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 科学 | |||||||||||||||||||||||||
年级 | 四 |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 苏教版 | |||||||||||||||||||||||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 ||||||||||||||||||||||||||
单元(或主题)名称 | 动物大家族 | |||||||||||||||||||||||||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形形、多种多样的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学家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胚胎发育特点、生理习性、生活的地理环境等特征,将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动物归为同一类。动物分类的知识是学习和研究动物学必需的基础。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多样性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地球的健康。在物种日益减少的今天,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实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每一个地球人都需要关注的话题。学生在低年段的学习中认识了常见的动物并观察其特征,形成了有关动物的初步概念。本单元对动物的研究从重点关注动物个体的外部形态特征过渡到关注动物类别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识别常见动物的类别,描述某类动物的共同特征,了解与某类动物本质特征相关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本单元也为学生在高年段时研究微生物、动物与环境的关系等打下基础。动物种类繁多,从“大家族”这一话题入手研究动物,能体现动物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可以更好地突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对动物类别的识别与研究。观察与描述是动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本单元探究技能培养的重点。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重点关注的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能归纳出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本单元在动物大家族的主题下也包含对一些珍稀动物的认识。 | ||||||||||||||||||||||||||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能从对一组动物的观察、比较中,归纳概括某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并能够识别常见动物类别。 乐于观察小动物,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 和感知环境。 能列举我国的一些珍稀动物。 重点:能从对一组动物的观察、比较中,归纳概括某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难点: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并能够识别常见动物类别。 | ||||||||||||||||||||||||||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本单元由《给动物分类》《鱼类》《鸟类》《哺乳类》四课组成,采用由总到分的设计思路:第一课总领本单元,给动物分类;第二、三、四课呈并列关系,分别研究鱼类、鸟类和哺乳类。分类研究动物是系统认识动物的有效途径,所以本单元以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作为起始课。首先了解生物学家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然后认识脊椎的结构和功能,最后认识我国的一些珍稀动物。第二、三、四课分别研究鱼类、鸟类和哺乳类,这三课采用了类似的编写结构,且都运用了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先通过对典型动物的系统比较探究其异同,出它们之间的类关系,揭示某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思维过程;再根据动物的共同特征识别某种动物的类别,经历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思维过程;最后,带领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与某类动物本质特征相关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认识鱼类的鳃和鳍的作用,了解鸟类的羽毛、喙和足的功能,认识哺乳动物具有恒温的特征和多样的运动方式。这三课采取类似的研究步骤,让学生通过对这三类动物的研究初步学习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为以后研究其他动物打下基础。 | ||||||||||||||||||||||||||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 ||||||||||||||||||||||||||
课题 | 给动物分类 | |||||||||||||||||||||||||
课型 |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 |||||||||||||||||||||||||
鸟类名称1.教学内容分析 动物分类的知识是学习和研究动物必需的基础。本课通过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观察、分类、建模、阅读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可以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并逐步将研究聚焦到在动物分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身体结构——脊椎上。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活动一,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园话题入手,发现动物园里各种动物所在的区域是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的。接着,学生尝试按一定标准给动物分类,并了解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活动二,通过摸人的脊椎、做脊椎模型等活动认识脊椎的结构和功能。活动三,通过蟾蜍、鱼、鸵鸟、狗、蛇的脊椎,更好地认识不同动物的脊椎,并尝试将动物按是否有脊椎进行分类。活动四,认识我国的一些珍稀动物,激发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并判断这些动物是否都是脊椎动物。 | ||||||||||||||||||||||||||
2.学习者分析 对动物的认识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教师的适当引导就能引起学生的许多共鸣。通过低段科学教学,学生已完成并具备了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说出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能力,本课《给动物分类》的学习,给动物分类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动物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这样的分类方式较之前的学习更加具体化,符合学生进阶式学习科学知识的规律。 | ||||||||||||||||||||||||||
3.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模拟动物园的情境,体会给动物分类的必要性。 2.学会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知道生物学家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 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3. 通过摸脊椎、做模型、脊椎等活动,描述脊椎的结构和功能。 4.乐于亲近小动物,能列举我国的一些珍稀动物。 | ||||||||||||||||||||||||||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 难点:认识脊椎的结构和功能。 | ||||||||||||||||||||||||||
5.学习评价设计 师评生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 ||||||||||||||||||||||||||
6.学习活动设计
| ||||||||||||||||||||||||||
7.板书设计 1.给动物分类 构造:上接颅骨、下端到达尾骨尖 脊椎 作用: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活动 分类 有脊椎 脊椎动物 无脊椎 无脊椎动物 | ||||||||||||||||||||||||||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填空题。 (1)根据有无脊椎,可以把动物分为 和 两大类。 (2)根据动物的生活环境可以把动物分为 和 。 (3)根据动物的某些特征,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动物归为一类的科学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本节课的概念认知。 | ||||||||||||||||||||||||||
9.特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动物分类卡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动物特点,有助于准确认知并分类。模拟脊柱的实验器材帮助学生立体感知脊柱的特点。 | ||||||||||||||||||||||||||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介绍动物这一活动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定的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基于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优化出最科学的分类方法,然后小组合作选择其中的一类进行观察,出这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通过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出各类动物的特征。之后进一步补充完善开始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动物的分类认识。最后由于剩下一些动物没处分,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本节课教师的设计,从学生喜欢的动物活动开始,让学生按自己的标准给这些动物分类,因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因而学习科学家的方法再进行分,分类后教师让不同小组选择不同的一类再仔细观察它们的共同特征,之后加以归纳总结,整节课同学相互合作认真观察思考、积极动脑归纳总结。更使学生们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 ||||||||||||||||||||||||||
四年级科学《给动物分类》单元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4-12-19 09:05: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