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多语言地区导游人才培养的思考
———以广西贺州市为例
高洁静
马小骅
(贺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广西·贺州542899)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3)31-0092-03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工程2010年一般项目A 类立项资助项目“多语言地区应用型旅游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桂教高教〔2010〕130号,编号2010JA082)。
作者简介:高洁静(1982-),女,助教,旅游管理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文化;马小骅(1982-),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族文化与旅游参与。
要广西贺州市位于粤湘桂三省交界处,以多民族、多
语言为地方特,而地方特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立足点,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才来凸显。以贺州市为例探讨了培养多语言地区导游人才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剖析了目前多语言地区导游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通晓多语言导游人数甚少、忽视区域旅游文化知识传授等问题,并提出了改革导游人才培养方式、注重方言能力培养、明确培养对象等建议与对策,旨在对类似地区导游的人才培养与储备有所裨益。关键词多语言导游培养
Considerations on Training Tour Guides in Multi -lan 原guage Area:A Case Study of Hezhou,Guangxi //Gao Jiejing,Ma Xiaohua
Abstract Hezhou City is located at the shared-border of Guang-dong,Guangxi and Hu'nan.Multi-ethnic and multi-language ar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is city.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Hezhou City,this essay firstly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training tour guides in multi-language area,an
d points out the disadvantages.Moreover,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benefit tour guides'training in simi-lar area.
Key words multi-language;tour guides;training
广西贺州市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地区的典型代表之一,其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在“十二五”期间,贺州市的旅游业迎来了发展契机,与此同时,如何培养出一批素质高、服务优、业务精的导游人才成为发展当地特旅游的当务之急。
1多语言地区导游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考导游证
1.1满足旅游客源市场特殊需求
贺州市位于广州(珠三角)———桂林这条黄金旅游线上,主要客源市场为广东和广西,以及港、澳、台;少量的游客来自长三角区域省市及中部地区各省市。由此可见,到贺州旅游的游客来自“五湖四海”
,说着“千言万语”。这对导游的基本功———语言能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即要求导游随时能使用不同的方言与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交流。语言作为导游服务最重要的工具,直接影响着服务质量的好坏。导游要使用普通话为游客提供服务,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方言在导游服务中的消失,方言的合理有效运用不仅能增强导游语言的乐受性,能让游客更加充分体验旅游目的地的区域文化,还可以提
高游客满意度和旅游服务质量[1]161。
1.2符合旅游大交通格局的形成的需求
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
随着贺州市“三高二铁一机场”(“三高”指桂梧高速公路、广贺高速公路、永贺高速公路,“二铁”指洛湛铁路、贵广高铁,“一机场”指桂林两江国际机场)的大交通格局形成,区域性交通枢纽的地理优势得以体现。便利快捷的交通路线,成为桂、粤及周边城市游客游玩的首选。每到周末和节假日,
前来贺州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大量涌入的游客对导游的需求剧增,
而导游数量有限,旺盛的旅游需求与导游人才奇缺之间的矛盾,显示出导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3迎合“文化旅游新时期”
的需求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文化旅游的过程就是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2]8。参与文化旅游的旅游者不仅仅是为了在物质上得到满足与享受,而是更多地追求知识,获得信息,受到教益,得到文化享受,提高精神享受的质量。而作为区域文化传播使者的导游,若能将贺州市多语言、多民族为主要特征的区域旅游文化传播给旅游者,可迎合文化旅游新时期发展的需要。1.4适应旅游市场竞争的需求
旅游市场的竞争,人力资源是获取优势的关键。当今的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地区为了在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积极地培养与引进旅游人才。为提升贺州市旅游业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实力,需要有专业的旅游人才来作为保障,若能培养一支高水准的、专业的导游队伍可以帮助贺州市实现优秀旅游人才储备,保持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
提高教改教法
92
. All Rights Reserved.
