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P向悬疑小说到超级网剧的改编策略探析——以网络剧《隐秘的角落》为例
杨博雅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摘 要:近年来,国内影视行业求变图存,力图在稍显疲软的市场中开辟出新的沃土,并在不断的尝试和调整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IP改编剧爆款频出,悬疑类型剧成黑马,超级网剧模式也日益成熟。网络剧《隐秘的角落》作为这三种热门品类的集大成者,凭借着缜密精妙的故事情节、直击人心的情感内核、细腻高级的电影质感,成为2020年开年来话题度最高的现象级高分剧,而其在人物塑造与剧情设定上对原著《坏小孩》的出改编也称得上是同类型剧中的优秀范本。
关键词:影视化改编;《隐秘的角落》;IP向小说;悬疑;超级网剧
基于消费习惯、审美惯性、民族心理等多重因素,电视剧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观众最喜闻乐见的视听文化产品。在强盛的产能加持下,中国一度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电视剧制播第一大国。然而,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多元的文化产品争夺着观众的注意力,行业标准水涨船高,倒逼国剧寻求“出圈”的突破口。IP改编剧凭借原著热度的先天优势成为大热门,但IP改编也不是“万金油”,口碑扑街的改编剧亦不在少数,只有宏观上精准把握文学文本、剧集类型、制播模式的特点,微观上精雕人物、打磨剧情,才能实现“1+1>2”,让改编剧在IP的赋能下获得新生。
1 IP向小说+悬疑类型+超级网剧:共建影视化改编的沃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国内影视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仅2020年上半年,行业内就有超过1.62万家企业倒闭。但与此同时,隔离政策催生的“宅经济”反哺线上市场,一些互联网视频平台抓住机遇,开拓出新的发展方向。2020年6月,爱奇艺推出“迷雾剧场”,主打悬疑题材短剧,排播的六部剧中有4部为IP改编剧。率先播出的《十日游戏》改编自东野圭吾的小说《游戏》,第二部《隐秘的角落》则改编自紫金陈的小说《坏小孩》,两部作品均获得了口碑流量双丰收,而“IP+悬疑+网剧”的三重奏似乎也被验证为一个打造爆款改编剧的新公式。
1.1 为影视化而生的IP向小说
传统的IP影视改编中,原著绝大多数是积累了相当读者基础的纯文学作品。但伴随着改编剧的持续火热,现有的成熟IP已经不足以填补日益膨胀的市场需求。在这种背景下,“IP向小说”应运而生。不同于“订阅向”或“出版向”小说,IP向小说的商业价值无关连载成绩和发售量,而在于“是否适合影视化”。作为直接面向影视市场的“文字商人”,IP向作者在创作之初便有明确的发力倾向,他们不需要雕琢华丽的文字或是精巧的架构,而是致力于打造富有创意的故事内核,追求大胆的突破而避免流于俗套。与此同时,IP向小说往往在人物塑造上更加扁平化,情节安排上凝练紧凑,以为后续的编剧再创作留有充足的空间,作家紫金陈创作的小说诸如《无证之罪》《长夜难明》《坏小孩》都具有这样的特征。
1.2 专注于本土化的悬疑类型
悬疑片作为影视剧中的经典类型,由于题材敏感而过审困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罕见于国内市场。直至2014年,网络视频平台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审查环境,才有诸如《暗黑者》《灵魂摆渡》这样的初代网生悬疑剧进入观众的视野。2017年,《白夜追凶》和《无证之罪》实现了网生悬疑剧的首轮破圈,也标志了当时国产悬疑剧中社会派推理和本格推理两个派别的最高水平。此后,为了在受众基础薄弱的本土市场扎稳脚跟,国产悬疑剧开始将悬疑作为元类型,融入冒险、奇幻、爱情等辅类型,进一步开拓发展路径。2020年可以说是国产悬疑剧的爆发之年,仅上半年已播出的剧集就超过30部,其中的话题王者《隐秘的角落》更是通过对社会现实题材的深刻表达,引领了由重推理向重人文的转向,助推国产悬疑类型剧本土化迈上一
129
▲THE FILM 影视
130
个新的台阶。1.3 对标美剧的超级网剧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影视市场虚假繁荣,国产电视剧饱受剧本浅薄、集数注水、制作粗陋的诟病,国产网剧更是成为低成本、小制作的代名词。但随着海
