展大格局。(图一)规划总体研究范围为新丰江、东江沿江一线地区,以规划道路为界,总面积约为52平方公里,跨越三个不同行政范围(源城区、东源县、紫金县)。
2 现存问题
2.1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河源市拥有优越的生态格局。优美的自然条件既是优势,有时候也是挑战。由于地形条件(三山夹城)制约,河源城市空间只能沿两江拓展。因此,如何掌握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度”,实现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成为新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是河源城市发展的一大挑战。(图一)
2.2 现状城市空间组织缺乏特
由于基地跨越一区两县行政范围,各行政主体自下而上呈现不同发展需求,导致现状城市空间呈现较为松散的块状布局。这种以经济发展为驱动的空间组织,缺乏对城市作为场所空间的考虑,城市空间的逐渐异化导致城市与环境的隔离,使得城市空间缺乏有机联系,从而丢失了城市特。
2.3 规划控制缺乏整体统筹
河源“两江四岸”地区由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域,一直以来缺乏一个规划的统筹平台,再加上高度市场化的建设行为,导致沿江地区离散式建设明显、两岸建设控制手法单一,缺乏从空间形态、天际轮廓线控制等层面指导土地开发建设,导致城市整体形象一直难以建立。
3 应对策略
3.1以生态理念统领的城市发展框架
由于河源生态条件十分优越。项目组在规划开始之初,便确立生态积极保护作为地区发展的第一原则。规划结合“两江四岸”独特的空间和自然格局,引入生态理念,提出将城市融入整体山水空间格局中,形成“山-水-城”相融的整体空间架构。在规划设计中引入生态环境目标,
针对每一个规划发展战略建立社会、经济以及环境方便的实施策略(图二、表一)。
3.2 文化空间的再组织
河源的文化资源主要为客家文化、山水文化、岭南文化以及东江文化。规划在对现有文化进行梳理、重新组织的基础上,提出规划应围绕河源山水、河源客家、河源城市来阐述河源精神,并通过城市场所体现城市精神——沿东江及新丰江组织城市景观流线及旅游路线、打造八个城市文化景观节点。(图三)
3.3 空间组织——优化带型河谷城市架构
规划在空间设计上提出了河谷带型城市的空间构造。河源两山夹持,东江、新丰江穿城而过,属于带型河谷城市。在空间架构方面便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山地城市及滨水城市,河源城区的空间架构特是背山夹江。因此规划方案在空间组织上突出河源独有河谷特,提出通过城市绿开敞空间联系,构架“山—城—水—岛”为景观序列的两江四岸山水格局。通过山体观景点与滨水景观节点间的五条视线通廊及沿江若干眺望点实现城市与自然景观在三维空间中的互动,体现绿契沁城的空间组织思想,构筑河谷城市的山水格局特。(图四)
3.4 沿江多级土地开发控制
河源城区背山夹江的空间架构决定了沿江土地纵向利用的梯度差异,用地的区位差异决定了不同的土地开发模式。在深入研究城市空间格局(东江、新丰江穿越城区,连绵的山体作为城市背景)后,我们认为河流应该是城市中与市民关系最贴近,城市重要公共生活展开的主要场所,因此规划确立滨江地区在土地开发中的“原点”作用,采用横向分层、纵向混合型的土地开发模式:沿江以生活、服务、休憩等功能为主,在尊重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尽量后退河堤岸线50~300m作为公共的滨水生态公园;用地的土地开发强度沿滨江纵切面逐渐加强,体现用地开发价值、生态承载力以及美学因素的综合平衡。
3.5 城市天际线控制
河源城市两侧山体绵延起伏,是城市重要的绿背景,是城市不可多得的景观资源,同时也是城市天际轮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组在研究了国外内相关城市对天际线的保护手法,参考香港对山脊线的控制要求(设立一个20%至30%山景不受建筑物遮挡地带),结合基地山体实际高度及河源城市发展情况,提出在五个主要规划的景观节点附近,原则上保持50%
以上山体可见(图五)。
3.6 分段规划细则
为应对市场经济下存在着非单一开发主体的城市开发模式,贴近城市开发运作的现实需求,本规划通过建立开发项目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划研究,编制面向城市建设的以项目为导向的城市设计指引,把握滨水空间公共性、生态性与项目开发的最佳平衡点,在分段实施指引中落实城市空间设计(表二),通过以项目化的策划目标指引城市设计、以准实施框架方式指导城市设计的成果编制、在城市设计导引落实滨水地区开发实施的管理要求等一系列的导控技术手段方法,使规划意图在后续的城市经营各阶段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延续与落实。分段控制涉及空间结构控制(图六)、绿化系统(图七)、景观界面(图八)、天际轮廓线、慢行系统、开发强度、建筑高度与退线、彩指引以及区段特别控制(已批规划的整合平台)等控制系统。
4 结语
“两江四岸”地区未来将成为河源城市空间的骨架,也是城市各项功能向外拓展辐射的纽带,
是河源城市发展脉络的主要轴线和依托。因此,它不仅要具备城市重要文化、空间景观特质的属性,还要作为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标杆,以及融合特有的带型山谷城市特征成为独特而有魅力的城市舞台,树立鲜明的城市个性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黄光宇.山地城市规划与设计[M].重庆大学出版社
[2] 杨红军.河谷型城市空间拓展探析[D]. 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2006
[3]潘竞虎,石培基.河谷型城市城乡交错带景观格局空间特征分析—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103-107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