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很远,站定了,轻轻地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小说全文不过300字,被称为二十世纪最短的小说。小说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美丽女孩,在她十五六岁的一个春天的晚上,就在她家后门口,手扶桃树站着,看到了对门住的一个年轻人。年轻人轻轻地说了声“奥,你也在这里吗?”他们静静地站了一会儿,各自走开了。后来,这女孩被亲眷拐卖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那个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个年轻人。
赏析1
爱在那一天演员表小说十分简洁、凝练,耐人寻味,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一、以独特的视角发掘人性的丑恶。
谈张爱玲小说而不谈其身世,几乎是不可能的。张爱玲出身于清末豪门世家,但因父母离异,从小就失去了正常的家庭温暖和母爱,在高门巨族中过着孤独而凄凉的生活。父亲的粗暴、母亲的冷落和继母的虐待,使敏感早慧的张爱玲受到极大的心灵创伤,过早地积累了对世界的敌意和恐怖,产生了对人性的怀疑与否定,从而形成其独特的观察视角。小说《爱》中的这个女孩,生于小康之家,“生得美”,于是,就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说成”,后来她
“被亲眷拐了,卖他乡外县去作妾”,从此开始了她“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的屈辱悲惨的一生。她的“亲眷”由对她的艳羡,到给她说媒,到不惜将她拐卖,一步一步地斩断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系。作者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将笼罩在内心的家庭生活的阴影投射到小说中的人和事上,发掘出“亲眷”们嫉恨、自私、冷酷、阴险的内心世界,把人性的丑恶揭示得恐怖不堪,令人不寒而栗。
二、以冷峻的文笔表现对人性的独特观察。
一个“女孩子”,从父母膝下到独处异乡,从美丽少女到“给人作妾”,从温暖家园到“外县它乡”,从备受宠爱到受尽凌辱,从豆蔻年华到“老了时候”,这整整一生经历的是怎样的迷惘与无助,怎样的凄楚与痛苦,怎样的屈辱与煎熬;这是何等悲苦的命运,何等惨烈的人生。可作者却以异常简洁的文笔,异常平淡的语言来予以叙述,恰是从这简洁与平淡中透出异常的冷峻。在这冷峻中,我们看到了人生的不幸与人性的邪恶彼此密切相关。正是这些被金钱与兽欲主宰着的卑琐的灵魂,正是这些内心恶性滋长着丑恶与肮脏的“亲眷”们,将一个稚嫩、美丽的生命推入了暗无天日的深渊;在这冷峻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柔弱生命在巨大不幸的摧折中隐忍承受,守住心灵深处的“那一个春天”;在这冷峻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这稚嫩、美丽的生命惨遭荼毒的极大同情与无言的悲凉。
三、以意象世界的创造表达对人生的奇异感悟。
张爱玲小说在艺术上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意象世界的创造,她的艺术感受和想象异常敏锐与丰富。她很善于运用象征、暗示等艺术手段,以简洁的笔墨赋景物以动的生命,以冷静的沉思给景物以启示的精魂。她借鉴绘画、音乐等姊妹艺术,在小说中铺陈独特而繁复的意象,使之起到刻画人物心理,渲染艺术氛围,创造独特意境的作用。小说《爱》便是以众多意象的展现、联结、反复,来暗示人物的心理和处境,来表达作者对人生的奇异感悟。
小说中,“春天的晚上”“手扶着桃树”“穿的一件月白的衫子”,这就是一组很美的意象,它暗示、象征着美好纯洁的爱情以及对爱情的向往。轻轻的一句“奥,你也在这里吗?”暗含着惊喜与等待。这件事就这样完了。后来少女被拐卖,被转卖,经过无数惊险的风波,这些,少女都不愿意追忆。到老了时,她还记得“那个春天的晚上”,桃树下“那年轻人”。这两组意象的展现、幻化、联结与反复,似在呼唤,似在倾诉;是那样多情,那样痴迷,那样凄美;如独自面对空寂原野的心灵独语,刻画出主人公无限怅惘的心理。主人公经历了漫长的痛苦人生,别的都不愿提起,只是“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还“常常说起”,只因为在她漫长而痛苦的一生中,只有这一情景是美好的,只有这一句话是平等的、温馨的。这情景、这句话成了小
说主人公的精神寄托与精神支柱。虽然身体为别人所操纵,可心中却守着一幅久远的图、一句轻声的话,守着一个不叫做爱的爱,这是怎样的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分裂,是怎样的女性的爱的悲剧。
小说结尾“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奥,你也在这里吗?’”,又似给人以爱在相遇,爱是信心与力量等奇异的感悟。
作者以意象世界的创造、画面的动与静、声与的巧妙组合,打通了读者的视觉与心理感觉,艺术表现十分简明生动。正是这种独特、含蓄的意象世界的创造,使张爱玲小说《爱》简洁、凝练、耐人寻味,取得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以少胜多的效果。
赏析2
读完这样一个故事,没有流泪,没有惋惜,涌上心头的只是淡淡的哀伤。她的痴心,她的坚忍,他都知道吗?默默的爱着一个只跟她说过一句话的人并为此终其一生,这样值得吗?他走了,她的故事也就结束了,她走了,但他的故事还长着呢!男人的一分钟,女人的一辈子!