总第259期
2013年11月(上)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Total.259
November2013(A)
旅游市场竞争力,具有长期优势。
1.5响应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需求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贺州市的旅游资源不仅是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形成,还在特定的地域性与多语言、多民族、多文化相互结合中而形成的。对于这类优势明显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要挖掘其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有机整合旅游资源的地域性与人文性,而最为有效的切入口就是当地各种语言。贺州市的多语言与其旅游资源已经融为一体,若能针对其旅游资源特征,培养出适应多语言地区旅游的导游,就可以充分挖掘贺州市旅游资源的深厚文化底蕴、提高旅游资源的等级与品位。
上述对多语言地区培养导游需求的分析,揭示适应贺州旅游发展的特定导游人才:掌握多种语言,熟悉导游具体业务,以及具备区域旅游文化知识。
2多语言地区导游人才培养目前存在问题
2.1专业培养导游人数甚少
目前,贺州市导游人才的培养方式有两种:一类为专业培养,即以贺州学院设置的旅游专业培养,此类导游人才以长期培养为主,是导游队伍的中流砥柱;另一类为非专业培养,即非旅游专业出身的从业人员,通过自身努力考取导游资格证,经短期上岗培训后从事旅游业。前一种方式培养出的导游人才在贺州市导游队伍中占少数;后一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导游人才占多数,非专业培养的导游文化素质与专业知识水平普遍较低,难以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由此可知,贺州市缺少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导游人才队伍,这严重制约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2.2区域旅游文化知识的传授重视度不够
贺州市的旅游文化由于多语言长期交流、多民族长期聚居呈多元化格局。其独特的区域文化有以历史文化为主的青铜文化、潇贺古道文化,以民族(族)文化为主的土瑶文化、客家文化,以语言文化为主的土白话、客家文化等[3]。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区域旅游文化知识普遍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了当地导游文化知识的贫乏,在导游讲解服务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问题,要么对所讲解的内容一知半解,要么使用枯燥的语言介绍,常令游客昏昏欲睡,这影响了当地导游队伍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3职业道德与服务技能尚待提高
导游作为一个地区旅游文化风情的见证者和推介者,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代表着一个旅游城市的形象,介绍风土人情与展示城市魅力本应是一个导游应尽的职责,可惜,贺州市的部分导游在服务中缺少应有的热情和真情,取而代之的是浓重的商业气息。此外,导游服务的对象复杂多样,如何抵制各种物质诱惑和“精神污染”,是当前导游人才培养更需要重视的问题。
2.4方言导游人数甚少
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在面对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合理有效运用方言不仅可以增强导游语言的趣味性,还可以让游客体验纯正的当地文化魅力。实际上,贺州市从事导游服务工作的导游中
普通话导游占大多数,方言导游数量偏少,能针对不同地方客源适时运用对应的方言的导游并不多,促使当地旅游文化的味道被淡化。
2.5政府、高校、培训机构与旅游企业四者缺乏合作机制
目前,贺州市尚未制定出完整的导游人才培养和开发战略,政府、高校、培训机构与旅游企业四者合作的整体机制还不够完善,未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与最佳组合,其原因之一为旅游企业不重视在岗培训,缺乏对导游人才资源价值的正确认识;之二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未能与当地特旅游文化相结合,培训手段较单一;之三是高校未能深入考察旅游市场人才真正需求,人才的培养定位未能突出多方言地区的办学特,培养的人才与当地旅游市场发展脱轨;之四是政府相关部门对导游人才的培养缺乏资金和资源投入以及缺少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
上述五点关于贺州市导游培养中存在的弊端导致的结果是:导游人才的培养与当地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情况相比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造成了导游数量的匮乏与服务质量的停滞不前。
3多语言地区导游人才培养的建议
3.1改革导游人才培养的合作形式——
—促进高校、培训机构、旅游企业和政府部门四方互动沟通,协调分工
高校方面,贺州学院作为长期培养专业导游的摇篮,须及时了解贺州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合理调整培养目标,构建以适应多语言地区旅游发展需要的旅游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突出当地导游人才的培养特[4]171。培训机构方面,建立起品牌培训机构,结合当地的区域旅游发展特点提供专业的、短期的培训,如导游资格证考试培训、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等;并聘请旅游行业资深导游与旅游业研究专家,设置多样化的培训课程。旅游企业方面,由贺州市旅游行业中口碑较好的企业提供场所作为导游培训过程中的实训场地并负责储备优秀的导游人才。政府部门方面,可提供对导游人才培训的资金投入与资源供给,以及对发挥旅游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3.2注重导游人才方言能力的培养——
—社会语言培训机构培养与旅游企业内部强化相结合
导游方言能力培养的方式之一为旅游企业与社会语言培训机构合作,开办短期的方言培训班,开设粤语、客家话等方言课程,培训内容为方言的标准发音、语速、语调等,在短期内可迅速提高导游的方言能力。方式之二为本市旅游企业内部的强化培训,例如,鼓励旅游企业内部的导游人员考取方言导游证,对通过考试的导游人员予以奖励,或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引导新就职的导游多训练、多使用方言带团讲解。
3.3明确导游人才重点培养对象——
—以本地人员为主出身于贺州市的导游长期生活在多语言环境中,多数人精通几门语言,培养这些具备特殊语言能力的导游可以满足客源市场的特殊需求,可为游客带来便利,以及保障优质的导游服务。除此之外,他们凭借着别具一格的区域文化知识背景来开展工作,增强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深度。这些优势是其他导游无法相比的,以本地人员作为导游人才的培
93
.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的最新技术,并通过与产业工程师相互沟通探讨技术问题,在提升自身知识结构水平和工程能力的同时,更好地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操作。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双师型”教师,而产学研合作教育则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使得教师学生双受益。
