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玉器名称中龙、凤、夔、螭、虺英译现状的实地调查及探讨
作者:阮诗芸
来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8年第01
        ;要:对六所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颐和园文昌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明十三陵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的实地考察发现国内大多数博物馆将”“译为dragonphoenix。通过对比文化作品中的龙与dragon、凤与phoenix,指出形象差异:是一个族,有阴阳之分,而phoenix常与耶稣的单一神之形象及重生相联系。此外,西方国家正在用来丑化中国,其他一些国家也有自己独特的凤凰,不应采取现有归化手段;前人提出的其他音译均存在问题,”“译为LoongFoong为最佳方案。上述博物馆对玉器中相关名称”“”“的英译存在分歧混淆。通过文献梳理,追溯其种类源头,建议将三者翻译为Chi-LoongKui-Loong/FoongHui-Snake
        關键词:玉器英译;龙凤;;;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201801-0107-07
        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玉乃石之美者,古者称其象征仁义智勇洁之五德,坚刚而润,为君子所贵。玉器展品名称的正确统一英译对传播中华文化意义重大。”“及其相关意象是玉器中的常见图形纹饰,如青玉龙首璜、青玉蟠虺纹璜。这些物象在玉器及中华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形态容易相互混淆,对外国学者研究玉器及中国文化带来不便。
国内学者对”“英译至今未有定论,而相关的意象鲜少得到关注,也缺乏对玉器名称中此类意象的研究。笔者在《博物院玉器名称英译现状实证调查及玉礼器剑饰翻译策略》[1]一文中考察了玉器名称英译的现状,本文在此基础上,通过玉器名称来考察常见的”“及与其相关的”“”“五种意象的英译现状,并从社会、语音、古代文献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玉器名称中这五种意象的翻译策略。
        一、文献综述
        “”“英译研究近年热火朝天,前者尤甚。总体来说,争论分为两派——归化与异化。支持归化的将”“译为“dragon”[2]125[3]36“phoenix”[4]52,理由多是应使用国外已经认可的翻译。支持异化的学者反对“dragon”,因其损害中国国际形象,提出将译为“Chinese dragon”[5]74“Long”[6]129[7]104[8]42“Loong”[9]161“Liong”Lóng[10];异化支持者将译为“Feng”[11]120,但争议并不似的英译大,因为“phoenix”并不含贬义。”“英译至今未有定论,而且由于关注点主要在上,并没能明确指出“phoenix”的主要区别,只声称二者不同。
        “的相关意象英译研究则少之又少,”“及其相关意象在玉器名称中的英译之所以
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国外学者难以区分这些图形纹饰。例如,有学者不识图形,将其译为“feline”“bird”[12]111(如图1)。再者,由于有时形似形似,如翻译不确,对国外学者研究玉器、了解中国文化大为不便。
        本研究旨在调查玉器名称中”“及其相关意象的博物馆英译现状,并通过分析古典文献、社会现状,解释现有英译的缺点,提出翻译对策。
        二、博物馆玉器名称中”“”“”“”“英译现状调查
        笔者于2015年参观了国内六个博物馆,发现玉器纹图案中与相关的常见物象有”“鸟类名称”“,对这五种物象的英译状况进行了记录,整理成表1,其中NM代表国家博物馆,HNM代表河南省博物馆,PM代表故宫博物院,SP代表颐和园文昌院,CM代表首都博物馆,MT代表明十三陵博物馆。
        调查显示,六个博物馆几乎都将”“译为“dragon”“phoenix”,唯颐和园文昌院将译为“loong”。对与相关的三个物象的翻译不统一,河南省博物馆将都译为“dragon”,这会为外国游客对的理解造成障碍。笔者认为玉器名称中”“及其相关物象的翻译需要改进,下文进行分析。
        三、玉器名称中”“”“”“”“英译分析及策略
        (一)龙
        “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玉器中也极为常见。有一种祈雨用的龙纹玉名称就是(《说文:玉部》)。东周早期,贵族阶级使用龙旗作为身份象征(《周礼》)。传说帝尧是龙之子(《竹书纪年》)。可见,龙在中国文化中是光明、高贵的象征,这与“dragon”的含义大为不同。在拉丁语版本和英皇钦定本《圣经》中,受上帝惩罚的法老被喻为(《以西结书:xxix. 3》);侵占以列的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被比作(杰里迈亚书:34)。“Dragon”暗示着残暴、令人厌恶之事物;《贝尔武甫》中的龙兽戈兰德尔是个杀人如麻的怪物[13]820。早期巴比伦图画中,也有龙吃人的情景[14]97(如图2)。一项针对50篇关于龙的英国故事发现,其中47篇所描写的龙对动物和人类造成伤害,且大多带有毒性或能喷火[15]79。可见,龙和dragon在人们印象中是完全相反的生物。那么究竟该怎么翻译呢?
