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偏远山区民族学生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
学说汉语,对于聚居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发展滞后的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何培养和提高偏远山区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是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许多民族中小学并没有把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教学摆在重要的位置上,未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汉语训练,致使许多民族中小学生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低下,学生离开学校步入社会或者升入高一级学校后,用汉语进行交际、学习和工作时常常遇到许多困难。因此,提高偏远山区民族中小学生的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已成为偏远山区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偏远山区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
比如,偏远山区的藏族学生,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学生汉语口语表达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语音不准
例如,把“鱼(yú)”读成“(yóu)油”、把“回(huí)家”读成“肥(féi)家”、把“二(èr)”读成“爱(ài)”、把“平房(píngfáng)”读成“皮黄(píhuáng)”、把“去(qù)”读成“起(qì)”、把“培养(péiyǎng)”读成“皮样(píyáng)”等等。
2.词不达意或语序倒装
例如,“戴帽子”说成“穿帽子”,“灯灭了”说成“灯死了”,“看见了没有?”回答成:“不看见”,“我写作业”说成“我作业写”等等。
3.声调不准
例如,把“卓玛(zhuōmǎ)”,在平时口语中读成“zhuómà”,把“贡布加(gòngbùjiā)”读成“gǒngbújià”等等。
二、影响偏远山区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
1.语言差异的影响
我国80%的少数民族都聚居在西部。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在交通
不便、信息闭塞和自然条件差的偏远山区。受诸多因素制约,这里经济欠发达,生产落后,观念滞后,出于对本民族语言的热爱,许多民族中小学生从本民族语言的特殊感情出发,普遍存在重母语轻汉语的思想观念,认为学汉语是“数典忘祖”,担心被“语言同化”。这种语言排他性因素,影响着偏远山区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从而使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难以提高。
2.语言环境的影响
“人是环境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良好的汉语言环境对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至关重要。对语言环境来说,城镇附近和公路沿线学生的汉语言环境相对比山区学生好一些。山区地处偏僻,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这里的人很少出去,外面的人(汉族)也很少进来,经济与生活往来上大多使用的是母语,很少用汉语。课堂上教师虽然是说汉语,但是学生课下和家里都是说母语,所以学生学说汉语缺少良好的汉语言环境。
3.师资力量的影响
怎样提高表达能力导致偏远山区学校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滞后和基础设施差(山区很多地方
不通公路,而且没有电)。由于交通不便和生活条件差,山区学校师资补充较为困难。很多教师不愿意到山区学校去教学,大都拥挤在城镇附近和公路沿线,即使到山区学校的好教师也因生活条件差而想办法调离或转行,这样就造成山区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汉语文专业教师紧缺。近年来,国家虽然实施西部大开发,给予优惠政策鼓励优秀人才到西部创业,但由于西部偏远山区经济滞后,地方财力困难,许多外籍高素质教师因地方兑现不了优惠政策,中途返回。致使很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专业素质好的优秀人才难以留下来。无奈,地方政府只能从本地招聘代课教师,代课教师虽然能吃苦耐教,甘于奉献,但大多学历不达标,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和教育,专业素质差,教育教学能力低,再加上他们由于受母语和方言的影响,汉语口语极不标准,难以胜任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工作,难以提高民族学生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
4.教学设施的影响
近几年,虽然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根据偏远山区民族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但偏远山区民族学校布局分散,投入的经费远远满足不了学校教学发展的需求,大部分经费用于学校危房改造上,无力解决汉语教学正常需要的设备,使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的汉语电化辅助教学无法开展,给标准化发音训练和语感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5.教学评估机制的影响
早在1993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实际明确提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又在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上述一系列有关素质教育的宏观决策表明,党和国家把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作为关系面向21世纪中华民族历史命运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问题提到了我们的面前。但是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学校还严重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还没有完全摆脱单纯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把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考试分数高低作为评估一个学校的教育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成果的好坏,评价一个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这样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致使很多民族学生高分低能,缺乏最基本的汉语素质,学生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很难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所以,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严重制约着偏远山区民族学生汉语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