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高审美情趣的有效方式。但在高中语文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学生对古诗词的解读并不全面,单纯依靠学生个人难以实现有效审美,教师的过度解读又会影响学生对古诗词认知的兴趣。如何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认知意识,推动古诗词教学顺利展开,成为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现从高中语文古诗词文阅读教学入手,探索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意识。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用文阅读的必要性
文阅读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文本阅读与答题的相关联的局限性。多文本同步阅读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采取有效的组文原则,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议题。结合古诗词这一特殊形式让学生高效建构对话交流,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推动学生有效鉴赏,让学生在语言运用、问题认识、鉴赏技巧等多个方面实现有效提升。古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又可以更好地升华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对优秀文化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应用文阅读这一有效教学方式可以从多个层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文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建相应的学习任务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结合古诗词篇幅短小、情感共通、意向多元的特点,让学生在古诗词阅读的同时细品文本,升华认知,对促进学生学习发展、提升学生诗词鉴赏能力、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文阅读应用于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互文性理论
互文性理论简单来讲就是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这一理论与人类认知学习发展相呼应,强调了不同文本之间的关联性。所以互文性理论肯定了文本之间具有相互参照、相互映射、相互应对的关系。在高中语文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更好地借助诗词之间的互文性促进学生有效理解。同时,在古诗词文阅读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题材、手法、情感等角度有效寻诗词之间的共同点。从这些共同点入手,对古诗词的题材、手法、情感进行解读,就可以使学生解读古诗词的难度大大降低。同时,互文性还可以促进学生在文阅读过程中进行创新性解读,发现更多新亮点。这对提高学生古诗词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鉴赏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身经验的过程。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识的学习会产生较强的助力作用。文阅读过程的落实,就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文对比分析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围绕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可以由浅入深地理解古诗文,同时学生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可以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诗词鉴赏的参与者与创造者。学生自身的学习意识得到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愈加浓厚。
(三)知识迁移理论
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正迁移是指先学习的知识对后学习的知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负迁移则是指先学习的知识对后学习的知识会有一定影响。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重视学生诗词鉴赏过程中迁移现象的存在,同时在落实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做好相应的渗透、点拨工作。指引学生更好地抓住诗词之间的一些共同点,降低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这样学生在解读诗词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比较、整合、分析和判断。文阅读不是将所有的诗词一次性抛出,而是能够秉持渐进性原则,逐渐促进学生对诗词的有效理解。让学生在诗词鉴赏的过程中更好地成长、进步,将头脑中的一些知识碎片进行有机关联,深度提升学生自身的诗词鉴赏能力。
三、文阅读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积极对策
教师 诗词古诗词传承千年,其本身在韵律、意境、抒情、表意等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特点。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本身的社会经验并不是很丰富,对文本的感知能力也在循序提升,故而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更好地从兴趣层、会意层、审美层三者有机结合的角度,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兴趣。同时以文阅读为框架,指引学生更好地掌握方法,有效互动,借鉴提升。
(一)寻有效的切入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过程中,引入文阅读这一模式,教师要从兴趣层、会意层、审美层三个层面分别出发,确定有效的切入点,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兴趣,循序渐进中让学生体会诗词的意韵,品味诗词之美。将教师的方法引导和学生的个性体验有机结合,让学生更好地从语言、思维、文化、审美等不同角度提高核心素养。在兴趣层教师要让学生主动靠近诗词,所以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完成文字层面的一些背诵工作之外,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鉴赏古诗词的兴趣,是教师需要突破的一项核心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贴近学生的兴趣需求,从作者生平、历史故事、时代背景、地域标志性事物等几个点
入手,先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注释解读、相关资料查阅等方法,增强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以作者为切入点,在高中语文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对同一个作者所写的诗词进行集中性赏读,还可以让学生联系诗词创作的年代,分别对这个作者的初期作品、中期作品、晚期作品进行不同的分类。经过系统的梳理之后,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很多诗人在各个时期的作品表意都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相关性。以杜甫为例,他被称为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少年时代的杜甫虽然曾应举不第,但三十五岁之前,创作的很多作品都展现出他高远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抱负。可以说,杜甫早期作品在风格上比较明快;而之后,杜甫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尤其是“安史之乱”的爆发,更进一步让杜甫心系苍生,进而创作了“三吏”“三别”等名作。结合诗人的生平去解读作品,并选取不同时期的一些经典诗词细细品读,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和作品。
这种以线索串联诗词的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有效回顾前期所学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从情感层面增加认同,并从作者自身角度分析诗词意蕴,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诗词品读的兴趣。除了从作者入手之外,结合历史故事、时代背景、各个朝代诗词
创作的一些典型特点,教师都可以精选一些优质篇章,帮助学生对比呈现,在文阅读中加深理解,点燃学生鉴赏诗词的热情。
(二)加强对古诗词意蕴的领悟,提升诗词品鉴能力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文阅读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诗词的字面意思能够理解,但是对诗词中涉及的一些关键点,如意象解读、情感把握、写作手法赏析等,学生往往抓不住头绪。在推进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意向为切入点,让学生更好地抓住精髓,赏读写作手法,解析古诗词的意蕴。
在诗词创作的过程中寄意于物是最为常见的方式,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意象也被古人反复应用。如“酒”多表愁情,而“柳”侧重指的是离别,并衍生出依依惜别之意。与此相关的还有“子规”“鸿雁”等,都是古诗词创作中的常用意象。在文阅读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运用意向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不同时期的古诗词进行欣赏和品读,增强学生对诗词内涵的把握。
除了意向之外,题材也是文阅读推进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项重点。很多古诗词如果能够有
效定位其题材,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评读意向赏鉴分析,例如,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类以怀古为主题的诗词。当学生对这一题材有效把握之后,再去赏读古诗,不仅可以有效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还能更好地掌握其深刻内涵。其中的思想情感与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再对诗中的一些细节串联整合,诗词解读的目标就可以高效达成。
(三)围绕古诗词文阅读,开展有效的审美教学
审美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更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效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切入点。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文教学中,从审美层面,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构建诗词,引导学生有效品读。例如,诗词的音韵美、意境美、情感美都能够更好地有效组文,让学生分别赏析,达到以一带多的高效鉴赏目标。审美鉴赏的落实相对个性化,在古诗词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让学生积极共读,又要进行恰当的比较分析,提纲挈领地对多篇诗词进行有效把握,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一些个性化观点,激活学生的审美体验。以文之间的相互辅助,推动学生对古诗词的赏读兴趣逐步提升。
总之,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对诗词赏图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
定位。其次,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更好地寻赏读切入点,进行合理的迁移运用。既要让学生对诗词的要素有效解读,又要以文阅读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审美、借鉴表达,为学生打造鲜活的阅读体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