        1.Chinese Dragon
        1显示,大多数国内博物馆都将译为“dragon”,但笔者认为dragon或是Chinese dragon都不适合,原因如下:
        首先,证据表明,欧美国家确实在用“dragon”丑化中国形象,可从以下英文报道标题中看出:“China’s export prospects Fear of the dragon(中国出口前景:龙的恐惧)“China’s military rise The dragon’s new teeth(中国军事崛起:龙的新牙齿——注:牙齿的英文还有威胁、破坏性之意)“GDP growth in India and China Catching the dragon(中国与印度的GDP增长:追捕龙)“Chinese takeovers Being eaten by the dragon(中国企业对外兼并:被龙吞食),以及“China’s future growth Even dragon tires(中国的未来增长:龙也会疲惫)(经济学人)。Dragon已经被外媒利用来妖魔化中国、宣扬中国威胁论,而用Chinese dragon来翻译并不能消除dragon的负面影响。
        其次,中国自己也受到了“dragon”的影响。落选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正是因为担心dragon的含义消极。中国需要为正名,大胆自信地宣称自己是龙的传人。
        2.Long/Lóng/Liong/Lung
        这四种是学者们提出的的英译,但笔者认为都存在不妥。LongLung都是已有的英文单词,意为长的肺脏,因此容易造成歧义。Lóng的标音符ó对打字增加负担,降低工作效率,因为目前中国使用的键盘未设计标音符。而Liong的发音更贴近而不是”;比如,台湾的南良集团英文名就译为Nam Liong Group。因此这四种英译都不完美。
        3.最佳英译:Loong
        笔者认为Loong是玉器名称中的最佳英译,理由如下:Ⅰ.Loong /lu ŋ/的读音与类似;Ⅱ.许多学者都认为“oo”形似龙的双眼,炯炯有神,并且Loong这个单词的形态类似一条龙的形象;Ⅲ.在英文中,Loong并不存在已有的含义,因此不会造成混淆。Ⅳ.已经有一些公司名、人名以及博物馆(如颐和园文昌院玉器馆)采用“Loong”作为的翻译。许多学者也支持这一英译[10]161[12]122Loong已经有一定使用基础,便于推广。
        (二)相关物象
        玉器中最常见的与相关物象为螭、夔、虺。笔者认为六个博物馆的相关英译不尽理想,以下提出个人见解。
        1.
        中国玉器中的螭纹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代,一直沿用至清代。商周时代,玉器中的螭纹特点是圆眼、大鼻、猫耳、颈粗且弯。汉代螭纹尾部出现双勾云纹,一般只有三足。南北朝时期,螭的双眼变长,腿變短,有时头部有角。宋代螭纹鼻下刻线更深,更为立体。元代螭纹高额,眉眼鼻嘴一般仅占面部的三分之一。明朝时期螭纹添加了更多装饰[16]121。螭纹的演变体现了其从龙纹中分化成一个独立纹饰的过程,体现了螭纹在中国文化中的特别地位。
        博物馆将螭译为“dragon”“hydra”,笔者认为不太合适。在文献中可以看成龙的一种。《说文》:螭,若龙而黄。《广雅》:龙无角曰(《集韵》:与螭同)。《汉书·司马相如传》:蛟龙赤螭。文颖注:螭为龙子。张揖曰:赤螭,雌龙也。但是在纹饰中,螭和龙形态不同。螭纹常为龙身虎头虎爪,因此又称螭虎,在礼器、建筑、印章中常见[17]84。这种图案在宋代名为,延续至今[18]52。故宫博物馆、颐和园文昌院和首都博物馆将译为“hydra”,或许是因为有外国学者这样翻译[19]214,但“hydra”的含义是小水蛇,也指希腊神话中赫克留斯杀死的九头怪蛇(《牛津学者词典》)。这与螭纹的形象差异较大,更何况文献记载螭是龙的一种。因此笔者认为螭虎可以译为“Chi-Loong”,以表现螭与龙的差别和联系。
        2.
        夔的物种目前尚无定论,其形态一般是开口、曲尾,有时单足。有学者通过图形对比,指出夔是虎类[20]。但《说文》称夔为单足龙,多数学者认为夔龙纹是龙纹的一种[20]。有学者考证玉器中夔龙纹是龙纹的最早形态,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在战国时期与汉代盛行[16]121。随着时间发展,夔的形象日益接近后期的龙,尤其是明清时期[21]57。因此笔者建议将译为“Kui-Loong”。由于夔不只有龙形,有时形态像凤(即夔凤),因此根据具体形态,也可以译为“Kui-Foong”的英译下文谈及)。
        3.
        《广韵》:蛇虺。《诗·小雅》:维虺维蛇,女子之祥。《楚辞·大招》:王虺骞只。注:王虺,大蛇。《尔雅·释鱼》: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注:身广三寸,头大如人擘指,此自一种蛇,名为蝮虺。以上注释都将虺与蛇并举。《国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徐元诰注:虺小蛇大。意思是虺为蛇的初级形态。玉器中虺纹形态也类似小蛇(如图3),但不宜像河南省博物馆那样简单将其译为“snake”,因为玉器中并没有人工的蛇纹这一命名(蛇纹石的纹路乃天然形成),而且应与蛇形玉区分开。故宫博物院将其译为“s
erpent”,该词通常有毒蛇之义。但虺是否含毒不能确定,笔者认为应将虺译为“Hui-Snake”,凸显与普通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