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姓氏家谱研究
(王炜常  萧山图书馆特聘学者  311200)
(一)姓氏、家谱研究方兴未艾:
  官修地方志,历来把姓氏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南宋•嘉泰《会稽志》收载了越地21姓:、荣、、兹、、资、、钟离、康、庄、阚、、摇、。萧山占了其中13姓(姓下加“—”者)。
民国时期,乡贤来裕恂独力修撰的《萧山县志稿》中,据当时所存家谱,写入16姓,并注明各姓始迁祖及其始居地:孔、来、汤、黄、虞、谢、瞿、朱、华、何、骆、孙、韩、赵、章、田。
1987年8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萧山县志》,介绍了万人以上的大姓15个:王、孔、朱、李、来、陈、沈、张、俞、、高、黄、章、韩、楼。
2001年11月,方志出版社出版的《萧山市志》(简本),复收姓20个:王、孔、田、孙、朱
、汤、李、陈、来、沈、张、金、周、俞、赵、、高、韩、楼、瞿。
此外,已编成或待编的萧山镇志、村志,都列有姓氏一项。
有条件的聚族而居的村庄,已启动续谱工程。
若把视野扩大一点,一批一批海外游子来大陆寻根,仅1999年到河南的就达10万人。据专家统计,100个大姓中,有73个根在河南。近期,笔者也曾接受了吴、沈、郑、屠、黄、蔡等姓的后裔寻根咨询。
谱牒学研究的文章在报刊上屡见不鲜。介绍姓氏源流的专著出了一本又一本。
原先珍藏于民间的、秘不外传的名人家谱陆续显山露水,公之于众:书圣王羲之,诗圣杜甫,名将周瑜、狄青,名臣范仲淹、包拯等等,等等。
这一切,充分说明姓氏、家谱的研究方兴未艾,它的价值:寻根问祖,敦伦睦族,促进民族团结、国家团结,建立和谐社会,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不容低估的。
(二)萧山姓氏、家谱知多少?
姓是血脉的延续,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
氏是姓的衍生、分支,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至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宗法制度的崩溃,姓和氏已趋一致。
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在姓氏的传承中得以体现。
全国有11939姓。第一个姓——风,出现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
萧山有564个姓(据1994年底常住户口),比成书于北宋初期的《百家姓》还多53个。其中超过万人的有丁、王、孔、方、冯、孙、朱、许、汤、杨、来、李、陆、陈、张、吴、何、汪、沈、金、周、胡、赵、俞、施、倪、、高、钱、黄、章、韩、傅、楼、蔡、戴等36个。
家谱是姓氏的载体,记录着一姓的世系、该姓人物的事迹。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实物家谱,保留在传世的甲骨文中,距今约有3200多年。
又因中国的传统是聚族而居,所以家谱是村落的历史。
全国家谱有42993部。据不完全统计,萧山现存家谱有339部,保藏在萧山档案馆、图书馆、文管会、方志办、地名办的仅27部,民间收藏的有74部。浙江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山西社科院家谱资料中心保存着156部。别省、别国也有少量收藏。
家谱的编修时间越早,资料越可靠,如成书于清•乾隆时期的6部家谱:王、吴、金、章、鲍、瞿。
凡族中出过进士、举人、贡生,并由其主修的家谱,比较而言,差错就少,如:王、孔、毛、田、任、汤、汪、来、李、周、顾(长潭)、郭、、屠、黄(埭上)、韩(湘南)、楼、瞿等家谱,世系清楚,记事翔实,间有考证,质量均属上乘。
  () 萧山土著居民去何处?
