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的电影配乐风格探析
作者:张 川
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15
        摘要 不论是欧洲风格还是好莱坞体系,埃尼奥·莫里康都游刃有余,驾轻就熟。他的创作速度,他的艺术高度,他广为流传的旋律,他宽广的创作疆域,都让他在一次次令人屏息的聆听中,华丽转身,谱写着时光、生命、爱的永恒主题
        关键词 埃尼奥·莫里康内 电影配乐 风格
       
        从意大利到好莱坞,从欧洲风格到拉丁风情,从古典到流行,从管弦编排到电子音乐,埃尼奥·莫里康内的音乐涉及范围之广,风格跨度之大,糅合元素之丰富,旋律的辨识度之强,当今影坛无人能出其右。而真正让莫瑞康奈声名鹊起的,则是为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昂内一系列的“Spaghetti Western”电影,也就是意大利西部片配乐。1964年的《荒野大镖客》是两人合作的开始,两个天才的合作一触即发,由此开创了全新的独树一帜的影像风格和音乐风格,成为后人不断致敬的经典之作。
       
        一、通心粉西部片
       
        美国西部电影曾于50年代风靡一时,成为好莱坞最具特的类型片之一,大漠黄沙,策马驰骋,善恶有报,正义必胜,俨然是符号化的典型场景。但是过度的千篇一律的类型化特征也导致这一片种日益丧失创意和活力,进入60年代,美国西部片似乎到了强弩之末,1960年的大制作《边城英烈传》票房与口碑皆告失利,美国西部片眼看就要走向终点。
        1964年的《荒野大镖客》堪称是一部划时代的意大利西部片。据说莱昂内看过黑泽明的《用心棒》后,兴奋地将美国原著小说带回意大利,因为当时预算有限,只用一万五千美元请来当时还默默无闻的电视剧演员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花了七个星期完成了这部《荒野大镖客》,并且接连拍出《黄昏双镖客》、《善恶丑》,完成了影史上极为成功,有着广泛影响力的意大利西部片系列:镖客三部曲。《荒野大镖客》尽管深受日本导演黑泽明的影响(将日本武士变身为西部手,就连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斜叼雪茄也教人想起三船敏郎在嘴角咬
的那根稻草),不过整部作品的影像与音乐的原创彩仍相当鲜明。导演原本担心美国观众无法接受这样的西部电影,因此在片子上映时,赛尔乔·莱昂内改名为Bob Robertson,莫瑞康奈则变身成Dan Savio,这是为了更加美国化而取悦观众。最终《荒野大镖客》不仅横扫美国票房,也随即风靡全球,将西部电影带入新的纪元:影片的成功更是捧红了名不见经传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他披斗篷戴黑帽、叼雪茄快对决的牛仔手形象,显然也影响了无数后继者的银幕风格,我们可以在香港电影《英雄本》中周润发经典的小马哥形象中窥见端倪。
        《镖客三部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为影片打造的气势磅礴,充满浪迹天涯的江湖之感的音乐。最初埃尼奥·莫里康内并不是《荒野大镖客》配乐的第一人选,而是在阴差阳错下取代原来的音乐家出任配乐。但赛尔乔·莱昂内只听到他在钢琴上弹奏出的旋律,立刻大为赞赏,而埃尼奥·莫里康内本人也难以想像自己居然会创造出这样风格的作品。“Spaghetti Westerns”配乐俨然开创了一代先河,埃尼奥·莫里康内日后的西部配乐达三十部以上,包括《狂沙十万里》这样的影片,不仅深受听众欢迎,而且被后人不断借鉴模仿,成为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原创音乐之一。而两位大师的合作也堪称传奇,在机缘巧合下见面才知两人原来是小学同学,于是一见如故,珠联璧合,埃尼奥·莫里康内成为导演
的御用配乐师,他为了感谢导演的知遇之恩,在创作时也格外卖力,二人共同打造影像与音乐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
       
