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科学
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苏教版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动物大家族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形形、多种多样的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学家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胚胎发育特点、生理习性、生活的地理环境等特征,将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动物归为同一类。动物分类的知识是学习和研究动物学必需的基础。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多样性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地球的健康。在物种日益减少的今天,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实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每一个地球人都需要关注的话题。学生在低年段的学习中认识了常见的动物并观察其特征,形成了有关动物的初步概念。本单元对动物的研究从重点关注动物个体的外部形态特征过渡到关注动物类别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识别常见动物的类别,描述某类动物的共同特征,了解与某类动物本质特征相关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本单元也为学生在高年段时研究微生物、动物与环境的关系等打下基础。动物种类繁多,从“大家族”这一话题入手研究动物,能体现动物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可以更好地突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对动物类别的识别与研究。观察与描述是动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本单元探究技能培养的重点。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重点关注的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能归纳出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本单元在动物大家族的主题下也包含对一些珍稀动物的认识。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能从对一组动物的观察、比较中,归纳概括某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并能够识别常见动物类别。
乐于观察小动物,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
和感知环境。
能列举我国的一些珍稀动物。
重点:能从对一组动物的观察、比较中,归纳概括某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难点: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并能够识别常见动物类别。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本单元由《给动物分类》《鱼类》《鸟类》《哺乳类》四课组成,采用由总到分的设计思路:第一课总领本单元,给动物分类;第二、三、四课呈并列关系,分别研究鱼类、鸟类和哺乳类。分类研究动物是系统认识动物的有效途径,所以本单元以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作为起始课。首先了解生物学家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然后认识脊椎的结构和功能,最后认识我国的一些珍稀动物。第二、三、四课分别研究鱼类、鸟类和哺乳类,这三课采用了类似的编写结构,且都运用了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先通过对典型动物的系统比较探究其异同,出它们之间的类关系,揭示某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思维过程;再根据动物的共同特征识别某种动物的类别,经历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思维过程;最后,带领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与某类动物本质特征相关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认识鱼类的鳃和鳍的作用,了解鸟类的羽毛、喙和足的功能,认识哺乳动物具有恒温的特征和多样的运动方式。这三课采取类似的研究步骤,让学生通过对这三类动物的研究初步学习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为以后研究其他动物打下基础。
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给动物分类
课型
新授课      /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鸟类名称1.教学内容分析
动物分类的知识是学习和研究动物必需的基础。本课通过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观察、分类、建模、阅读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可以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并逐步将研究聚焦到在动物分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身体结构——脊椎上。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活动一,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园话题入手,发现动物园里各种动物所在的区域是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的。接着,学生尝试按一定标准给动物分类,并了解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活动二,通过摸人的脊椎、做脊椎模型等活动认识脊椎的结构和功能。活动三,通过蟾蜍、鱼、鸵鸟、狗、蛇的脊椎,更好地认识不同动物的脊椎,并尝试将动物按是否有脊椎进行分类。活动四,认识我国的一些珍稀动物,激发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并判断这些动物是否都是脊椎动物。
2.学习者分析
对动物的认识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教师的适当引导就能引起学生的许多共鸣。通过低段科学教学,学生已完成并具备了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说出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能力,本课《给动物分类》的学习,给动物分类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动物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这样的分类方式较之前的学习更加具体化,符合学生进阶式学习科学知识的规律。
3.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模拟动物园的情境,体会给动物分类的必要性。
2.学会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知道生物学家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
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3. 通过摸脊椎、做模型、脊椎等活动,描述脊椎的结构和功能。
4.乐于亲近小动物,能列举我国的一些珍稀动物。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
难点:认识脊椎的结构和功能。
5.学习评价设计
师评生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导入
教师活动1
1谈话:你去过动物园吗,在动物园里你最喜欢动物是什么?
2提问:你知道你最喜欢的动物在哪个园区吗,老师这里刚好有一张动物园的分区示意图,一你最喜欢的动物生活在哪个园区?
4谈话:对,动物饲养员会按照动物的生活习性将它们饲养在不同的园区。这样分类的方法既方便投食,又便于管理。揭示课题。
学生活动1
学生回答:我最喜欢的是×××,它生活在××区。
活动意图说明:地球上的动物资源非常丰富,动物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块内容。直接出示动物园的分区示意图,从自己比较熟知的动物着手,激发学生的前概念,知道动物园对动物的管理中也有分类的知识,也为后面的分类做铺垫。
环节二:
教师活动2给动物分类
1出示动物卡片。提问:老师这里有一些动物卡片,这些动物都是大家所熟悉的,除了动物园对动物分类方法外,要给这些动物分类,你会从哪一方面来给它们分类?学生自由回答。
3谈话:在我们的地球上动物资源非常丰富,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生活习性、身体构造等等。所以分类的方法也可以是多种多样。比如我们的生物学家就有一套对动物的分类方法,我们以蜗牛和长颈鹿为例,仔细观察,猜一猜生物学家会从那一方面着手来对动物进行分类。
4小结: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学生活动2学生自由回答。初步给动物分类
活动意图说明:引出生物学家是根据动物有无脊椎对动物分类的。
环节三:
教的活动3
三、认识脊椎和脊椎的作用
1谈话:人有脊椎,所以人也是脊椎动物,那你知道我们的脊椎在哪里吗?
