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代诗词中的叙述议论
一、叙述
叙述就是记述事情发展的过程和人物的经历。往往包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展过程,及其结果几方面。叙述要求清楚明白,通顺流畅,有主有次,详略得当,富于变化。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叙述的节奏比叙事性散文要快,主要是由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所决定,所以,表现出叙述的简约性、精炼性和跳跃性等特点。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也是很多的,主要有:《孔雀东南飞》、《花木兰》、《观刈麦》、《卖炭翁》、《琵笆行》、《长恨歌》等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破》就是一首以叙述为主的歌行体古诗(原诗略)。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
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
陆游的《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两句,就是诗人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二、议论
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进行评价的、论说,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观点、见解的一种
表达方式。。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议论也包含着揭示事物外在与内在,或者与它事物之间的哲理及其关系。也就是说,诗人对诗歌中的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
一览众山小的上一句在唐代,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议论,充满了哲理思想。
又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前四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四句,可以说都是议论的。但这些议论都是形象化的,所以读起来非常生动。
在宋代诗歌中,往往就有以议论为诗。如,元稹的《菊花》: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第一句写屋外所种菊花之,第二句写赏菊兴致之浓,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第四句道出了原委,表明了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可以说,诗歌赞颂了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
又如,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诗前四句主要是描写,后四句是议论。此诗在描写中透露出诗人对诸葛亮仰慕的心情。由于心情的迫切,所以一开头就提到何处寻。寻到后又感叹“自春”、“空好音”,流露出无可追攀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