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春望》和《望岳》的比较阅读
第一篇:杜甫诗歌《春望》和《望岳》的比较阅读
论登高和望岳的异同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白居易曾经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首诗或者一篇文章,他的创作多多少少都放映了一个时代的特征和整体。望岳和登高均出自杜甫之手,然而这两首诗歌给人感觉却不太一样,甚至有些方面迥然不同。
一览众山小的上一句第一首诗歌望岳是杜甫于盛唐时期写的一首诗,正如诗歌的题目登高所说,此诗歌正是杜甫登高望远时所做。这首诗气势雄浑,写的景物宏大壮观,无时无刻不体现青年人对于未来的憧憬。诗歌的开篇发问“岱宗夫如何?”,马上把诗歌的开篇气势提高了一个高度,随后的齐鲁青未了,照映了前一句的问题:连走到齐鲁的边境都可以看到高高山峰的绿顶。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毫不吝啬的对泰山赞叹了一番,把泰山说成汇聚天下豪杰的地方,甚至在日暮的时候山南和山北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把泰山的高大和灵修表现得淋漓尽致。颈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则笔锋一转,把描述的主体转移到作者身上,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描述杜甫自己在山中游荡的情景。环绕在身边的白云,蹭破了眼角才可以看到的遥远的归鸟,不单单写出了泰山的雄奇的特点,还体现出泰山的梦幻彩。尾联则直抒胸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接点明作者对于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在写作手法上,纵观望岳,诗歌中没有一个望字,但是整首诗却和好的表达了望的主题。时间上,本诗描写了从朝至暮的泰山景象,而在空间上则由远及近地表现泰山的雄浑。正如国作家普吕多姆所说:诗是翻腾的内心之叹息,一首诗的确可以表达一个人的内心。杜甫在望岳中很好的验证了这个观点,诗中多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青未了”把泰山的高耸入云表达了出来,“割昏晓”把泰山的雄浑体现了出来,而“决眦”则借用暗喻,从望归鸟要撑爆眼角来体
现泰山的宏大。这些夸张手法侧面则写明了杜甫年少的壮志。
不同于第一首诗,第二首诗登高是杜甫于晚唐时期的代表作,在写作手法,情感表达和意境构造上都达到新的高度。首先“风急天高”和“渚清沙白”相呼应,把读者带到一个秋衣浓浓的原野。“猿啸哀”和“鸟飞回”则以动衬静,突显出荒凉之感。次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把原本的秋景表现得十分壮美,无边的落木伴着秋风萧萧落下,无尽的江水滚滚而来。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则笔锋一转,描写了主人公杜甫坎坷的生平,一方面倾诉常年在外漂泊,另一方面感叹年老体弱。诗歌的最后一句进一步递进,“艰难苦恨”使得双鬓斑白,多病而停止饮酒。
本诗在意境上尤为出彩,在意境营造上,登高运用了很多的意向来烘托意境,比如“哀鸣的猿”,“无边的落木”,“滚滚的长江”,这些意象一方面点明写作的时间,并且烘托了一个悲凉凄清的深秋意境。并且还不时地借用夸张来营造氛围,比如诗中对于落木,和长江的描写一个是“无边”,一个是“不尽”,夸张的表现出秋天落叶的漫无边际和长江的滚滚之势,很好很到位的让全诗产生了一种悲凉之感。
这两首诗中,从写作背景来看,两首诗写于不同的时期(早期和晚期)。众所周知,杜甫一生
十分坎坷,早年多次科举不中便希望通过成名来当官,然而虽然他的诗歌成就十分高,但是官场却不顺,多是当些小官。望岳和登高则是杜甫早期和晚期的代表作,从望岳一诗来看,杜甫早期虽然科举不中,却还是对生活充满信心的。而杜甫晚期写的登高则表达了对人生的悲观看法。这和晚唐时期的安史之乱和杜甫好友的离去有这很大的联系。
从写作手法来看,两首诗还是有相当多的共同点。首先两首诗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表现景物的宏大,其次两首诗都借用了景物的宏大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是两首诗也存在不同,登高多用意象来衬托意境,比如“落木”“哀猿”,而望岳则基本没有意象,而是通过动作和景物描写还有精美的词藻来表现。
而从主题和情感来看,两首诗则大不同。正如上文提到的,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完全不一样,望岳是写于盛唐时期到处欣欣向荣,诗人于盛唐时期无论如何也写不出伤感的诗歌。因而望岳一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大好河山的赞美也就不足为奇了。而登高则是晚唐时期诗人流离途中所做,因此登高主要表现了诗人对于身世颠沛的咏叹。
这两首诗不单单是杜甫诗歌前期和后期的很好代表,还是唐代由盛转衰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唐王朝因为安史之乱而国力日衰的大背景。著名的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过,诗歌能躲过坟墓,
使伟大的业绩永垂青史,使英名代代相传。我还认为诗歌还是历史的留声机,能够反映小到作者的酸甜苦辣大到时代的荣辱兴衰。登高和望岳,反映的不仅仅是杜甫个人的生平,还更体现出唐朝这大时代的背景。
第二篇:望岳杜甫
杜甫《望岳》
李林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介绍的是唐代杜甫的诗歌。我们首先来看看近代名人对诗圣杜甫的评价:
“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朱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
一、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仕途坎坷,身经离乱。他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变,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被称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代表作品:《前出塞》 《咏怀五百字》《北征》《兵车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二、学习《望岳》
1、配乐朗诵: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写作背景:
这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3、这是一首五言律诗,由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句组成。分别从远望、近望、细望、极望四个角度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高大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赏图片)
4、解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达了作者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伟大抱负。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近代才有诗人黄莽(山水悟道)在《清晨登悬剑山》中写出“登高方始远,天地纳于心。”之佳句。
三、知识延伸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东岳泰山”的。还有两首写分别写“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望岳》(西岳华山)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望岳》(南岳衡山)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歘(xū)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
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恭闻魏夫人,羣仙夹翱翔。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四、英译
A VIEW OF TAISHAN
What shall I say of the Great Peak? The ancient dukedoms are everywhere green, Inspired
and stirred by the breath of creation, With the Twin Forces balancing day and night.I bare my breast toward opening clouds, I strain my sight after birds flying home.When shall I reach the top and hold All mountains in a single glance? 3
第三篇:杜甫望岳
杜甫《望岳》
望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