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幼儿教育中使用的利与弊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思想,其教育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尤其在当今世界,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国际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所以说,21世纪是高技术的竞争,在很大水准上是计算机知识、计算机水平的竞争。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为适合未来停息化社会的需要,从小培养幼儿对电脑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前,电脑几乎和电视机一样进入了绝大局部人的家庭生活,成为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同时成为了人们与外界联系的“好帮手”,电脑与现代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有人曾说:“幼儿掌握了电脑,就如同有了一把进入21世纪的钥匙!”
众所周知,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灬法与手段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作为信息时代有一个显著特征,即通讯技术高度发达、信息资源日新月异,这个特点极大的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和技术。信息技术的一些教育媒体,如:投影、电视、录像、计算机等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幼儿兴趣的优势,并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补充幼儿直接经验的缺乏,促使幼儿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所以,在协助幼儿获得知识和形成健康行为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能够使得手段使用与目标培养达到和谐、高效。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悄然挺进幼儿园是信息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当前幼教改革的需要。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使用
(一)、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就是研究信息系统,特别是研究信息与媒体的发展与设计问题,以提升传播效果与效率的一门科学技术。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智能化技术。
(二)、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使用
针对不同的定位,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使用大致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1、  教师教学工具。幼儿在老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实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
的教学服务。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手段协助幼儿学习,进一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幼儿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表达。从而更好地培养、提升幼儿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工具,主要是作为知识表现工具、师生通讯交流工具、测评工具、以及情景展示工具等,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将更加注重其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从课程目标出发,真正地把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之中。
2、  幼儿认知工具。幼儿作为主动的学习者,在信息技术的协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
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幼儿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课内与课外的知识、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促动幼儿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他们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二、信息技术使用在幼儿教育上的优点
《我国学前教育教学纲要》指出:“要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信息技术作为幼儿园辅助教学也具有十分突出作为幼儿园辅助教学也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
(一)、教学
1、  教学内容由抽象走向直观。
信息技术利用文字、声音、图形等多种途径充分刺激幼儿的眼、耳、手等各器官,大大改善了人脑获取信息的感官功能,促动幼儿记忆、思考、探讨等活动的展开,从而使教学内容的表现与获得从单调的文字形式转变为多种直观生动的形式。使教学内容的直观展示更为生动逼真,使学习活动摆脱了文字的平面化表达,扩展了幼儿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
比方在“人是怎样呼吸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互相摸摸胸腔在人呼吸时有什么变化,并说出感觉,因而知道了胸腔在随着呼吸的过程而持续起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运动呢?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我们设计了电脑动画来模拟演示,使幼儿知道了肺部的吸气呼气促使了胸腔的运动。有了感受的基础,又有了形象的媒体再现,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并获得了准确的知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让幼儿获得不易亲自感知或接触的经验,并将不能感知的事物放大、再现、模拟演示相关重要的过程,激发了幼儿的探索的欲望。
再如大班散文诗欣赏《秋天的雨》,散文诗欣赏教学时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同时也较抽象。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后,将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徐徐打开,一朵朵美丽的菊花盛开了,银杏变黄了,枫叶变红了,果子成熟了,诱人的糖炒栗子冒着香气,秋天的落叶慢慢地从树上飘落下来,人们忙着采摘果子。。。。。。在这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中,幼儿的注意集中,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把所听、所看到的秋天告诉大家。活动中有声有,情景交融,个个投入,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散文中所表现的意境,感受到了文学作品中的文字美。
2、  教学过程由共性走向个性。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幼儿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实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在这种整合模式下,老师和幼儿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协助下,分别实行教学和学习。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实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表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表现给幼儿。幼儿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实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实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表达,这样的教学气氛十分有利于幼儿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水平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协助幼儿学习,进一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人机对话”,实施个别化学习。幼儿可按自己的要求与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完全自主地利用软件实行学习。例如大班语言“小动物工作”,其重点是学习“因为  所以 ”的句式,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小动物、各种工作图片实行编辑、组合,同时配以音响效果,教学过程中使用视听与启发、讲解相结合,引导、启发幼儿思维。整个教学在教师自由灵活的调控中轻松实行,全体幼儿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幼儿操作的练习,采用人机交互的游戏形式协助幼儿学会句式,画面 上出现四种小动物和四种工作,幼儿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实行匹配,并说出原因,当匹配成功时计算机中的小动物就会把小朋友协助它到的工作顺利完成,同时还会得到小动物的赞扬,生动有趣的游戏情节使幼儿体验到了游戏的成功,树立了他的自信心,增强了他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活动中教师介入的减少,幼儿的独立性增强,幼儿能够通过视、听、触等感官接受信息并实行处理。在交互作用中,幼儿不但获得了知识上的互助,而且也获得了情感上的沟通。这种教学形式的特点是:信息技术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幼儿自主实行学习,学习内容和方式具有鲜明的个性。
3、  教学结构由“幼儿为主体”走向“双主体”。
