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评价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其中,定量评价以其效度及敏感度高、客观性强以及操作简便等成为医疗质量评价的主要方法。
一、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的分类
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是反映医院医疗质量特征的科学概念与具体数值表现的统一
体。以统计学方法为基础,将各种不同用途的指标组成医疗质量评价指标集合,
最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定量评价的前提和基础。
(一) 按用途对指标分类:
此种分类主要是从横向上考虑到医疗服务质量内涵的全面性和不同医疗单元的
相通性。据此可将评价指标分为效率指标、效益指标和质量指标。
效率指标主要包括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及周转率、日门诊人次、每床出
院人数等。
效益指标主要包括人均门诊医药费用、人均住院床日费用、医药费用比率、
平均手术费用等指标。
质量指标又可分为诊断质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前者主要包括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等;后者则主要包括治愈率、好转率、
病死率等终末指标。
(二)按来源对指标分类:
这主要是从纵向上考虑到医疗服务流程而对指标做出的硬性划分。评价指标从数据来源上可以分为基础质量指标、环节质量指标和终末质量指标。
基础质量指标主要是用来考核医疗机构在人、财、物方面投入数量的多寡和
质量的高低。
环节质量指标主要是从操作流程上来衡量具体操作行为的合理性和适宜性,
这属于事中评价的范畴,其指标有入院三日确诊率、消毒合格率、基础护理
技术操作符合率、阳性率等。
终末质量指标是在医疗工作完成后对效果进行分析评价,这属于传统的事后评价指标,各种医学指标构成终末评价的主体,如院内感染率、治愈率、病死率等。终末指标具有真实性高、客观性强的特点。
(三)按性质对指标分类
此种分类形式考虑到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即将所有的评价指标人为地做出正向、负向和双向之分。
正向指标主要是从有利于医疗机构自身发展方面对指标做出分类,主要包括病床周转率、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临床与医技诊断符合率等。
负向指标,主要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医疗事故发生率、院内感染率、平均
住院日等。
双向指标则有病床使用率、每床日门诊人次、每床日手术次数等。
二、现有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
(一)指标的特异性:对医疗需求强度、医疗质量的评价都存在一个前提假设,
即在保证疾病诊断正确的情况下,才进行有关的统计学处理。
在实际医疗工作中,常常存在首诊不甚准确的问题,且存在病人有多种疾病住院的情况,尤其对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来讲很难划分病人的病种及其病情。另外,该前提假设的不满足,还直接影响到对病人转归的评价。不同的病种及病型的复杂程度不同,的难易程度不一,很难将治愈率与好转率进行准确的划分,更不用说对不同病种的预后进行治愈率或好转率方面的归一化统计学处理。
(二)指标体系的涵盖广度:医疗质量评价旨在对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做出客观、
准确的评价。
医疗服务质量的高低并不只表现在结果上,而应辐射医院管理质量、门急诊质量、护理质量、医技质量、医疗服务质量、病房质量等各个具体的工作流程之中。现有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往往只单纯注重医学指标的应用,主要倾向于对医疗的终末质量进行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医疗机构医疗水平的高低。这种粗放型评价模式缺乏对出现同样结果的过程进行适宜性分析,即单纯注重量的高低,而忽视质的提高,没有对投入产出进行经济学方面的考核。服务提供过程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医疗服务的最终质量,环节质量管理是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重
要一环,缺少对环节质量的评价正是现有评价体系的弱点所在。
(三)指标体系的稳定性、灵敏性及科学性:现有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
删除评价经验主义的集合体,这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粗放型的评价模式。
事实上,经验形成的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稳定性和可靠性,往往只对几个重要的指标关注过甚,缺乏对医疗过程质量控制的评价,可信度不高。作为质量
考核标准的指标体系应该具有普遍适用性,且要求评价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只有敏感性高,对不同产出结果的反应性较强,才能实现这种初衷。指标的科学性主要是指对同一类指标选择最精确的评价指标,避免指标间的重复信息对质量评价的影响。
(四)指标的收集:病案首页是住院以及出院病人信息的主要来源。
结构化的数据格式有利于各项医学指标的统计汇总,但尚不能完全满足评价方法的需要。例如,病案中缺少病人入院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合并症的信息,而这些正是衡量医疗需求强度、评价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另外,还缺少有关临床医疗、护理过程的深层次的数据,很难对临床医护活动的质量进行量化和计算,这也是现有医疗质量评价方法对临床医务人员缺乏约束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评价指标的利用:质量评价的流程主要是对不同性质、不同意义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根据权重系数确定最终的评价得分。
在指标代入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病种构成、病型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对医疗服务需要强度的影响,适当地引入病种与病例分型指标,合理地确定质量评价的单元,进行不同侧重点的评价。在进行病种质量评价时,考虑不同病种效果的标准不同对结果解释的影响,要科学地确定权重系数,最好采用经验权重和指标权重连乘的方法来确定权重系数。
三、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
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是反映医疗机构工作质量特性的科学概念和具体数值表现的
统一体。多个互为补充的评价指标集合在一起,共同构成医疗质量指标评价体系,体系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质量评价的客观性与可靠性限绷。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趋势:
①拓展评价指标体系涵盖的广度,加强终末质量与环节质量评价的
结合,突出环节质量评价,注重成本等经济学指标的引入。
②增强评价指标的特异性和专指性,引入病种、病例分型指标。
③加强医疗服务主客体评价的结合,重视社会、心理等方面对医疗
质量的影响,逐步引入病人满意度评价指标,进行满意度评价。
④逐步对既成评价指标体系的稳定性、可靠性与灵敏性进行评价。
⑤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
⑥从方法学上研制新型的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二) 建立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①科学:即每项指标都要经过科学的调研与论证;
②灵敏:即要求同一指标在考核不同医疗单位医疗质量时要有一定
的波动范围;
③实用:即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尽量简明扼要,操作性强;
④独立:即要求入选的指标要有良好的代表性,评价标的不能相互
交叉。
(三)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