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部分学校高三12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A.细胞中的各种单糖都能作为细胞的能源物质 |
B.正常人体储存的脂肪能大量分解转化为糖类 |
C.葡萄糖可在红细胞的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成无机物 |
D.糖类在肌细胞中氧化分解时CO 2 的产生量等于O 2 的消耗量 |
2. 下列关于生物实验中所用实验材料、试剂、操作与其作用、目的对应符合的是( )
实验序号 | 实验名称 | 材料、试剂或操作 | 主要作用或目的 |
实验1 | 鸡细胞中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 台盼蓝染液 | 鉴定DNA |
实验2 | 绿叶中素的提取与分离 | 研磨时加碳酸钙 | 使研磨更充分 |
实验3 | 低温诱导植物染体数目的变化 | 卡诺氏染液 | 解离组织细胞 |
实验4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数量的变化 | 取样计数时轻轻振荡 | 保证实验中计数的准确 |
A.实验1 | B.实验2 | C.实验3 | D.实验4 |
3. 主动运输利用ATP的方式可以是直接的,如钠钾泵,也可以是间接的,很多物质分子间接利用ATP逆浓度梯度运入细胞。钠离子或质子顺浓度梯度运输时,某些分子可以与它们“手拉手”地移动,这种类型的主动运输称为协同运输,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糖分子进入细胞内是消耗能量的协同运输方式 |
B.主动运输也可帮助细胞将物质释放到高浓度的细胞外液中 |
C.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与图中糖分子的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
D.Na + 通过协同转运蛋白进入细胞内属于协助扩散,可参与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 |
4. 下图表示某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生长期的叶片,在过程①中吸收利用的光有差别 |
B.过程②在叶绿体基质中完成,需要NADPH供氢以及酶的催化 |
C.过程③释放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内膜,大部分贮存于ATP中 |
D.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 |
5. 细胞在有丝分裂时,妹染单体均附着于纺锤丝上,这称为双定向作用。若该作用出现异常,有丝分裂便不能继续进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双定向作用是细胞内染体向两极移动的前提 |
B.染体数目的加倍与双定向作用存在因果关系 |
C.不是所有细胞都存在双定向作用,如根尖成熟区细胞 |
D.限制有丝分裂的双定向作用会影响细胞周期的完整性 |
6. 最新研究表明,淫羊藿苷能通过激活细胞内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来诱导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
B.细胞凋亡导致细胞代谢中断,不再有蛋白质的合成 |
C.半胱氨酸蛋白酶不能合成或失活均可能导致细胞发生癌变 |
D.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
7. 某男性年轻时就已秃顶,而其父亲、母亲均不秃顶。研究表明该种遗传性秃顶是一种位于常染体上的单基因显性遗传病,女性只在显性纯合的条件下表现为秃顶,男性携带一个或两个显性基因都表现为秃顶(不考虑变异),下列关于该病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年轻人秃顶基因可能来自母亲或父亲 |
B.该年轻人的哥哥是秃顶,不可能是秃顶 |
C.若该年轻人与秃顶女性婚配,则他们的儿子秃顶,女儿正常 |
D.若该年轻人与正常女性婚配,则他们的儿子和女儿都可能是秃顶 |
8. 现有一块水稻田种植了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假设这两对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下列预测正确的是( )
A.若子代未出现9:3:3:1的分离比,则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
B.若子代出现9:3:3:1的分离比,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体上 |
C.若子代出现9:3:3:1的分离比,则子代中双显性个体中纯合子占1/4 |
D.若子代出现9:3:3:1的分离比,则AaBb个体会产生数量相等的AB雄配子和ab雌配子 |
9. 下图所示是某遗传病(该遗传病受C、c这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的系谱图(不考虑细胞质遗传病和性染体同源区段的遗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据图中Ⅰ 2 、Ⅱ 1 的表型,可排除该病为伴X染体隐性遗传 |
B.若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体上,则Ⅱ 3 不一定是杂合子 |
C.若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体上,则所有正常个体的基因型相同 |
D.若该病的致病基因仅位于X染体上,则Ⅱ 3 和Ⅱ 4 的子代患病概率为1/4 |
10. 下列关于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的实质是基因重组 |
B.艾弗里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将S型菌各组分分开,并分别观察其作用 |
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 35 S直接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
