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方案
为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转型,根据《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方案。
一、主要目标
按照统一部署,系统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到2025年,全省绿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下达的目标任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2%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7.1 亿立方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下达目标任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干瓦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8.45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
到2060年,绿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WE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 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二、优化绿低碳发展规划布局
(一)坚持规划引领和底线管控。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强化国土空间、行业、区域等各级规划的支撑保障。坚守生态、能源安全底线,统筹平衡土地、能源等资源要素供给。加强各级各类规划间的衔接,确保各地各领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目标、发展方向、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协调一致。
(二)优化绿低碳发展区域布局。立足"一带一部",对接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优化"一核两副三带四区"经济格局,统筹区域板块协调发展和重点区域低碳转型。支持城市等有条件的地方率先碳达峰,推动经济带绿发展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建设。
三、推动产业绿低碳发展
(三)全面推动传统产业绿转型。科学制定能源、钢铁、有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和领
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持续推动传统产业低碳工艺革新,强化信息技术绿赋能,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制定石化化工、焦化、水泥、有金属等行业"一行一策"清洁生产改造提升计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实施排污许可制度。依法依规淘汰低效落后产能。推动企业全生命周期开展绿产品研发、绿设计、绿生产、绿物流和绿管理。
(四)大力发展绿低碳产业。着力打造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加强绿制造体系建设,积极创建绿矿山、工厂、园区,完善绿产业链、供应链。大力提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先进材料、装配式建筑等优势产业集绿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水平。加快先进储能材料、智能网联汽车、节能
环保、新型电力装备等绿产业布局,壮大新材料、储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创意、5G等新兴技术与绿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打造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绿低碳产业集。
(五)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制定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管理目录,加强窗口指导、从严监管,强化政策协同、综合施策。对在建、拟建、存量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加强新建、扩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项目准入管理,严格实施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替代。推动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企业对标行业先进水平,深挖节能降碳潜力,实施改造升级,提前谋划碳核算、碳交易工作。
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六)严控煤炭消费总量。充分发挥煤电基础保供和应急调峰作用,科学布局大型清洁煤电,推进现役煤电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严格能效约束,突岀先进标准引领,推动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金属等重点领域节能减煤降碳。因地制宜推行以电代煤、以气代煤,逐步减少直至禁止煤炭散烧。
(七)合理调控油气消费。控制石油消费增速,推动成品油质量升级,提升油品消费领域能效水平。加快推进"气化城市"工程,加强气源建设,完善输气管网和储气调峰设施,合理布局天然气调峰电站,积极开拓天然气消费市场,推动煤改气工程,推进天然气"进镇入乡"。
(八)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加快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积极扩大地热能供暖制冷利用规模。鼓励开展水电增容挖潜。积极争取省外"绿电"输入,逐步提升清洁能源输入消纳量。谋
划布局建设一批新型储能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大力推进氢能
"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
(九)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培育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健全以中长期
市场为主、现货市场为补充的现代电力市场体系。落实峰谷分时电价和需求响应政策机制,加快煤电、气电、储能等调节性电源建设,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新增电力装机发展机制。完善油气管网公平接入机制,逐步实现同网同价。
五、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十)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机制。严格控制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统筹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及配套机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严格源头管控,做好园区规划、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节能审查与能耗双控的衔接,对能耗强度下降目标完成形势严峻的地方实行项目缓批限批、能耗等量或减量替代。加强分析预警,强化节能监察和执法,严格落实能耗双控目标评价考核机制。
(十一)提升重点领域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提升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数据中心、新型通信等重点领域能效水平,全面开展能效对标,打造一批能效"领跑者"。健全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强化节能管理和目标责任,高质量建设和使用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节能综合服务等市场化节能方式。
(十二)全面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服务体系,鼓励逆向物流回收,推动垃圾分类处理与可再生资源利用"两网融合"。推动废弃电器电为什么不建议年轻人做碳14
子产品、废旧动力电池、建筑垃圾、工业固废等资源回收利用,创建示范基地和示范城市。实施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加快快递包装绿转型。加强再制造产品认证与推广应用,培育壮大再制造领军企业。推进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全面实施循环化改造。
六、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十三)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积极推进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科学规划城市绿货运配送网络,实施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程。实施紧凑型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加强慢行系统建设。加快物流枢纽共建共享,推进物流枢纽建设,提升仓储、运输、包装、配送等绿物流水平。
(十四)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推广智能交通,鼓励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联网"。积极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新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实施高效清洁运输装备推广工程,推动实现零排放配送车辆市区24小时无禁区作业。加快建设主要港口液化天然气加注站、岸电全覆盖工程等绿水运体系。健全交通运输装备能效标识制度,提高燃油车船能效标准,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车船。
七、提升城乡建设绿低碳发展水平
(十五)推进城乡建设管理低碳转型。合理规划城镇建筑面积发展目标,严格管控高能耗公共建筑建设,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过快增长。普及绿低碳设计理念,实施工程建设全过程绿建造,健全建筑拆除管理制度,提升建筑循环化利用水平。加快绿社区建设,推行绿物业管理。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加快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让绿成为最亮丽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