外剧集,尤其是英美剧大量流入,其堪比电影的制作水准以及产业化的制播模式备受瞩目。于是,自2017年起,国内网络视频行业率先开始尝试超级网剧模式,借鉴美剧模式采用专业的编剧团队和高额的资金投入,打造能够引领大众审美、探索全新风格、具有社会意义的高品质短剧集。2020年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更是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明文指出,“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制作”。在这一浪潮下,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也开始以监制的身份参与到超级网剧的制作中来,比如:汪启楠和《河神》、冯小刚和《剑王朝》、韩三平和《隐秘的角落》等。导演陈可辛甚至将超级网剧称为“自由长度的电影”,可见业内对这一模式的期望之高。2 从《坏小孩》到《隐秘的角落》:影视化改编策略分析网络剧《隐秘的角落》改编自紫金陈的小说《坏小孩》,由韩三平监制,辛爽执导,是爱奇艺“迷雾剧场”推出的国内首部家庭悬疑类型剧。自2020年6月开播后,《隐秘的角落》在豆瓣华语口碑剧集榜连续霸榜4周,豆瓣开分9.0,斩获微博热搜超70个。这样出彩的成绩源于其直击人心的故事内核、独具特的导演风格、生动精湛的表演技巧,更与其专业编剧团队令人拍案叫绝的影视化改编功力密不可分。《隐秘的角落》的编剧团队以剧本监制乔·卡卡西、剧本策划胡坤、第一编剧潘依然、第二编剧孙浩洋4人为核心组成。其中,剧本监制乔·卡卡西作为美剧《纸牌屋》的编剧之一,对于美剧模式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将故事类型设定为家庭作为第一类型、悬疑作为第二类型,并明确了12集的分集点。剧本策划胡坤把握了全剧整体的风格和气质,将原著阴郁暗黑的底在剧本中向温暖阳光的方向扭转。第一编剧潘依然负责依照故事类型和风格气质的统领延展支线、丰富人物,而第二编剧孙浩洋作为最了解原著的人,则承担了提炼原著关键情节和故事内核的工作。在细致的分工下,《隐秘
的角落》编剧团队协力完成了将原著《坏小孩》由文学文本向影像文本的再创造,过程中既有大刀阔斧的删减也有妙笔生花的增补。具体来看,无论是在人物的塑造上还是剧情的改编上都有非常亮眼的表现。2.1 影视化人物塑造
写人、写事、写情是剧本创作的三个要素。其中,人物的塑造是整个剧本的基础,只有人设立住,才能衍生出合理的行为动机和情感表达,进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为家庭悬疑类型剧,《隐秘的角落》的定位决定了其中的人物不仅要具备悬疑剧所需的功能性,还要具备家庭剧所需的情感性,不仅要有一以贯之的个性特征,还要在际遇的催化下表现出本性的变化,这给人物的塑造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
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2.1.1 人物结构的调整
由于在影视化改编的过程中,故事的主要类型发生了转变,原著中的人物结构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首先是删减掉原作中多余的角。在原著《坏小孩》中,严良是张东升的大学老师、徐静的远房亲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即刑侦专家。小说里,他担任着“侦探”的角,是除朱朝阳以外唯一洞察了全部真相的人。俯视整个故事架构,严良的设定可以说是一个游离于主线之外的工具人,因此,为了剧情更加凝练,编剧在剧本里将其融入丁浩一角。其次是加入平衡调、推动情节的新角。原著中“全员恶人”的设定
和剧作阳光温暖的基调显然是不符的,所以,在中和原有角的基础上,编剧团队加入了片警老陈这一
新角,作为一个完全正面的人物,他用正义的力量守护善良与美好,也陪伴了剧中小严良的成长。王瑶的弟弟王立的加入则是为了进一步激化矛盾,并将张东升和三个孩子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助推情节的进展。2.1.2 人物设定的丰满
重情节、轻人物是悬疑小说普遍存在的问题,《坏
小孩》中的人物设定也呈现出了功能化、扁平化的特征。在影视化过程中,为了让人物更加真实立体,编剧会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的补充,以及他者视角的反馈,塑造出一个更加丰满的形象。朱朝阳和他的母亲周春红的改编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原著中的朱朝阳像是一个天生的小恶魔,他精于算计,步步为营,是父亲朱永平和继母王瑶、继妹朱晶晶一家三口死亡的始作俑者。而改编后的朱朝阳则成为一个内心渴望父爱、渴望友情,孤僻又聪明的男孩,他的情绪中有感动和期待,有挣扎和犹豫,也有冷静和决然,他或许不够好,但足够真实。周春红的角在改编前更是一个“背景板”式的存在,
原著中对她的描写仅有寥寥数笔——一个又矮又胖的、喜欢骂街的泼妇。但在编剧妙手回春的雕琢下,剧中的周春红被塑造成一个外在端庄隐忍、内心渴望情爱、深爱儿子却又带着强烈控制欲的单亲妈妈。这样的周春红是独一无二的,却又能在现实中的母亲身上看到她的影
子。正是因为这样精妙的改编,让小说中这个原本不起眼的角成为剧中家庭线里的一大亮点。
