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中存在的操作风险及防控措施
作者:张慧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3年第6期
    张 慧
    (安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河南 安阳 455000)
    摘 要:就我国目前农村信用社发展情况而言,信用风险一直是我国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控制的难点。此外,信贷业务也在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步伐。因此,提高对信贷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水平、科学合理防控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中存在的操作风险逐渐成为了农村信用社的工作重点。笔者从探讨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中的具体操作风险入手,试论存在操作风险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控风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操作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7-00-02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使得信贷业务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信贷存在的风险也在日益的暴
露出现,所以分析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中存在的操作风险和防控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笔者通过影响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的原因,探讨科学有效防控操作风险的策略,为我国农村信用社正确防控信贷业务中的操作风险提供参考资料,从而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中存在的具体操作风险
    信贷业务操作风险就是素质型风险,其受到贷款者的素质高低、信贷工作人员的业务专业能力和贷款操作方法的不合理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风险类型。因此,信贷业务操作风险也属于行为性风险。笔者分析研究农村信用社存在不良性信贷资产形成的整个过程,不难发现多数信贷风险主要是因为信贷业务具体程序中核心环节的操作风险导致,并且操作风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信用风险经济总损失中占据一定比重。农村信用社贷款
    1.企业型信贷业务中的操作风险
    根据企业型信贷业务的具体操作程序,可以分为评级授信环节、贷款前期的调查、贷款中的审核检查、贷款的发放、货款后期的控制和管理这六个具体环节。在评级授信环节中,信贷业务工作人员私自变更评级的指标和标准,虚假测算客户的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最高值;工作人员在公司出现不利因素和较大变化情况下,未能对企业信用级别和授信额度做及时地调整;当察觉企业提供不真实和不完整的财务数据资料时,工作人员并未做及时地更正处理。在贷款前期调查环节中,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相关
规定调查信贷业务的安全性能和盈利情况以及客户资料的真实性、生产经营情况等。
    在贷款过程审核检查环节中,审核工作人员故意隐瞒出现的严重问题和重大风险,制造虚假的审核报表。在贷款的发放过程中,没有根据严格按照审批另附的制约性条例进行贷款发放,贷款合同填写的不科学和不规范等。在贷款后期管理和控制过程中,没有及时地收取贷款的利息;没有定期做好报告和检查工作;没有严格根据相关要求追踪调查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等。
    2.个体单位的信贷业务
    个体单位住房按揭贷款,信贷人员对客户资料信息没有全面进行调查,发送贷款过于盲目;个人高额耐用性消费品的贷款,信用社内部工作人员利用客户信息冒名贷款,客户提供虚假的收入信息骗取农村信用社贷款;个体户生产经营和抵押性贷款,工作人员对客户生产经营状况掌握不够全面,抵押单证的办理手续不规范等。
    3.农民的小额性信用贷款
    不满足贷款条件的农户,工作人员发放贷款;在贷款前期没有做好调查工作,对农户还款能力的调查不全面,还款来源不足;归还贷款和贷款利息超时;法律意识不强;催收贷款的主动性能偏低等[1]。
    二、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存在操作风险的原因
    1.信贷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对于接受信贷业务新知识、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新政策制度的能力不足;风险防控意识薄弱;对信贷业务的研究分析和判断能力不足。调查统计发现,农村信用社的每位信贷工作人员平均需要处理500多笔贷款业务,其中包括存款业务、中间性业务、支持农村小额贷款的宣传活动、信用的评定、贷款的收取等多方面的工作,人均信贷工作量大、工作内容繁琐。同时,随着我国社会开放程度的扩大,一些信贷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出现和职业道德相背离的行为。
    2.检查激励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
    农村信用社服务的范围比较广泛、客户类型多样、人员较少,下属监督检查部门对信贷工作人员的信贷业务检查不够彻底;信用社的监督控制方式过于形式化,监督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此外,信用社对工作人员的业绩激励制度不完善,从而造成工作人员对工作的不积极;工作责任感缺乏,信贷操作的不科学、不规范,信贷依法管理力度不足,最终导致出现操作风险。
    3.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足
    一些农村信用社在日常的信贷管理工作中,沿袭传统的信贷制度,照搬照抄,忽视和实际管理需求相
结合;细化信贷管理制度的力度不足,从而造成信用社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偏低。此外,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者忽视对日常工作的监督和控制,忽视对信贷工作人员业务活动的规范性管理;基层信贷人员的缺乏,信贷工作前期不能做好全面调查工作,评定估算风险的准确性不高;贷款放出的后期工作不彻底,未能及时检查追踪资金的用途等,从而造成难以防控风险的出现[2]。
    三、防控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的有效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整体提高信贷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信用社要加大对信贷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力度,整体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打造一支职业道德水平高、信贷专业知识全面、现代化风险管理意识强、信用风险判断能力强的信贷业务队伍。明确信贷管理部门的职责,精细划分每位工作人员在信贷工作具体流程中的职责,强化信贷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加强信贷业务教育培训工作,促进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提高工作人员识别信贷风险的能力。此外,农村信用社需要以精细化管理理念管理工作人员的具体操作行为,从而促进工作人员防控操作风险能力的提高。
    2.加强信用社内部管理控制工作,加强贷款的规范化管理
    深刻认识信贷业务前台部门和后台部门之间存在的关系,建立健全的信贷业务转授职权机制,强化法
律法规的审核检查工作,规范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信贷管理制度,创新信贷管理模式;根据自身实际发展要求,制定具体的信贷业务程序;精确划分各个部门信贷的管理责任、拥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进一步完善信用社的信贷管理职能,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有效防控工作人员的信贷业务操作风险,及时避免各种不良信贷行为的出现;加强审核监督工作,注重对贷款客户的审查核实工作,定期对贷款外部情况进行检查,对重点客户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项检查。
    3.强化认真严谨的信贷业务意识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在防控操作风险的基础上,积极促进信用社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提倡先进型信贷文化;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深入发展信贷业务,并将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融入到日常信贷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中;统一管理不同类型的客户和信贷业务。
    4.强化信贷责任追究工作
    强化信贷责任的追究工作,建立完善的贷款发放后期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的贷款风险责任机制,完善贷款到期的预警制度、归还贷款超时的警示制度等;明确划分信用社信贷业务负责人的职责;对信贷业务涉及到的前期调查、审批、签署贷款合同、贷款到账后的监督管理等各个具体流程中存在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责任需要进一步强化。此外,要建立和信贷业务责任制度相匹配的业绩奖惩制度,激励工作人员贷款业务办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信用社防控信贷业务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风险的有效措施主要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整体提高信贷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信用社内部管理控制和贷款规范化管理工作;提高认真严谨的信贷业务意识;加大信贷责任追究力度等。
    参考文献:
    [1]王旭东,张文龙.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中存在的操作风险及防控探析[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1(9).
    [2]程林伟,洪理想.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操作风险及防控探析[J].西安市人民政府公报,2012(10).
    [3]黄荣峰,周丽媛.探讨防控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的有效策略[J].金融论坛,2013(5).
    (责任编辑:时音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