2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出示人体脊椎图片)脊椎位于我们身体背部正中央,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
3提问:你能到我们身体的脊椎吗?脊椎的顶端在哪里,一直到哪里?
4触摸脊椎:引导:伸出你的双手跟老师一起一我们的脊椎。从上往下,上端接颅骨,也就是从头部下方开始,在颈部后方中央位置,这里也就是我们所讲的颈椎,所以颈椎也属于脊椎的一部分;揉圈按摩感受脊椎构造,顺着颈椎慢慢往下,摸一摸中间,它支撑起我们的身体;同样揉圈触摸,依次往下,一直到达尾骨尖。如果是有尾巴的动物,那脊椎就要一直延伸至尾骨尖。按照这个方法同桌间相互一,从哪些开始,到哪里结束,感受脊椎的构造。
5通过对脊椎的触摸,你发现脊椎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6谈话:为什么我们的脊椎是一节一节的,这样的脊椎有什么作用?
7学生猜测。
8谈话:到底脊椎的作用是什么,和大家猜测的是否一致,让我们一起来建立一个脊椎模型,通过模型来探究脊椎有什么作用。
9首先我们先来设计制作一个脊椎模型。出示材料。根据材料可以先让学生谈一谈怎么设计。
10 出示制作步骤。知道学生制作。
11介绍演示操作方法。学生制作完成后进行操作。
12谈话:通过操作你能总结出脊椎有什么作用吗?
13小结:有了脊椎就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活动。
四、到动物脊椎、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人的脊椎,举一反三你能到其他一些动物的脊椎吗?
出示脊椎动物卡片:这些动物都是脊椎动物,请出这些动物的脊椎吗?用红笔在图上将它们的脊椎标出来。完成实验记录一
2谈话: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下列动物中,哪些是脊椎动物,哪些是无脊椎动物呢。请填写到对应表格内。完成实验记录二
3学生汇报。
1谈话: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有一些动物还是我们国家所特有的,你知道哪些动物是我们国家独有的?
2谈话:(图示)它们都是我们国家特有的珍稀动物。它们哪些是脊椎动物,哪些是无脊椎动物?
3学生回答。
4总结:有的珍稀动物脊椎动物,有的是无脊椎动物。它们因为数量稀少所以受到了格外的关注与保护。保护好动物资源,让我们共同维护好生物多样性。
学的活动3摸脊椎
模拟脊椎作用
区分有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认识常见珍惜动物
活动意图说明:对动物的脊椎在身体的分布有清晰的认识,并在对脊椎的认识上能够自主设计、制作脊椎模型,得出脊椎的作用
再次强化学生对动物的脊椎认识及不同动物的脊椎在身体内分布,在打牢“脊椎”的基础上,对动物有无脊椎进行分类,推动学生对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能够列举几种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知道珍稀动物有脊椎动物,也有无脊椎动物。 “珍稀动物”是因为它们数量稀少,不加以保护将会面临灭绝的危险,激发起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7.板书设计                            1给动物分类
              构造:上接颅骨、下端到达尾骨尖
                脊椎    作用: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活动
                        分类  有脊椎    脊椎动物
                                无脊椎    无脊椎动物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填空题。
1)根据有无脊椎,可以把动物分为                                              两大类。
2)根据动物的生活环境可以把动物分为                                         
3)根据动物的某些特征,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动物归为一类的科学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本节课的概念认知。
9.特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动物分类卡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动物特点,有助于准确认知并分类。模拟脊柱的实验器材帮助学生立体感知脊柱的特点。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介绍动物这一活动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定的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基于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优化出最科学的分类方法,然后小组合作选择其中的一类进行观察,出这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通过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出各类动物的特征。之后进一步补充完善开始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动物的分类认识。最后由于剩下一些动物没处分,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本节课教师的设计,从学生喜欢的动物活动开始,让学生按自己的标准给这些动物分类,因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因而学习科学家的方法再进行分,分类后教师让不同小组选择不同的一类再仔细观察它们的共同特征,之后加以归纳总结,整节课同学相互合作认真观察思考、积极动脑归纳总结。更使学生们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