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答案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阅读练习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元方卖宅
    陆少保  , 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选自《唐语林》)
【注】①陆少保:即陆元方。少保,官职名。②东都:指洛阳。③直:同“值”。④遽:急忙,立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曾东都卖一小宅/我如浮云
B.但无出水处/止增笑
C.子侄以为/我秋日胜春朝
D.尔/尊君在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B
(2)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说话办事诚实正直,这是十分可贵的。元方宁愿宅子卖不出去,也绝不欺骗人,这种诚实无欺、为人正直的品质值得歌颂。 
【解析】【分析】选自《唐语林》。作者:王谠。年代:北宋。
(1)A:在/对;C:埋怨/说;D:表否定/通“否”。故选B。
(2)这句话的意思是: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
(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答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从“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不尔,是欺之也”可以看出陆元方的诚实,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故答案为:⑴ B;
⑵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⑶说话办事诚实正直,这是十分可贵的。元方宁愿宅子卖不出去,也绝不欺骗人,这种诚实无欺、为人正直的品质值得歌颂。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
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⑶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文段中心,理解文段含义,结合中心作答,结合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 引发感悟,注意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成语。偷梁换柱把作者的在该文章中的观点、体验换成自己的话再重新演绎一遍。
【附参考译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拒绝不买了。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这是欺骗对方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尽寝厅事,闻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 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①目似________
②将其喉________
不诬哉________
④此人何取而自患耶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刀劈狼首/乃伪睡
B.久  , 目似瞑/犬阻  , 不使前也
C.更不止野心矣/所欲有甚
D.杀之而取其革/重修岳阳楼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野心不过遁逸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叫嚣乎东西  , 突乎南北
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D.而顷刻两毙
(4)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答案】 (1)闭上眼睛;咬;的确、确实;遗留、留下、招致
(2)D
(3)B
(4)阴险、狡猾奸诈;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 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
(5)①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②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 
【解析】【分析】(1)本题中,“瞑”,动词,闭上眼睛;“信”是古今异义词,的确、确实;“贻”,动词,遗留、留下。
(2)A.以: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B.之:助词,无实义,和缓音节/代词,代狼C.于:介词,在/介词,表比较,比D.乃:两个都表顺接,于是、就故答案选D。
(3) “中间”古义是中间夹杂;今义是指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故答案选B。
(4)两文中的狼都阴险狡诈。例如,甲文中的“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体现了狼的阴险狡猾;乙文中的“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体现了狼的凶恶阴险。甲文中“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表现了作者对狼的讥讽嘲笑;乙文中“‘狼子野心’,信不诬哉”揭露了狼野心不改的本性。
(5)①句中,“犬”是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翻译为“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②句中,“阳”指表面,“阴”指暗中、暗地里。
故答案为:⑴①闭上眼睛;② 咬 ;③ 的确、确实;④ 遗留、留下、招致
⑵ D
⑶  B
⑷ 阴险、狡猾奸诈;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 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
⑸ ①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②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
【点评】⑴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词实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⑶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古今异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
⑷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⑸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
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甲)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跃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匹狼。他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匹狼正在柴堆打洞,打算将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杀死了这匹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狼也真狡猾啊,而一会儿两匹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一个有钱人家,偶尔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喂养,狼和狗相安无事。两只小狼渐渐长大,很驯服了,富室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一天,富室主人白天躺在客厅里睡觉,听到狗呜呜地发出怒吼之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富室主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先前那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富室主人(发现)两
只狼看到他没有醒,正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了狼不让它们上前去。富室主就杀了狼,取了它们的皮。狼有凶恶的本性,实在是没有诬蔑它们啊!那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着罢了。它们表面上假装亲昵,而背地里却心怀不轨,还不单单有这么点野心。野兽本性不用多说,为什么人还要来饲养它们,而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suí),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下列句中画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远近之。                    称:称赞
B.强行绥之以。                德:德行
C.久而敬。                    益:好处。
D.卿家君法孤,孤卿父。        法:效法,仿效
(2)文章中画线句子是元方对袁公的回答,这个回答的巧妙之处在于________。   
【答案】 (1)C
(2)既不贬低对方,也不抬高自己的父亲;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且言谈间不卑不亢,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解析】【分析】(1)C. 句意:久而久之,大家对他更加敬重。益:更加。故选C。
(2)根据前文内容可知,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但是陈元方机智应变,用“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来巧妙回答。元方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
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故答案为:⑴ C
⑵ 既不贬低对方,也不抬高自己的父亲;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且言谈间不卑不亢,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