信息技术进入教学领域后,教学媒体由作为教师的讲解工具转变为幼儿的认知工具。强调幼儿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要求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幼儿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一局部学民产目标和任务都要幼儿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幼儿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主体地位,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便如:在幼儿理解时钟的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整个过程游戏化,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教师通过实行了提示,让幼儿自己点击,幼儿就会发现时针、分针、秒针都动了起来,当指针停止时,教师按顺时针方向准确走过一分钟,与传统教学相比,用多媒体除了能观察时针的运动过程外,还能让幼儿感知一分钟到底有多长。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性的评议实行教学,幼儿就能在教学游戏中到答案,操作对于幼儿来说有互动性,通过点击画面中钟表的各局部都能得到闪烁回应,教学生动,引发了幼儿学习兴趣,激发了幼儿学习主动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孩子们都睁大眼睛想知道下面屏幕上会出现什么,在学习中都想自己去寻答案。整个活动过程不但让幼儿自主,而助让幼儿更加自信,孩子们乐于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形成“学中玩、玩中学”的气氛。
(二)、幼儿
1、  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幼儿年龄小,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的水准上受着兴趣、情感的支配。
如在传统的《理解钟表》教学中,幼儿通过自制表盘或实物演示来理解钟表结构,教师通过拨动时针演示其运动过程,因为教学方法单调,过程死板,不易引起幼儿学习兴趣,幼儿不能很好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给教和学增加了难度,我们从教学实际出发,利用多媒体自制了“理解钟表”教学课件。教学课件主体为一个卡通式表盘。(1)通过电脑操作点击表盘的各个局部可表达表盘各局部的形态和名称;(2)通过点击刻度,能够演示、讲解时针、分针、秒针的转动方向;(3)、在教师操作和演示课件过程中,幼儿还能通过提示语和画面,知道一分钟能做很多事情。教学中,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理解钟表,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由此证明,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把课堂气氛组织的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能使静态的物体和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直观、生动、形象。
科学技术的利与弊2、  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培养幼儿的思维水平。
想象是创造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思维、创造。把语言篇章表现出的意义化为自己具体形象的感受,化为语言水平。心理学家说过:“多变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我们在教学中充分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指导幼儿学故事做到图文并茂、形声相配。如在教学中班《三只蝴蝶》这个故事时,活动一开始,我首先入录音,让幼儿听故事,幼儿被故事中绘声绘的描绘所吸引,听的非常认真,随后我让他们谈通过故事知道了些什么知识,幼儿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的思考和回答,有的幼儿还实行故事情节表演,表演的生动有趣、逼真、形象、收获甚多。然后我又通过使用动画课件,让幼儿亲眼目睹了蝴蝶是怎样花、如何相亲相爱的来加深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而后让幼儿展开丰富的联想,听觉、视觉、感官的并用,有效地发展了幼儿的思维想象力。
3、  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培养幼儿的审美水平。
观察是幼儿掌握和表现物体形象的前提,信息技术教学使用的好,不但能方便教学,还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得心应手,灵活掌握,有利于突破教育活动的重点、难点,使教学面涉及更广,还能提升教学效果。如在绘画《美丽的风筝》时,假如没有直接观察,幼儿绘画时,无论老师怎样启发,都无法让幼儿想象出形态各异的风筝的。而当我们借助多媒体的功能优势实行教学时,这个重点、难点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首先,通过实物展台和电脑将形态各异的风筝表达在幼儿的眼前,是那么的神奇、有趣,使幼儿一目了然,再引导幼儿从审美的角度去观察风筝的艺术形象,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记忆表象,幼儿有了直接观看的愉快体会,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水平,绘画时就能轻松自如地、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作品。形态各异风筝就跃然纸上。
4、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鼓励参与,培养幼儿的创机关报水平。
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将静止的画面连接化、动态化、抽象的课题趣味化,这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新异刺激,能够使其充分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内在动机,在多媒体教学中假如积极引导,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既能调动幼儿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创造出崭新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景象,又能使幼儿开阔野,活跃思路,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
如幼儿在玩IBM电脑中“做小虫”的游戏时,能大胆想像,给自己喜欢的“小虫子:设计制作出不同数目的眼睛、尾巴、腿和触角。这种诸如“三只眼”、“八条腿”、“六只触角、十条尾巴”的虫子让幼儿感到非常新鲜,打破了现实生知中虫子只有“两只眼睛,两只触角”的固定模式,所以,幼儿的创造欲望会更增强烈。
5、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幼儿自信心的提升。
电脑活动真正表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能依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并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来选择游戏内容,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例如:在“沙箱”游戏中,幼儿先用直观的图案实行“城市”的组建,然后在熟悉游戏内容的基础上用抽象的标误会是一步建设“城市”的活动。幼儿不因为活动内容很难而产生恐惧感或厌恶感,反而在取得点点成功后能产生再试一试的强烈愿望。这种收获是其他教育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所以“电脑游戏让幼儿产生了更多的微笑”。
三、信息技术技能知幼儿教育上的弊端
1、  在教学中,一定程序上无视了师生间的互动关系,削弱了传统教学中的语言和情感
交流的优势。因为教师对信息技术不熟练和课件设计存有问题,导致课堂上出现教师忙于操作计算机,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情况。
2、  过于追求信息技术效果,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在课件制作中,很多教师为了追求动
画效果,结果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
四、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使用应注意的方面
信息技术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特的魅力,促动派了教学形式的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但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多媒体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媒体手段,而要与传统的手段有机结合,应该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媒体,从而优化教学活动,使幼儿在最正确的学习条件下实行学习,切不可牵强附会,搞形式上的多样化而滥用现代化教育媒体。
2、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坚决克服重教轻学、以教代学的倾向,始终突出幼儿的主体性,着重于激发、促动指导幼儿的学习,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必须依靠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把自己的教学策略融于课件合理使用的过程中,同时人机交互并不能取代教师与幼儿间的交互作用,在教学中仍应注重表达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和内容,该用时慎重选择应用,力求做到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不必要的媒体最好不要出现,以免干扰教学重点和难点,占用教师必要的讲解、幼儿的思维活动时间,有时活动中穿插几幅图片、一段动画就能很好地解决了该活动的问题。
4、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辅之信息技术,在发展感官的活动、操作活动及社会实践性活动中即是如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
总之,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异刺激,可使其充分集中注意力,增加幼儿学习时机,有利于突破教育活动的重点、难点,能使幼儿在可视的、直觉的和愉悦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在活跃的气氛中发展思维、在积极并主动的状态中提升多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