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和古老的汉字文明遭遇空前的网络颠覆危机
    自从有了网络,便有了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源于传统文化,根植于现实文化,但是自从网络文化诞生以来,便有了生命,开始沿着不同于传统与现实的文化的轨迹曲折发展。 互联网是一个无限的信息空间和虚拟活动空间。 但是它包含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医疗卫生、娱乐文化、科学技术、教育、外交关系等。网络来源生活,网络文化的发展归根是以社会为基础!
网络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主要特征有:
    第一,多元性。网络使具有特定强烈的地域性、民族性、种族性的文化大大隐退,以技术的方式淡化、消解了不同文化形态的价值观、信仰观。网络文化使得各种文化,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本国还是国外的,无论是相近相似还是彼此矛盾甚至冲突的,也无论是高雅还是通俗的文化,都可以共融于网络文化的大视野、大平台中,它以极广博的包容性真正实现了文化的开放、交流和多元并存,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超越。互联网没有出现之前,文化的传播方式仅仅通过印刷品等方式传播,而互联网出现后,文化传播以多种形式出现:网络视频、声
音、颜等抽象的符号展现了汉文化的价值观、信仰等。同时博客、贴吧的广泛使用,也从更多的渠道提高了互联网传播汉文化的多元化。
    第二,互动性。在传统文化传播媒介中,一般都是单向的。例如书籍、报纸你只能看,你只能被动地接受他的观点或者他所描述的事实。但是在互联网上,你可以随意发表意见,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大化地全民参与,是一种主动性的互动。这种互动,能使读者心理得到满足,是传统的书籍、报纸所无法比及的。对于感兴趣的、好的信息,你可以对它进行赞扬和鼓励,对于你认为不好内容,你可以大加挞伐,甚至对于你认为不真实的新闻,你可以校正视听,那也可以向网络警察反映,加以举报。这种对读者的尊重和互动是赢得读者的最主要动力。虽然,许多书籍报纸也在书刊报纸上举办读者调查,读者投票活动,但这些活动的时效性、全民性、简单性是不可能与互联网的效果相比拟的。
    同时许多论坛、贴吧、博客、QQ的出现及网络电视、网络会议极大限度的加大了互联网传播文化的互动性。特别是zengyikeQQ作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即时通信软件,已深入人心。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一个QQ号码,除了可以即时通信,还可以语音聊天,视频聊天,还包含和与QQ号码对应的邮箱和博客——QQ空间。只要留下一个QQ号码,可以随意留言,自由发表意见与朋友或者陌生人交换意见。
    第三,高效性。历史上文化发展都是缓慢的,传播更是缓慢,致使许多文明文化湮没无闻,但是网络实现了信息的瞬时传播,人类文明大大发展。在时效上,期刊是以月或周计算,报纸是以天计算,电视广播以小时计算,网络却是以秒计算的。许多在不同国家发生的事,在电视广播中一般得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知道,网络上却可以几秒钟后就知道了。
    第四,开放性。网络是一个开放自由的空间,只要你愿意你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是偏激、错误的观点,只要不恶意攻击他人,触犯国家法律。
    第五,全民性。从古到今只有互联网才真正实现了全民参与,真正使曾经高高在上的话语权撒播在每一个人手中。每个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播客发表自己的见解,阐述自己的观点,讲述自己的故事。特别是,几乎是人人参与。20083月两名14岁女生在某理发店里剪发后,被要价1.2万元,两人借了十几个同学的生活费才交上事件在网络上发布后,网友启动“”,公布出理发店的注册信息,固定电话和手机号码,以及汽车牌照等,进而发展为到店门口聚集并打出标语等。42日中午12时许,郑州市地税局稽查局执法人员来到保罗国际,依法将其经营账目暂扣。43日,该理发店被郑州有关部门责令停业。
    第六,虚拟性。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在网络上,你可以抛开自己的身份地位,无论你是
农民还是官员,无论你是青春年少,还是年近古稀,你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身份展示自己,展示自己希望给人的印象。在虚拟的网络中远离了自己沉闷的生活的空间,让无限的烦恼付之东流,每一位拓荒者都踏进人间的“伊甸园”,沐浴网络文明阳光的雨露,逍遥每一分钟。
 
正在学习语言的学生们产生多少迷惑?
    网络,作为一种全新媒介,在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语言模式,譬如流行的“爱伱一辈孓,吥洅错过”,“妸姒偅噺唻猵”这样被大多数网友称为“脑残火星文”的网络非主流字体,已经被媒体争先报道过了。而“993Q古力II会努力D(舅舅,谢谢你鼓励我,我会努力的。)”这样融合数字、字母和文字的网络新语言,也已不算新鲜,现在的网民们,又用正宗的古汉语生僻字,创造出新的流行趋势。但他们又乐于误用这些汉字,譬如“槑”怎么念,网友们都直念“呆呆”或“双呆”。那么,这种新语言方式会否冲击正常语言规范?会不会让正在学习语言的学生们产生迷惑?
