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旅游迅猛发展的当下,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沉淀和积累造就了青海省非常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但旅游伴随而来的一系列法律问题,使得我们不得不反省旅游业带给居民和地区的各种不利影响。通过对青海省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及对基础理论、相关法律制度研究问题展开分析,探寻出对青海省文化旅游产业相关法律保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青海省;文化旅游;资源;法律保障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1-0126-02
0引言
青海省其地理位置独特,历史的积淀,多民族文化的汇聚,造就了省内丰富的文化底蕴,但笔者发现,目前还没有较详细、完整的关于青海省文化旅游资源的种类、分布、开发、利用及法律保障方面的研究文献。
故本文在详细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青海省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的分类,探究其开发利用状况,并进一步将相关问题置于法学学科的研究视角下,以期解决文化旅游资源中出现的法律问题。
1青海省文化旅游资源调查研究
1.1青海省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烹尸学理上,关于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依据学者旅游学研究的角度,大体可将文化旅游资源分类如下:①人文旅游资源,即古今社会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具有旅游价值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包含文物古迹、民族风情、城乡风貌、现代设施、宗教文化、文学艺术和饮食购物①。②人文旅游资源是指以社会文化事务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有时也被称为人造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物古迹、民族文化及有关场所和有影响力的国际性体育和文化事件(简称重大节事活动)②。③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社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可以被旅游业所开发利用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主要包括历史古迹、宗教文化、节庆活动和主题公园③。④人文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人们前往的古今中外人类活动的文明成就和民族风貌,是人类创造的资源,包括文化遗址、古建筑、宗教信仰、民族民俗等④。⑤人文旅游资源包含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城乡风貌、现代设施、宗教文化、文学艺术和饮食购物⑤。
综合以上学说意见,从旅游学的角度结合青海省自身的文化旅游特点,笔者认为可以将青海省文化旅游资源分为5类,即历史古迹类、宗教文化类、节庆活动类、民俗风情类、饮食文化类。
一般车险买哪些险种1.1.1青海省总体概况
笔者通过资料了解到位于“世界屋脊”的青海省,省会西宁历来被看成青藏高原旅行的第一站,即必经
之路,其市内有东关清真大寺、塔尔寺、丹葛尔古城等景点。
1.1.2青海省文化旅游资源特点
(1)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青海省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富裕区,拥有独特的民族民俗风情、古朴神秘的宗教文化、风格别具的民族建筑工艺、风趣诙谐的民族婚俗、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风味独特的民族饮食。省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总量已达百项,分布于青海省各州、市、县内,由此可见青海省的文化实力。
(2)地方特浓厚。笔者从《舌尖上的青海》栏目中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青海省地方特美食,包含藏族主食糌粑、青海小吃酿皮、青海家常尕面片、青藏粮食甜醅、青海羊肠面、青海牦牛肉干、青海麦仁粥等。
除此之外,青海省内含藏、回、土等53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46.32%,多民族杂居的构成形态也使得青海省文化呈现出多元化格局,迸发出多元文化融合的勃勃生机。
(3)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密不可分。“2017中国·青海第八届老爷山花儿会”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天麒花儿步行街正式开启。此次花儿会将“花儿”作为文化的载体,使得游客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也感受到原生态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同月,“2017青海湖国际雕塑与大地艺术旅游季”在青海湖沙
青海省文化旅游资源调查研究及法律保障
钟洁
(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青海西宁810007)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藏高原生态文化为我旅游资源与政策法律保障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号:16BFX100)作为青海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发表。
【作者简介】钟洁,女,安徽淮南人,就读于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专业(不区分方向)。
文化旅游资源地理位置(所处州县)二郎神藏剑洞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切吉岩画切吉城址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阿达姆城遗址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更那寺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香达塔遗址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香日德城址张贤胜金泫雅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中国银行营业时间
表1文化旅游资源
岛景区开幕。以上活动均为自然与人文的结合。1.2青海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2.1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充分
在文化旅游开发上,省内有些文化旅游资源依然不为人知,游人所知的不过是类似于塔尔寺一类有名气的文化旅游景点,表1列举了人迹罕至的一些文化旅游资源。
表1中的景点分布在青海省各个州,列举的并不完全,通过数据调查,上述旅游资源的游客参观量远远不及湟中县塔尔寺的一半。种种原因造成空有资源却束之高阁,得不到充分开发。
