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gyike新词,顾名思义,就是新产生的词语,但是这样定义显然太过笼统,不够严谨。因此,我将新词语定义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新词语,它既包括新形式的词语,也包括原有词语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增加义项形成的词语。
所谓新形式的词语,即原有词库中并没有这一词语,如“白奴”、“半糖夫妻”、“秒杀”、“新明星学者”、“游贿”、“蹦迪”、“PK”、“CU”、“达人”、“旅游”等,这些都是汉语词汇中原来没有的词;所谓增加义项的词,是指汉语中原来就有这种形式的词语,但是后来又有了新的义项,即旧词新义,如“打酱油”、“山寨”、“囧”、“草根”等,这些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原来就存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意思。
对于新词这个概念,大多数人都是将以上两类都囊括其中,但有些观点认为,新词要满足两个条件:“内容是新的,形式也是新的”[2]。但是我认为,这种观点未免太过狭隘,像“玉米”、“山寨”、“粉
丝”、“花生”这类形式旧的词,可以说它们的新义和旧义根本没有联系,从严格意义上说,他们只能算是同形同音词,而不是同一个词。
对新词语定义完了以后,以下就对新词语的各个方面就行探究。
(二)新词语产生的原因
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跃的部分,它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从词汇的变化中,人们往往能感觉到时代的变化。对于新词语产生的原因,我归纳为以下几个。
1.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新概念,在原来的词库中无法到词汇来表达和反映这些新事物和新概念。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新事物和新概念的表达需要,新词语应运而生。随着北京奥运在中国的举行,产生了许多奥运词语:“福娃”、“水立方”、“鸟巢”、“祥云”、“微笑圈”等;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剩者为王”、“失业民工”等词产生;而2008年中国发生严重的雪灾地震,反映抗震救灾的新词语也随之产生:“范跑跑”、“猪坚强”、“秋雨含泪”、“气候觉醒”等。另外还有如“她经济”(三八妇女节的消费市场)、“骨性”(风骨和
个性)、“裸考”(在高考中什么加分都没有,仅凭成绩考试)、“7时代”(人民币比美元破1:8,进入1:7)、“剩女”(过了适婚年龄却还没有结婚的女性)、“独二代”(父母是独生子女,自己也是独生子女的一代)、“面霸”(频繁参加某一或多种面试的人)等等,它们们都是为了满足表达新事物、新概念需要而产生的新词语。
这些词语遍布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即时准确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现状的改变。
2.互联网的普及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e时代,互联网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交流与收集的越来越重要的平台,人们对互联网产生了很大程度的依赖,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进行教育、经商、通讯、学术、新闻等各方面的活动。夏玉宇和李珂老师认为,“网络语言从性质上说,不是一门新语言,而是一门社会方言”[3],有的人甚至直接提出“网络方言”这一概念。
在网络这个特殊的场所中,大部分的网民都是青少年这一接受新事物能力极强、追求标新立异的体,因此在这里产生的新词语是新词语产生最活跃也
最不拘一格的。在网络交流的过程中,出现的新词语数不胜数,它们多为谐音词、字母词、数字词等。如“人”不叫“人”,叫“淫”;“我”不叫“我”,叫“偶”;“喜欢”不叫“喜欢”叫“稀饭”,叫“小强”;“不要”不叫“不要”,叫“表”等,这些网络方言很明显是谐音。还有,将蟑螂叫做“小强”,将提意见叫做“拍砖”,将强烈支持叫做“狂顶”,这些是人们为追求语言的个性而创造。另外,还有一些字母词、数字词,如BT(变态)、CU(see you)、SP(support,支持)、THX(谢谢)、886(再见)、5555(哭)、748(吧)、PK(单挑)等等,这些词则是为了表达的简约而使用的。当然,网络中的临时用语,属于言语,与我们所说的一般词汇中的新词语不同,但是也有一些经过长期的使用,进入了一般词汇,如“PK”。
网络普及本身也带来了许多新词语。如“宅女”一词,是指80年代以后出生,很少走出家门,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自娱自乐的女生,随之还出现了“宅男”一词;“博客”,是指在网络上写的日志,相关的新词语还有“博文”、“博客话剧”等;“草根网民”,指身份、地位普通的网民;“闪客”,指
制作flash的人;“网盲”,指不会使用电脑的人等等。
这些“网络方言”因其别的方式无法比拟的速度和覆盖面,快速风靡全国网络,有些甚至很快地渗透社会生活,成为生活化语言。
3.中外交流的扩大加深了语言接触
改革开放以来,中外交流不断加深,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外的交流更是涉及方方面面,从经济、政治到文化、语言,从教育、思想到运动、医疗,无不互相影响。表现在词汇上,就是国际各方面的新现象、新事物和词被引入汉语词汇。如前些年的watergate事件,中国媒体直接翻译成“水门”事件,“黑客”是对英文hacker的音译,“脱口秀”是对英文talk show的音译加意译,“high翻天”是中西合璧,甚至英文的时态也被引入汉语词汇,如交谈ing、心烦ing、忙碌ing、吃饭ed、睡觉ed等等。总之,中外交流的扩大和加深,加速了语言的融合,对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发展,汉语生命力的增强,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4.人们力求简约、易记和标新立异的心态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人们愈加倾向于简约、快捷的表达方式。如,让人震惊直接说“雷人”,
郁闷、无奈、悲伤直接用“囧”表示,原是政治用语的“海选”直接被用于娱乐选秀。
思想的开放,让人们寻求个性,追新求异,这种追新求异的社会心理也会影响语言的变异[4]。新词语以越来越让人想象不到的形式出现,如李宇春的粉丝叫“玉米”,曾轶可以其中性的外形被叫做“曾哥”,大学生毕业之前被学校强制随便单外签约的现象叫做“被就业”等等。
这些新词语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和心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