    也许教育工作者最有感触,尤其是语文老师,只要一天不上网就听不懂学生的新名词,跟
不上潮流遭遇老土待遇。悲哀呀。在语言中,单独的一个符号不能独立表征任何意义,人们只有在由其他符号组成的语境中才能利用符号去获得意义。文化学意义上的语言,是特定背景中的事件或过程的结果,并且,虽然意义是标准化的、约定俗成的,但它们作为社会行为和文化力量的结果,实际上却随着时间而改变。中国古人如何运用语言来定义他们所从事和创造的文化,必须回到该语言运行的环境中去,必须了解作者的宇宙观、身体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等等。这样,才不会脱离当时的历史局限,按当代人的思维和标准去要求古人;才能对古人有一个中肯、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今天,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开发,可以依据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要求,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予以适当延展和深化。但是,在保护层面,我们必须注意中国传统文化“原真性”(authenticity)保护,也就是保护原生的、本来的、真实的文化遗产,要保留遗产的真实信息。
这些只有留在网络里的汉语言
      网络语言汉字:内牛满面、囧TZ
  既然这些汉字反映的是2009年的网络状态,那么网络语言就少不了。“不好好说话”一向是中国网友的特征,一代一代网络语言的更迭也都在“如何更可爱地不好好说话”上下工夫。
  “内牛满面”原来是“泪流满面”,语出网络最爱恶搞对象郭敬明。以郭敬明为首的一派小资忧伤文学作者们经常对着各种事物“45度角明媚忧伤”之后很文艺地“泪流满面”。做作的行文让“泪流满面”一词充满喜感,网友们顺势把这个发展成为“内牛满面”,并将之恶搞成为“老板,来一碗内牛满面!”
  囧RZ作为囧和失意体前屈ORZ的结合,看上去像是一个囧脸因为某种让人崩溃的原因而拜倒在地。今年流行的是囧TZ。自创字的网友解释是:“囧得不行了,被活活囧倒在地上的样子。”囧RZ是一个人两手前后着地,囧TZ则是两手并拢着地,形态看上去的确更加崩溃。
      热点事件汉字:绵羊音、绿坝、叫兽
  如果要盘点今年网上最火的人,肯定少不了绵羊音曾轶可。尽管有资深愤青罗永浩表示对曾轶可的喜爱,但是仍然挡不住众多网友觉得绵羊音魔音颤耳。因此绵羊音也被网友拼成了一个汉字。
  今年6月要推出的“绿坝花季护航”至今仍然是网友们的一大噩梦,一度号称要预装在所有电脑里的黄内容监控软件,让绿坝引起了很多网友的抗议,最终不了了之。但是绿坝或是“绿爸”却成了多管闲事的代名词,顺利入围被拼成一个字。
  今年关于教授的新闻特别多:北大教授孙东东的上访言论、教授潜规则大学女生……神圣的学术导师不是大放厥词就是作风不正,让人对象牙塔里最后一点纯净都失去了希望。网友自创字“叫兽”的解释就是:“道貌岸然地犯着低级错误的学术权威。”
    汉字的传承出现断裂
    汉字之美,书法之美,还有汉字里隐含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汉字文化对我们民族品质的塑造,对我都是新鲜和感兴趣的。像我们在网络时代长大的一代,很有可能让汉字的传承出现断裂.
    大量使用的网络语言,实际上也是基于中华民族的一种心理认同上产生的,但是它在使用的层面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时候我们并不直接使用汉字,而是数字和英文,比如886代表拜拜喽,MM代表妈妈或者妹妹,比如一个冏字,意义非常大,不同的环境使用的意义也不一样,网络文化对中华文化,尤其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冲击呢?还是一种丰富?”
  事实上,除了网虫们为了方便快捷用许多符号来代替文字,对汉字文化产生的冲击,现在很多广告商也在肆意错改、错用汉文字,比如:“咳不容缓”、“饭醉团伙”、“骑乐无穷”、“一戴
添骄”、“天尝地酒”、“无胃不至”等等,中国汉字正在遭到信息化技术的全方位“屏蔽”。事实上,近年来汉字文化面临多方面的冲击,不仅是网络带来的汉文字的衰落,还有传统文化衰落连带着汉文字文化的衰落,关注汉字文化的兴衰,不仅仅是内地文化学者,还有来自台湾的文化学者。“汉字文化保卫战”成为两岸文化学者的共同心愿的同时,也得到政府的支持。
    针对此类“火星文字”,陆续有一些网友反对,近日猫扑论坛对此问题发起了大规模的讨论。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发言的网友对网上流传的非正规汉字表示反感。一些网友认为“看着非常累”。另有不少网友批驳这类文字使用者“把无知当有趣”、“是对中国文字的侮辱”。一名网友发言表示:“作为一个中国人,请尊重自己的语言,不要拿个性挑战底线,相信小学一年级甚或幼儿园,当大家最开始学习汉字时老师教大家一定是不要写错别字,难道非要等到韩国或者日本像抢走端午节那样抢走咱们的汉字发明权,才来后悔吗,自己的东西自己都不珍视……”
    网友将此类字体冠名为“脑残体”,呼吁在网上抵制这类非正规汉字,还网络文字环境正统,这个倡议获得了不少网友的赞同。但也有网友愤起反驳,认为这种字体“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不会影响到中国文字的发展。网友“我不是一点魅力都没有”认为:“年轻的一代流行起来的东西,成年人看了不舒服,这不就是"叛逆"么?”
    语言学家建议使用通用文字
    社会语言学与媒体语言研究室副主任郭龙生指出,上海已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提出相应的规范要求。根据规定,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等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
    郭龙生指出,作为语言文字工作者,不提倡网友使用异体字和自造字。“这类异体字或自造字既不存在输入上的便利,别人也看不懂。很大程度上只是个人的自娱自乐,或者是特立独行、标新立异等某种特殊的情感需要,在传播与交流过程中缺乏积极意义。”郭龙生表示,目前对于网上的语言文字传播缺乏切实有效的把关控制,即使对此类异体字或自造字采取禁止令也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还是提倡引导网友规范使用国家的通用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