    何谓“土著”?意即世居本地的人。唐•颜师古云:“言著土地,而有常居。”(《汉书•注》)
朴有天女友朴嘉熙据湘湖北岸的跨湖桥遗址和下孙遗址出土的文物,证明8000年前,这里已有人类活动,主要从事狩猎。
专家们认为,在距今9500年至8000年的漫长岁月里,湘湖地区森林火灾频起;在距今6500年前后,又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海侵。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导致相对低洼地的积水,沦为沼泽。之后,海水又逐渐淹没了沼泽地,使我们祖先失去了生存环境,迫使他们向南方迁移。当然,那时姓氏尚未产生——姓氏产生于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
20多年来,我用业余时间断断续续地跑了两宋以前就存在的200多个聚落,浏览了150多部、1000余册各姓家谱,发现自春秋至南北朝,萧山这方美丽、富饶而又饱经沧桑的土地上,先后生活着施、朱、陈、夏、许、孙、郭、戴、白等人。他们可以说是萧山的土著,其代表人物为:
西施:春秋末期苎萝山下卖柴人的女儿。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在其居地设苎萝乡•西施里(今属临浦镇)。
朱隽:因军功拜右车骑将军,封钱塘侯,东汉时定居余暨,为今衙前镇翔凤村朱姓人的始祖。
陈荅:三国•吴枢密院事陈筒长子,天乐郗坞(今属进化镇)陈氏始祖。
夏方:西晋•永兴人,孝子。北宋•太平兴国三年,萧山设夏孝乡,以纪念其孝行。
许询:东晋•会稽内史许归次子,萧山许氏始祖。
孙处:东晋•永兴人。后随南朝宋武帝刘裕镇压孙恩、卢循义军,因军功受封振武将军、龙骧将军,赠交州刺史。
郭世道(一作“世通”)、郭原平父子,南朝宋•永兴人,居独枫里(后改孝行里,今戴村镇张家弄村)。
戴僧静:永兴人。南宋齐•淮南、高平太守,谥号壮侯。
白敏:永兴人,居孝悌乡•白墅里。南朝梁•平北将军。
(四)各姓缘何迁萧然?
探究各姓迁萧山原因,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
萧山是个好地方:会稽、龙门、天目3山如苍龙般地从四方迤逦游来,浦阳江、西小江、南
门江及其支流犹如人体血脉,流淌于田畴间,湘湖、白马湖镶嵌于城西,莹莹碧水象两块翡翠。
我们的祖先依山傍水,筑宅定居,从事农耕,繁衍生息。
萧山是美丽的,萧山人是勤劳的,历代诗人为它献上形象而精彩的佳句:
“一县繁花香送雨,五株垂柳绿随风。”——唐•方  干
“十里水边山下路,桃花无数麦青青。”——宋•姜白石
“夜灯机杼声连屋,春雨桑麻绿遍村。”——元•贡性之
“岸岸花欹屋,村村树拂楼。”——清•潘  耒
再加上地广人稀,民风淳朴,自然成为官吏隐居颐养之地,灾民的避难谋生之所,拓展家族者的创业新区:
唐•乾宁、光化间(894—900),淮南节度使丁璞(山东临淄人),避黄巢乱,携眷隐迹凌溪之南(今戴村镇丁村)。
唐•天复元年(901),汝阳郡王李琎4世孙庶,自陕西凤翔避难南来,流寓绍兴锦鳞桥,卒葬天乐。其次子继宗为守父墓,遂定居天乐(今所前大小坞村)。
五代十国时期,钱鏐麾下战将、兵部尚书楼晋(义乌人),见仙岩山如虎之踞,州口溪如龙之蟠,便于此定居发族,之后蔚为大姓。
北宋末年,宰相韩琦曾孙、饶州(今江西上饶)知府膺胄(河南相州人)随驾南来,安家于湘湖之南(今义桥镇峡山头一带)。这里“南列寿山,北枕湘湖;西环渔浦,东瞻文笔。”而且交通便利,“当其时,一以勤王,而江干之小舸易达京畿(杭州)。”与其他朝臣不同的是,膺胄忧国忧民,时时想着报效朝廷。