我曾一厢情愿的认为或许那个男孩也是爱过她的吧,最起码在那一天那一时刻,面对一个少女深情又羞涩的目光他怎能不心动?当辽阔的天地和岁月的长河交织重合在一起时,遇上了那样一个人,或许真的没有什么可说的,只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但这一句又何尝不是包含了千言万语、百种情愁?缘分的青睐让他们相遇,四目对视时的惊艳与喜悦是怎么也遮掩不住的。他爱过她!这样的爱来得如闪电般迅速,既不汹涌也不猛烈,却一直贯穿在女孩生命的始终。她会遗憾吗?在人生最低落的时候,她会不会憧憬着他们相遇最后又相知、相恋?又或者能够让彼此相遇已经让她感谢上苍的眷顾了,她还能要求些什么呢?伴着爱情随之而来的还有无尽的等待和命运的捉弄,一切都是那么无声无息,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但她爱过了,用她的一生去爱!难道这还需要什么人什么事来证明吗?什么也不需要!
忽然想起泰戈尔的一首诗:“天空不留下一丝痕迹,但我已飞过。”就像她的爱情一样!
赏析3
她的这篇《爱》是我最喜欢的一篇,简简单单的300多字,却字字珠玑,读《爱》,就自然而然地想到台湾歌手奶茶的《原来你也在这里》
请允许我尘埃落定用沉默埋葬了过去
满身风雨我从海上来才隐居在这沙漠里
该隐瞒的事总清晰千言万语只能无语
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喔原来你也在这里
啊那一个人是不是只存在梦境里
为什么我用尽全身力气却换来半生回忆
若不是你渴望眼睛若不是我救赎心情
在千山万水人海相遇喔原来你也在这里
奶茶温和的声音正好完美地诠释了张爱玲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这篇文章,《爱》是苍凉惆怅的,而《原来你也在这里》却有着温暖的曲调,奶茶用她暖暖的声音,填补了张爱玲半个世纪多的荒芜,终于圆满了这段错过后终于相聚的爱情。
《爱》总是给我一种心酸惆怅的感觉,尽管她并没有动用痛彻心扉痛心疾首这些惊天动地的词来写这个故事,这里面浅浅的哀愁的情绪却像上好的法国香水,不管离多远闻都是这个味道,若即若离,袅袅绕梁,其中的惆怅让人一两天也不得停息。这个故事想必肯定是张大小杜撰的,生活优裕出身豪门的她自然是不太可能有机会接触到散文里这种中下层民众的,但这篇文章却有着最高贵的华美。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这个开头比较普通,但里面却隐隐有她的影子,张爱玲本身出身也比较高贵,因此她笔下的女孩子没有一个是很贫困的,就算是一个村庄里的女子,也要生在小康之家,她不舍得让她笔下的女孩子在经济上受委屈,颇有点怜香惜玉之感,太过与被金钱所局限的女子总会少了那么一点艺术感,多了几分现实。“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一个好女孩在面对一段朦胧的邂逅之前肯定是冰清玉洁的,这样她便有了骄傲的资本,享受着被众人青睐的小小的高姿态,这也很像张爱玲的风格,遗世独立的孤傲,从小便抱着她的“天才梦”,追求与众不同的风韵,因此主角也是比较受人追捧却对他们不屑一顾的。细腻的笔锋接着转折,顺理成章而且十分美好,这个女孩子注定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春天的晚上想象起来是十分美好的,柔和湿润的微风,也许还有星星如碎钻般镶嵌在深蓝天
