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2年第05期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资源。搞活内部人才流动、盘活内部人才资源,是激发现有人才积极性、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需要,是走人才内涵发展道路的需要,是实现企业持续有效发展的需要。本文重点针对当前企业存在的人才培养与使用脱节、人才不足与相对饱和并存的矛盾,研究探讨创新人才流动配置机制、打破人才流动壁垒的有效措施,促进人才在更宽的范围、更大的空间、更广的领域发挥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坚持人才合理流向,实现人才流动与企业发展相协调
企业内部人才流动应当遵循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尊重人才择业自主权、尊重单位用人自主权的原则。要适应企业发展需要,明确人才内部流动合理流向,引导各类人才按照企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实现个人的流动愿望与企业发展需要的协调统一。一般意义
上,企业人才的合理流向通常是,由非主营业务向主营业务领域流动,由二、三线单位和岗位向生产、科研一线单位、基层单位和边远、艰苦单位流动,由经营管理岗位向专业技术岗位和技能操作岗位流动。要加强政策引导,完善配套措施,促进各类人才把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融合起来,到企业最需要的岗位去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二、健全人才配置机制,提升人才配置效率和质量。
强化组织配置职能作用。围绕企业改革发展总体目标,按照企业产业结构和队伍结构调整需要,充分发挥组织配置优势,提高人才配置效率。实行重点需求、重点保障,重点人才、优先配置。针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人才需求,完善统一调配机制,畅通人才配置绿通道,及时、高效保障人才需要。
发挥市场配置基础作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灵活高效的内部人才流动机制,健全各类人才信息库,完善人才信息网络,促进人才资源信息共享,积极举办多种形式的人才交流活动,公开招聘、双向选择,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为各类人才合理流动、施展才华提供舞台。
创新人才流动方式方法。突破制约人才流动“瓶颈”,变人才流动必须“转关系”,为调动、借聘、借用、人才输出、业务承包等多种方式,多形式、多渠道搞活流动。企业内部人才由机关向基层,由后勤向一线,由中心区域向边远地区流动,可不转行政、工资关系,采取借聘、借用方式使用。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挂职和对口交流,促进人才双向交流,实现人才优势互补。
三、完善岗位配置机制,实现人才岗位优化配置。
科学定岗定编。根据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队伍的不同特点,建立层级清晰、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的三支队伍岗位序列。按照先进实用和精简效能的原则,制订和完善岗位定员标准。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和生产组织形式,强化人才岗位分析,科学编制人才资源配置规划。根据企业发展定位和工作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岗位分布和结构比例。
实施竞争上岗。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实施竞争上岗,以岗选人,择优聘用,实现人岗匹配。健全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主要内容的岗位能力胜任标准,完善以业绩为导向、体现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办法,提高竞争上岗的公信度。建立健全竞争上岗长效机制,通过严格定员、规范竞聘,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健全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加强绩效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员工续聘、解聘、晋升、奖惩、淘汰的依据。完善职工退出机制,对未能竞聘上岗的职工,采取离岗培训、待岗、离岗休养、解聘等措施安置或分流,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动态机制。
四、坚持开发与配置相结合,提高人才资源盘活使用效益。
加大人才培训开发力度促进盘活。坚持培训学习与实践锻炼双轮驱动,加大各类人才开发力度,促进人才能力素质提升。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和企业发展需要,制定分类培训方案,采取不同方式,分期分批培训;采取挂职、轮岗、交流等多种方式,全面培养锻炼人才。注重把各类人才放到重大科研项目、重点研究课题、重要岗位上去锻炼,促进人才在实践中长知识、长才干。
合理拉开薪酬差距促进引导盘活。合理拉开一、二、三线之间,艰苦、边远单位岗位与生活工作条件较舒适的单位岗位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提高科研生产一线单位收入水平。设立一线岗位津贴、边远地区津贴和一线工作补贴,连续在一线岗位工作满五年的固定一级基本工资。
挖潜闲置人才资源推动盘活。针对学非所用、用非所长人员,制订个性化的开发配置措施,充分挖掘潜力。一线生产岗位的专业不对口的毕业生,可通过改培企业主体紧缺专业的办法,直接补充一线人才短缺。参加企业重点培训的人员及经过集中培训后的国际合作人才,及时调整到适合发挥作用的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益。
五、规范程序,加强监管,维护人才流动秩序。
要加强企业内部定员编制管理和人工成本管理,把规范人才流动与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统筹部署和运行。企业内部岗位出现空缺时,原则上先在内部调剂解决,内部挖潜无法满足需要同时符合引进条件的,可从外部引进。用人单位需要在企业范围公开招聘人才的,需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批准,统一协调进行。企业内部人才的调整配置应坚持以工作需要为主,充实基层,保证重点,加强科研和生产一线力量,注重发挥个人专业特长,适当照顾实际困难。企业内部跨单位的人才流动,由调出单位、调入单位商洽,根据管理权限办理流动手续。
(作者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党委组织部 编辑:武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