1.2.2文化旅游资源利用不合理
从文化旅游的层次深度上来说,除了有研究目的的学者访学外,游客只是停留在走马观花的观光旅游形式上,游客所能了解的青海省文化底蕴并不深刻,游客被吸引的是这里独特的高原美景和藏民族风情,对于其他历史古迹或民俗活动大多被人们忽视。
青海省发展文化旅游存在管理不当的问题,比如长时间的修缮很容易造成资源的闲置和间接破坏,不仅无益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还会造成民族矛盾。利用的效度问题也会成为当前青海省发展文化旅游的瓶颈。
刘心悠和小女孩的故事是真的吗1.3青海省文化旅游保护现状
同青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样,青海省的很多人文景观也极为脆弱,如各处历史文化遗址、丹霞地貌等,对于文化资源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青海省各类文化旅游资源中不少鲜为人知,而且实行保护政策还要考虑到地方少数民族的利益,因此难度较大。
2对青海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的建议
2.1针对旅游开发层面的法律保障措施
2.1.1加强文化资源的内涵开发
目前,对于文化资源市场中具有文化特的旅游产品的开发还远远不够,把握青海省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明确保护与开发之间在环境法学原则上的“度”,强化文化旅游产品与
文化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等。当然,深度开发文化资源还可以推进人文资源精品化,在法律的框架下将民族文化资源当做一类品牌去经营。
2.1.2建立特化的旅游文化制度
在现有的社会制度下,通过对旅游文化能力和旅游文化产品进行授权,将旅游文化能力标签化,将旅游文化产品规范化。青海旅游中以其独具特的“星空”吸引了一大批旅游者,当下“星空之城”旅游列车即是将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文化开发方式。
2.2针对旅游管理层面的法律保障措施
从法律上而言,把某些遗产资源的旅游经营权或委托或授权或租让或合作或合股等双方可接受的方式,转让给企业,这并不违背现行的《文物保护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归国家所有”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关于“风景名胜资源属国家所有”的原则⑥。
2.2.1转变模式,科学管理文化资源
据走访了解得知,青海省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均是以政府为主导、市场需求为辅的模式进行管理的。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模式,由于资金、人力有限,对文化旅游资源难以进行系统的开发。由原来的控股经营转变为参股经营,不仅降低了投资风险,还可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2历史文化遗迹法律保护公司春节祝福语
保护文化资源的历史文脉,法律赋予了政府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权利和义务。对于青海省历史建筑密集的街区和具有显著历史风貌特征的区域,政府应制定专项法律法规,进行专项保护。妥善处理现代化建设和古城保护之间的矛盾,尽可能地保护历史文脉,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
2.2.3传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
正如生态环境一样,青海省的很多人文景观也极为独特、脆弱,如各处历史文化遗址、丹霞地貌等,对于文化资源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考虑到青海省各类文化旅游资源不少也鲜为人知,在这一角度上,不仅要加大宣传力度,在维护和发展的过程中还要辅以政策法规规范,保障文化旅游资源的均衡发展。
(下转第131页)
我们建议应紧密结合青海省的实际,尽快制定出台适合青海省省情的文化遗产地方行政法规。同时,青海省还辖有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等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这些地方完全可以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充分行使自治权,在自治条例及单行条例中规定具体而切实可行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遗产保护法规。
3总结
青海省作为“丝绸之路”“唐蕃古道”上一颗闪耀的明珠,开发自身文化旅游资源提升青海文化旅游水准很重要,但是在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遇到开发、发展、管理问题的时候,在“法治中国”的框架下,适时地通过立法、管理,使得青海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在国家法律政策光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注释
1〇白翠玲旅游学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77-782〇龚鹏旅游学概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107-108
3〇禧琳旅游学概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56-57
4〇杨建曾旅游学概论[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3:16
5〇张吉献旅游学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54
6〇王兴斌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管理模式的改革[J]旅游学刊,2002(5)
参考文献
[1]吴启焰,王兆杰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人文地理,2011(1)
[2]孙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
—以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责任编辑:陈泽琦]
5结论及拓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多,在家庭经济行为中对就业与教育和储蓄与投资这2个部分的投资会增多,其中家庭对个人的投资理财观念占主体。就高中生而言,已经逐步开始进入社会,必须具备“知识财富”和市场意识,在生活中要逐渐学会理财,学会把所学知识变成可用的财富和提升管理财富的能力。同时要完成学业,增强知识储备。对于家庭来说,家庭资金的管理与支配的优良决定着家庭的富裕程度。家庭需清楚了解理财的方式与合理的组合,达到最优的投资组合方式,对现有的资产进行合理化分配。
参考文献
[1]李保玉云南省小学生零花钱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4)
[2]刘广玲初中生零花钱运用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6
[3]吴辉年薪20万元低收入风险家庭5万元闲钱如何打理[J]理财,2016(1)
[4]百度文库零花钱不容小视[EB/OL]wenku.
baidu,2014-07-11
[责任编辑:陈泽琦]
(上接第127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