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十日起源
陈久金《天干十日考》_罗盘高人_新浪博客
一、天干释义。中国古代数千年来一直使用干支纪日、纪年,可谓由来已久,尽人皆知。十干与十二支两两相配,至六十而完成一周,称为六十甲子。按通常的理解,无论干支或六十甲子,都只是用作一种序数,或者是用作一种计数周期,别无其他含义①。本文主要讨论十干原来的意义,即它原来是作什么用的。吕子方说:“十干,自古相传是用来纪日的,这是没有分歧的②。”郑文光也有类似的观点⑧。这是当前较为普遍的说法。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显然不对。十干十二支又称天干地支,这是取十干为阳性、十二支为阴性之义。为什么十干为阳,十二支为阴?有人可能认为,提这个问题是多余的,因为这是古人的一种思想方法,不一定有科学依据。其实不然。关于这一点,前人一直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是没有到正确的答案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十干、十二支的原始意义,即它们最初在历法上起什么作用。《汉书·律历志》有关于十二支与季节关系的记载:孽萌于子,纽牙于丑,引达于寅,冒茹于卯,振美于辰,已盛于巳,粤布子午,昧菱于未,申坚于申,留
孰于酉,毕入于戌,该阂于亥。与此同时,还记载着有关十干与季节的关系:出甲于甲,奋轧于乙,明炳于丙,大盛于丁,丰林于戊,理纪于己,敛更于庚,悉新于辛,怀任于壬,陈撰于癸。
不难看出,无论是十二支还是十干,它们都对应于一个萌生、壮大、成熟、衰亡的周期。由于十二支、十干是用于历法的,故这种周期明显地对应于一个回归年。十二地支的意义与十二斗建相对应,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由于十干的变化周期与十二支的变化周期并列,意义也相当,故十干为一回归年中的十个部分也就较为分明。十干原为一回归年中的十个时节,在《史记·律书》中记载得更为明确:十月(亥),十一月(子),“其于十母为壬癸。壬之为言任也,言阳气任养万物于下也。癸之为言撰也,言万物可撰度,故日癸。”十二月(丑),正月(寅),二月(卯),“其于十母为甲乙。甲者,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万物生轧轧也。”三月(辰),四月(巳),五月(午),“其于十母为丙丁。丙者,言阳道著明,故曰丙。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故日丁。”六月(未),其于十母为戊己。丰林于戊,理纪于己。《律书》缺漏,暂以《汉志》:七月(申),八月(酉),九月(戍),“其于十母为庚辛。庚者,言阴气庚万物,故曰庚。辛者,言万物之辛生,故日辛。”现对《律书》所说十干的辞义稍作解释如下:
甲,相当于植物开始剖符甲而出的时节。剖判符甲,就是种子胚芽突破种皮的包裹,意谓初春种子开始发芽了。《说文》也说:“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东方为春季,孟为第一,即农历正月。
乙,相当于植物初生始发时的轧轧之貌。轧轧,相当于乙乙。《说文》:“乙,象春草木冤曲而出。阴气尚强,其出乙乙也”。《礼记·月令》“罗其日甲乙”,疏:“其当孟春、仲春、季春之时,日之生养之功,谓为甲乙……乙、轧声相近,故云乙之言轧也。”
丙,正是阳气方盛,天气明亮的时节。《说文》:“丙,位南方,万物成炳然。阴气初起,阳气将亏。”炳然,是指天气明亮、显著之状。
丁,相当于植物生长至壮实的时节。《说文》:“丁,夏时万物皆丁实。”《月令》注曰:鲜时万物皆强大。”均指丁为仲夏时节。
戊,相当于植物生长丰茂的时节。丰,义为草木茂盛;桥与茂字通。“丰树于戊”,即戊时草木
茂盛。《汉书·律历志》:林之于未”,即撬戊之时相当于未月。《月令》注也说:“戊之言茂也,万物皆枝叶茂盛。”戊本音茂,梁太祖为避其曾祖茂琳讳,才于梁开平元年将戊音改为“武”①。《说文》:“戊,中宫也。”戊与己属中宫,也即属五行中的土,为盛暑时节。
己,为有形可定,有识可纪之时。由于戊、己之时属中央土,就如自己在中央,他人在四方,所以己象征着可以纪识之时。《说文》:“己,中宫也,象万物辟藏PW形也。”表示丰茂期已过,渐呈衰老之象。
一个土一个于 庚,为由于阴气的作用,使得植物更代,果实成熟,植株枯黄之时。庚通更,为更替之义,象征着植物的换代。《月令》注:“庚之言更也,万物皆肃然更改,秀实新成。”《说文》:
“庚,位西方。象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也。”均是此义。
辛,是植物新生时节。辛,义即为新,言植物新生之时为辛时。辛有悲痛、劳苦、辛辣之义,即经过阵痛之后,孕育着新生命的诞生,从这个意义来说,具有辩证法的思想。
壬,为植物任养之时。壬为任,也即妊,为怀妊之义,言植物正在孕育之时。《月令》郑注:“壬之言任也,时万物怀任于下。”《释名)):“壬,妊也,阴阳交,物怀妊,至子而萌也。”均为此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