        二、江湖音乐
       
        美国经典的西部片配乐很多都是管弦经典,美国音乐家惯以美国传统民谣,以及柯普兰式的管弦手法做为配乐的元素,这种音乐风格在当时蔚然成风,几位卓越的音乐家也树立了典范,然而随着西部片越拍越多,无可避免的形式越来越固化,从而丧失了音乐的生命力。
        然而埃尼奥·莫里康内的配乐带有鲜明的实验性,在《荒野大镖客》的片头,世界电影音乐的旋律中首次出现了模拟马鞭声、铃声与教堂的钟声,伴随铿锵有力的男声合唱的,带有戏谑意味的器乐化运用手法。而最简单的乐器——口哨,也成为了影片主题曲的主奏乐器。
        在《荒野大镖客》开场的“Titoli”,莫里康内沿袭了传统西部片中民谣吉他和电吉他的使用,却开创性的采用了孤寂悠远的流浪口哨以及层层叠叠,戏剧张力十足的人声效果,再加上剑拔弩张且杀气腾腾的铜管乐,塑造出独树一帜,沧桑磅礴的江湖彩,勾勒出大漠黄沙,长河落日的致命对决的剪影。“Almost Dead”,是流浪口哨的延续,紧绷着一份肃杀的气息,和弦运动出。“Theme From A Fistful Of Dollars”是配乐中另一个知名的主题旋律,莫里康内独创性地采用了充满拉丁风味的音乐元素,并采用了他个人最为偏爱的小号独奏,气质苍凉孤高,旋律优美凄楚,将浪迹天涯,独步江湖的无名刀客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最后一首曲子“A fistful Of Dollars Suite”是所有曲子合成的组曲,不过在曲式的编排上极富结构感。可以说,塞尔乔·莱翁内开创了一个电影配乐的时代,音乐不仅仅起调剂气氛和情绪的作用,而是成为参与叙事和刻画人物的有力手段。
        《荒野大镖客》大获成功以后,赛尔乔·莱昂内又趁热打铁,于1965年和1966年分别推出了《黄昏双镖客》,《善恶丑》两部电影,与《荒野大镖客》并称为镖客三部曲,确定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江湖快手的硬汉形象,也开创了自己通心粉西部片的美学风格。而这三部影片的音乐都是由埃尼奥·莫里康内担纲操刀的。
        莫里康内在《黄昏双镖客》中仍然延续了《荒野大镖客》的配器手法,口哨、民谣吉他、电吉他、人声以及拉丁小号仍是主要元素,风格与《荒野大镖客》的粗犷精悍一脉相承但内容又再次翻新,体现出很高的创作水准。
        影片中的流浪口哨主题Per QualcheDollaro in Piu是一首比《荒野大镖客》更粗砺的流浪口哨,但旋律结构和首集完全不同,足见作曲家的纯熟功力和惊人创意。La Pesa Dei Conti也结合了两个新的主题旋律,开场以音乐盒音乐表现的是著名的音乐怀表主题。一个细致淡雅,优美纯真的小品旋律,接着管风琴的声音扬起,呈现的是《黄昏双镖客》新的主题,其味道和首集的西班牙小号主题十分相近,旋律相当悲壮优美,在Sixty Seconds TO What的表现手法相当高亢,而另一首曲子Addio Colonnello中,怀表主题与整体主题则交织成悲怆浪漫的情调。莫里康内在人声运用上,除了《荒野大镖客》惯用的呼喝,以及用男声合唱推砌紧张气氛的技巧外,也将女声吟唱的手法加入,形成新的音美感,而两段气氛音乐Osservatori OsservatiColpo,旋律性虽然不强,但是营造出紧张的气氛,已经成为电影配乐中塑造紧张气氛的经典示范:莫里康内仅调用少量的乐器,言简意赅的乐句,就能制造出如履薄冰,危机四伏的气氛,几句看似零碎的小号,钢琴,小鼓,定音鼓等,从而编织成张力如此高的作品,实在功力深厚,令人叹为观止。
        《善恶丑》一般视作是镖客三部曲中水准最高的作品,音乐上的表现也是如此。
        开场的流浪口哨The GoodThe Bad and The Ugly,在音乐结构和表现手法上再度翻新,是三集流浪口哨中气焰最为嚣张的。其实口哨音乐一直是美式西部片电影音乐常见的民谣表现形态,不过莫里康内镖客系列配乐已经让观众对口哨音乐有全然不同的听觉感受了,而且三集的口哨主题各具特,可见莫里康内创作手法的多元变化。
        接下来的Sundown是味道很苍凉,又带了阴暗质感的佛朗明哥吉他独奏,其实电影音乐在民谣吉他的运用上一直都带有几分拉丁风,不过在第三集中是最为明显的。The Strong是前两集中完全不曾出现的全新音乐形态,一个非常悠扬唯美的小号主题:莫里康内一方面以小号演奏清亮柔美的主旋律,同时以带军号彩的短促小号穿梭交织,形成十分特殊的美感,旋律的抒情彩浓厚,悠远的美感令人联想起范吉利斯的神态,而伴奏小号的手法和詹姆斯·霍纳在《光荣战役》中的效果极为接近,这个主题在The Carriage of The Spirits中又加入女声吟唱以及人声合音加以润饰烘托,效果更形唯美动人。
        The Desert是一段营造深沉悬疑气氛的音乐,莫里康内在阴沉的弦乐中流动着低迷的木管,回荡如泣如诉的钢琴,酝酿气氛的手法和呈现的张力都极高:Marcia是一个很优美的抒
情主题,甜美而感伤,音乐以口琴和口哨开场,十分随性。The Story Of A Soldier也是一个气质类似的抒情主题,同畴是填了词的歌曲,这一轨音乐以轻柔的男合声轻轻合唱,充满了平和安祥的美感:Marcia withoutHopeMarcia主题的变奏,在轻柔的男合声中,搭配沉静的打擎节奏缓缓行进,尤如一首默哀的葬曲,这首曲子紧接着The Death Of A SoldierMarcia的主题进展,在表现的手法和上一首曲子完全相同,但弦乐的铺陈更为深刻,后来以宽厚的法国号加入The Story OfA Soldier的主题,形成一种极为优美柔和的抒情美感,这四首曲子连续下来,音和柔美的抒情气息非常协调统一,几乎褪去了前两集中的紧迫和肃杀的危机气息,而呈现出宽厚柔美的抒情彩。The Ecstasy Of Gold是本片除了流浪口哨外,另一个最为著名的主题,戏剧彩大胆强烈,Morricone以昂拐的女高音领唱,铺陈出一份不凡的豪情,是相当经典的演出。最后的终曲The Trio,在表现手法上和前两集相比变化不大,同样以拉丁风味的明亮小号独奏,充满悲亢的彩。
        这部三部曲的收尾之作,在继承的基础上既能保持原有的音乐亮点,又能超越先前的格局,实现作曲家自我的突破,莫里康内的音乐才华和泉涌般的创作灵感,实在无愧大师的称号。
       