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若保温时间过短会使 32 P组上清液放射性增强 |
11. 下图为线粒体中相关物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线粒体中有核糖体以及RNA聚合酶、解旋酶等物质 |
B.仅靠线粒体内基因的表达产物,线粒体不能完成全部的代谢 |
C.图中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
D.与核DNA表达相比,线粒体DNA的表达没有空间上的障碍 |
12. 下列有关对作物品种进行改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将自然界中原有的优良性状的基因跨物种转移 |
B.可将自然界中原有的优良性状的基因进行重新组合 |
C.可诱导产生自然界中不存在的优良性状的基因 |
D.优良性状均由基因决定,不受染体数目的影响 |
13.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的对象是对生存和繁殖有影响的可遗传变异 |
B.种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
C.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
D.不同生物进化的速度均可通过有性生殖进行推进 |
14. 诺如病毒(NV)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是爆发高峰期,所以又被称为“冬季呕吐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当人体感染NV后呕吐时,说明NV已在人体内环境中大量增殖 |
B.胃肠中的液体能杀灭部分NV,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
C.NV初次侵染人体时,会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分泌抗体 |
D.感染NV患者严重呕吐时会导致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稳态失调 |
15. 图示为科研人员探究不同浓度的IAA(生长素)、IBA(吲哚丁酸)和NAA(萘乙酸)对根系生长的影响时,根据实验所得数据绘制的柱形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 |
B.图示显示,只有IAA对根系的生长既有促进,又有抑制作用 |
C.IAA溶液为0.05μmol·L-时是促进根系生长的最适浓度 |
D.同浓度的NAA对豌豆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比IBA更显著 |
16. 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射弧仅由神经元构成,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
B.图中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神经递质受体 |
C.兴奋由c向b传导的过程中,涉及不同信号的转换 |
D.兴奋沿神经纤维的传导依赖于Na + 通道的顺序打开 |
17. 若将某森林中局部区域的全部乔木更换为单一乔木“白杨”,在没有人为继续干预的情况下,该区域各种乔木的相对比例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物种 | 更换树种前占比(%) | 更换树种后占比(%) | ||||
0年 | 50年 | 100年 | 150年 | 200年 | ||
白杨 | 1 | 100 | 5 | 2 | 1 | 1 |
紫椴 | 3 | 0 | 36 | 28 | 17 | 4 |
马尾松 | 4 | 0 | 50 | 39 | 24 | 8 |
油杉 | 92 | 0 | 9 | 31 | 58 | 87 |
A.该区域发生的演替类型与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类型相同 |
B.区分该区域落与其他落不同的重要依据是物种组成 |
C.该区域落形成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生物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
D.人为更换树种后,导致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均发生改变 |
18. 某人工鱼塘通过种植浮萍抑制藻类的生长,从而降低水华的发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人工鱼塘中,消费者的同化量可能大于生产者的同化量 |
B.浮萍可能通过与藻类的种间关系来抑制藻类的数量增长 |
C.浮萍可降低水华的发生,体现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间接价值 |
D.该鱼塘不需要从外界获得大量物质补给也能长期维持正常功能 |
19. 为增加玉米抗旱性,科研人员构建含有某微生物抗旱基因E的重组质粒,采用农杆菌转化法转入玉米幼胚组织细胞中,用E蛋白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检测后,经进一步鉴定,筛选出抗旱的转基因玉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为什么不建议年轻人做碳14
A.提取该微生物mRNA反转录为cDNA,通过PCR可获得大量目的基因 |
B.将重组质粒置于经CaCl 2 处理的农杆菌悬液中,可获得转化的农杆菌 |
C.用农杆菌转化法将E基因转入玉米幼胚组织细胞需要严格无菌操作 |
D.用E蛋白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可在个体水平检测转基因玉米的抗旱性状 |
20. 一次性手套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PE)分子式(C2H4)n,因难以降解,丢弃后容易形成“白垃圾”。如图为科研人员筛选聚乙烯降解菌的流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