2.1.3 人物弧光的展露
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一书中指出,最优秀的作品不但揭示人物的性格真相,而且在讲述过程中展现人内在本性中的弧光或变化,无论变好或变坏[1]。这也是该剧的编剧在改编过程中所遵守的原则。原作中,张东升这个角是彻头彻尾的反派,他先是将岳父母推下悬崖,又毒杀妻子,此后又在朱朝阳的威胁下杀死了朱永平和王瑶,最后还想将三个孩子灭口。但在改编后,张东升似乎在潜移默化中变了。朱朝阳被王立,他明明可以拿着三十万离开,却还是选择了救人。故事最后,他甚至把大眼睛、齐刘海的普普当成女儿一般疼爱,即使这个女孩的威胁曾让他倾家荡产。杀人犯张东升“走心”了,便连带着让观众也“走心”了。在曝光的花絮里,普普因哮喘死后,张东升痛哭着在肯德基咽下曾经向普普承诺过的三份套餐,不知让多少观众动容。当反派人物在爱的浸染下展露出善的弧光,整个故事也被赋予了一种新的魅力。
2.2 影视化剧情改编
如果说人物是故事的根系,情节就是茂盛的枝叶,它建构出整个故事的外观。原著《坏小孩》作为IP向的悬疑小说,在有限的篇幅里更着重于打造逻辑缜密的故事内核,渲染“凶手”与“侦探”博弈的紧张氛围,而往往忽略了对于背景以及支线的填充,这种故事架构完全照搬到影像叙事中则会显得单薄且乏力。与此同时,如何在改编过程中规避不符合审查标准的情节,并放置新的疑点为观众创造惊喜,也是编剧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2.1 丰富故事背景:挖掘人性完善行为动机
有迹可循的故事背景和行为动机是情节发展合理性的重要依据。紫金陈原著中人物的行为动机可以说是直白简陋的,张东升杀死妻子一家是为了占据家产,丁浩、普普威胁张东升是为了要生活费,而朱朝阳利用张东升杀死父亲朱永平和继母王瑶也是为了继承遗产。为了钱选择犯罪,这样的动机显然有些小题大做。在改编后的剧本中,则充实进了很多新的故事背景,如张东升在满月宴上被徐静一家奚落,普普有一个患白血病却无钱医治的弟弟,朱永平对儿子朱朝阳心怀愧疚却做不到一碗水端平等。前期背景的充分铺垫让矛盾缓慢发酵,而对人性的深度挖掘更让冲突的激化显得顺理成章。
2.2.2 扩充支线剧情:多线并进打造家庭像
作为一部以家庭为主要类型的剧集,家庭内部关系的呈现一定是优先于悬疑线的,而原著《坏小孩》对于朱朝阳一家的着墨是远远无法支撑起整条家庭线的。因此,编剧团队创造性地插入了多条家庭关系支线,如同样是单亲家庭的刑警叶军和女儿叶驰敏、承受着丧女之痛的朱永平王瑶夫妇、在婚姻面前互相试探的周春红和马主任、不是父子胜是父子的老陈和小严良……支线与主线相互缠绕共同推进,在不扰乱叙事节奏的前提下融入更多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打造出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家庭像。
2.2.3 模糊关键情节:大胆留白引导多重解读
《隐秘的角落》播出之后,在网络上掀起超高话题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通过密集巧妙的隐喻细节、虚实交杂的表现手法和欲言又止的开放式结局给观众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整部剧显得后劲十足。
在剧中,“选择相信真相还是相信童话”的笛卡尔寓言贯穿始终,而普普患白血病的弟弟是否真实存在,朱晶晶坠落是意外还是朱朝阳所为,严良和老陈究竟是死是活,这些可能会影响剧情走向的关键性情节都在改编的过程中被刻意地模糊掉了,却又都在“隐秘的角落”中埋下了线索,引导观众去挖掘和解读。
3 《隐秘的角落》为影视剧改编带来的启发与思考如果说《隐秘的角落》作为一部原本定位于小众的作品,在疫情期间的爆红破圈还是有时运这样不可复制的成分。那么,其整个制作团队有目共睹的专业和真诚,尤其是编剧团队作为关键的一环,在影视化改编的过程中所遵循的信念与标尺,一定可以今后改编剧的创作带来几点普适的启发和思考:
第一,“剧本与制作应互为土壤”。这是编剧孙浩洋在此次创作中最为深刻的体会,原著作者和编剧,抑或是编剧和制作团队,都应该互相信任、共生共存,为了相同的目标而努力,这是一切好作品的基础。第二,“故事是生活的比喻”。导演辛爽将这句写在《故事》一书扉页上的话铭记于心,一部真正成功的作品一定不是脱离生活的,而是要让每个观众都能在故事中发现自己的影子,感知到人类普遍的情感。第三,“可以残酷但不能残忍”。剧本策划胡坤这样形容他笔下的故事,如果说原著《坏小孩》是在讨论恶,那么《隐秘的角落》则是在讨论爱与选择。文艺作品可以讲黑暗,但要留一束光,让阴沟里也能开出一朵温暖的花。许多人认为,《隐秘的角落》可能会是2020年华语剧集的天花板,但相较于这样的评价,一个在优秀作品引领下后浪汹涌、滔滔不绝的影视行业更加让人期待。参考文献:
[1]罗伯特·麦基.故事[M].周铁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
13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