        三、多元化风格
卓越吉他手       
        说莫里康内开创可一种音乐风格并不为过。对电影音乐创作来说,能够制造出镖客三部曲中的戏剧效果和情绪张力,那种一触即发的对峙感,剑拔弩张的升腾杀机,江湖告急的决斗气氛,以及不经意间的黑幽默感,这是导演赛尔乔·莱昂内和埃尼奥·莫里康内的共同成就,他们创造了电影语言和音乐语言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不仅引领潮流,而且成为无数后继者模仿的对象。
        莫里康内音乐的原创程度之高,几乎前所未见,他对电影音乐的贡献首先在于,他第一次创造出独立于影像叙事之外的,极富辨识度的音乐,第一次提升了音乐的存在感,在抒情性和叙事性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莫里康内除了驾驭古典题材的音乐格式,用音乐原创性地缔造一个影像的江湖之外,他还善于针对作品主题创造出异国情调的作品,采用故事发生地的民族乐器和乐曲形式,再搭配古典音乐,形成一种文化交融的味道。
        他为罗兰约菲的影片《教会》谱曲,以南美芦笛搭配古典管弦,写出了耶稣舍生取义的悲情,既有浓郁的南美风情,也有壮阔的人性悲悯。美国《电影原声》杂志曾予以这样评价:这部配乐作品之于莫里康内,如同尼罗·诺塔之于《教父》,都是20世纪最重要的电影旋律。莫里康内回巧用双簧管,以这种充实、圆满、美丽却又脆弱的配器比喻传教士,电影中一曲《Gabriel's Oboe》,以音乐象征宗教、贵气与文化,表现剧中传教士如何把西方文化思想带入部族,融宗教文化与地理质感于一炉。他为往事三部曲写的音乐,创造性地将排箫演奏和女声吟唱结合在一起,营造出往事如烟的动人情怀:埃尼奥·莫里康内对新的音乐潮流和音乐元素的运用也相当娴熟:他的《义胆雄心》,糅合了传统的配乐作法——以管弦乐团作主导配器,还加上电子合成器及强调节奏的鼓乐,充满力度,一种悲壮的英雄情结随乐音呼之欲出:他的《驱魔人2》,以民族配器跟人声合唱带出一种扭曲乐音,笼罩着一片叫人不安的鬼魅梦魇氛围。1997年,莫里康为奥立佛·斯通创作《不准掉头》一片配乐,再次展示莫里康那种音乐里的酷和硬朗,各种配器的丰富音,呈现出一片独有的西部苍凉感,慵懒中不乏黑阴沉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