鹅绒似的天空上的夜幕,远处依稀有稻子的清香和人家橙温暖的灯火,张爱玲再给这个小院里种上一颗桃树。春天,刚好是桃花开的季节,一树的粉红花瓣纷纷扬扬在地上 ,些许还间或落在女孩子的发梢上,衣服上,溅了一院的清香,女孩穿的是月白的衫子,本身长得又美,想来便如月中嫦娥,却比嫦娥多了一分人间的亲切。张爱玲本是喜欢鲜艳刺目的颜的,例如她自己说的她穿了油绿的旗袍上绣着大朵中国红玫瑰的旗袍在上海的街道上走着,或是家里布置着海蓝配着橘黄的家具,那么引人注目。而这篇文章里的女孩子却是穿了月白的衫子,背景是粉红的桃花瓣。相比她的风格是很浅很清纯的,也许这就代表了她最少女的情怀,清新纯洁。是她心里最深层朦胧的梦。因此纤尘不染,超凡脱俗。
    那么纯洁的少女情怀,也许,她是倦了屋中的灯光,出来看一看这满天的繁星,抑或又是飘入屋里的桃花香沁醉了心房、所以出来走走?偏偏这时,对门的年轻人也走了过来,宁静的夜晚没有太多的言语,也不知道要说什么,相识却不相知的两个人。我总觉得那个年轻人应该是眉目俊朗的,没有女孩子家境好,平时带着些许腼腆。也许两人都想过见到对方要怎么说话,甚至想好了会在什么情景下相遇,但就在一个星光璀璨的夜晚,毫无预兆地,碰面了,于是所有设想都成了泡沫,一句稍稍带点慌乱和语无伦次的“哦,你也在这里吗?”道出了所有的感情,朴素却坦诚、不加雕饰,那么美好,剩下一院的无声胜有声。仿佛两个熟识
已久的人,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再次不经意地碰到了一起。千言万语已说不出口,只有最平常的语言才能道出彼此的牵挂和感情。
    然而事态终究还是没有发展下去,两人并没有因为郎材女貌或者其它原因而结为连理,女孩不幸被拐卖作妾,而且妾也不能好好作,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了无数的惊险的风波,最后便再也没了见面之日。
    也许在以后的日子里她曾强作欢颜奉承丈夫以求得一丝庇护,也许她也曾被正房肆意打骂,或许她也有片刻十分得宠的时光,但命运总是如汹涌波涛中的小舟,跌宕起伏,险难重重,稍有不慎便万劫不复。等到人如暮日时,想到人生最幸福的时光,却是年少青涩时,一句平常得无以复加的“哦,原来你也在这里吗?”那一刻的温暖。那时的她,有着最高贵的资本,干净的身子、良好的家世、可以不谙世事、不操劳吃穿、父母健在、忧郁着心底那点无所谓的闲愁,虽然没见过太大的世面,但始终安静平和着,可以尽情地梦想着她心外的世界,因为不用接触,所以一切都那么美好。可是当时光蹉跎了容颜,岁月苍老了灵魂,阅尽了无数的繁华落尽,偶然回首,看到的便是最安宁平和的时候,那一点点闪着光的,特别的记忆。
    张爱玲给他们安排的结局是令人遗憾但又何其华美的,虽然两人就此错过永不相见。但这一段剪影永远停在两个人都最美好的时候。试想如果两人结成姻缘,也许会像平常夫妻一样为了打破一个碗而争吵,或是乱世之中没了钱,被生活折磨得没了一丝温情而老去。倒是在各自品足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之后,偶然想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这段闪着珍珠光泽的记忆,那时侯美好的不仅是那棵桃树,那个年轻人,还有自己,最平和的那段岁月里的自己。像普希金所说的“而那失去了的,将会变成最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