2.4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利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培养一名创新型人才,其理论、素养及能力的培养需要足够的教育资源作为支撑。从学校的角度来看,非常需要产业的大力支持,学生进入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按照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可以在产业工程师的指导下,真正动手操作较先进的生产设备及仪器,融入到生产实践中,通过体验现实的工程项目,逐步培养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4]。采用合作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为高校
节省教育资源。只依靠国家下拨教育经费根本无法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发展的需求,只有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途径,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提供更广泛的实践基地,改变高校教育资源不足的现状,来不断更新高校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器材,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双师型”教师。
3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改进措施3.1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构建
从工科院校自身的特点出发,根据工科院校的地理位置、教学管理、社会背景以及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等具体情况,通过对各个参数的量化处理建立符合课程体系、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3.2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评价体系
通过实证分析、灰关联分析、案例分析及对比等方法,对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采用传统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班级采集实践数据,通过学生相对较长一段时期的理论基础、实践动手能力及综合能力等进行考察,从而得出学生在两种不同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效果。特别强调对两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就业后在工作岗位上所体现出的创新及研究素养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合理的评价。3.3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方案研究
该合作教育方案必须遵循高校自身的特点,以及本地企业的需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按要求选择课程结构与学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立体化的实践体系。培养出具备创新型人才的能力与素质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4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体系
构建立体化的实践体系,在整个大学阶段通过实践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立体化的实践体系同学校现有的实践体系截然不同,该体系通过学生到校内实训基地实习工厂实践操作,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以及安排校企合作企业实习等多重方式,提供给学生多重立体化的实践体验,获得更直观的技能培训。在整个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帮助学生从不同的实践体系中树立创新意识。
4结语
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总结我院多年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经验,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对提升工科院校的整体实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今后我们将不断采取多样化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正国,朱桃杏,孙明磊.国外学—研—产合作教育分析与启示[J].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9,3(3):103-106.
[2]徐瑾,蔡则祥.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比较及借鉴[J].金融教
学与研究,2008(1):63-66.
[3]徐让书,牛玲,黄昌瑞,等.产学研合作培养工程人才模式的研究与
实践[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26(4):37-40.
[4]刘静,谢卫红.产学结合模式培养工科类本科生的创新[J].中国冶
金教育,2008(2):32-34.
编辑王恒平
重点养对象,符合了当地旅游市场发展的特殊需求。
3.4强化导游人才的区域旅游文化知识——
—培训、学习与考核三管齐下
首先需要做的是将贺州市多民族、多语言的区域旅游文化汇编、整理成册或将其形成特教材,并将这些内容贯穿与融入当地导游人才的培养计划与培训课程中。其次,鼓励导游加强自身的知识学习,通过多看书,多参加培训等方式进行知识的强化。再次,对导游的考核除了业务考核,职业道德考核之外,
文化知识考核也需要纳入到导游年度考核之中。
3.5培养导游人才良好的职业道德——
—既关注服务技巧的培养,又重视职业理念的树立
一名优秀的导游,不仅仅是业务上的优秀,更重要的是职业道德的优秀。为此,一方面要求导游人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做到理解职业道德的含义并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另一方面,贺州市旅游企业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加大教育力度,不断加强对导游人员职业道德进行教育和严格考核,从而达到培养一支高素质、好业务、高水准的导游人才队伍。
综上所述,明确以多语言、多民族地区的导游人才培养方式,为当地导游人才培养做出正确的“诊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应对策略,对提高当地旅游的竞争力、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柳.小议方言在导游服务中的作用[J].中国商贸,2011(2).
[2]韦燕生.中国旅游文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3]李琼永.贺州区域文化发展对策研究[EB/OL].2007-06-05.
[2013-09-01].ws/u/9195/a/55227.html. [4]杨莎莎,罗艳.民族地区本土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
[J].旅游论坛,2011(4).
编辑王恒平
(上接第91页)
教改教法
9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