南宋•绍兴年间,绍兴太守陈守迎“因爱萧山山佳水秀,民风淳厚”,年老卸任之后,不愿再回故乡东阳,便择塘里住了下来。“其后家益大,子孙益繁”,便名居地为塘里陈(今属新塘街道)。
南宋初,伊洛(今河南洛阳)人沈文锡,任秘书省正字,与其上司秘书少监秦熺(秦桧养子)不和,为免遭其害,预先把家眷迁至长潭七都一山村中(今戴村镇沈村)。
南宋时,省元王性(山东莘县人)扈驾南渡后,“因恶秦桧之奸,避居萧邑之苎萝村(今临浦镇大庄桥一带)。”
南宋时,“奸臣秦桧议和误国”,节度使郁绵,自河南隐迹余杭良渚。至元朝,其曾孙明笙,再迁萧山“地势宽平,龙脉峥嵘”的燕窝山下(今戴村镇郁家山下)。
南宋•嘉熙间,端明殿大学士张称逊,“性耿直,不附权贵,因与贾似道(理宗贾贵妃之弟,右相)有隙,遂谢事归。”隐居萧山崇化里(城南)。以上种种表现了迁徙者的志节,对权臣误国的鞭挞。
元初,南宋监察御史屠子茂曾孙缉,自诸暨紫岩琴坞,途经萧山,见“其山(苎萝山)矗矗,其水(浣纱溪)潆潆,其地(苎萝村)若云蒸霞蔚”,遂迁居苎萝乡之界塘(今属临浦镇)发族。
元末,富阳龙门孙氏从三、从八二公,“游至萧邑地(今浦阳镇桃源小湖),见其山明川秀,土厚泉长,居民鲜少……”遂卜宅定居。……
莅政萧山,埋骨任所;赴任或经商途径萧山,殁而葬焉。他们的子孙便筑屋守墓,成为萧山
人:
南宋初,婺源人朱槔随高宗南迁,任萧山县主簿,其裔后迁萧山。
元•大德年间,金华人韩逊之,任萧山县县尉。晚年他对儿子说:“萧山人民德我,吾亦不忍去。吾殁,尔毋返吾骨于婺(金华)。”
元•至正八年(1348)进士於善(西安原冶人)任杭州府推官。至正十一年(1351)调萧山县县尹,“兵燹不归”,其裔定居于楼塔、义桥、浦阳一带。
元•大都宛平(今属北京市丰台区)人赵诚,“以进士官萧山县主簿,有惠政,殁而葬焉,子孙依墓者奠居大弄里(今属城厢街道)。”
南宋•嘉泰二年(1202),河南鄢陵人来廷绍(1150—1202),以直龙图阁学士、宣奉大夫出知绍兴府事。岂料未到府治而病逝萧山祗园寺。其长子师安葬父于湘湖东岸,自己为守墓而筑屋冠山南麓(今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道)。
南宋恭圣仁烈皇后父(齐王杨忠)、兄(冀王杨次山)埋骨钱塘江南岸的杨岐山麓,族人守墓,定居萧山。
南宋时,汤思退(处州青田人)出知绍兴,在夏孝乡河斗里(今属长河街道)建立别墅,后裔遂定居该地。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义乌商人虞芽,携眷避难杭州,途中病逝迥龙山。其子元亨、元贞葬父于山之南坡,兄弟俩则筑室守墓于此(今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
入赘是一种迁徒方式,自己不必营建住宅,购置土地、家什。
北宋初年,诸豪自开封南来,入赘山阴天乐(今诸坞)潘氏。
北宋•咸平年间,富阳人倪源入赘桃源(今后倪)韩氏。
南宋•建炎三年(1129),为避兵乱,淳安人郭绵迁诸暨直埠马坞,元后,马坞人郭完(1187—1246)再迁萧山,入赘九都卜家(今属河上镇)。
元朝时,四明史弥远(宰相)5世孙、朝奉郎公亨,为避兵乱,入赘天乐(今欢潭)田氏。
元朝时,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7世孙寿,为避战乱,自婺源入赘萧山城东金氏,居地今称朱家坛(属新塘公社)。
洪武间,绍兴下方桥人徐本一,入赘城北塘湾闻氏。
明•洪武间,郑禘自萧山县城入赘山阴天乐山栖王氏。
明•成化间,安徽黟县人汪煦入赘闻堰(今东汪)韩氏。
等等。
(五)萧山各姓来自何地?来于何时?
萧山各姓以来自古越地为最多。
吴、越之战前,古越疆域为:
南至句无(诸暨和义乌交界处),北至御儿(桐乡西南);东至于鄞(宁波鄞州),西至姑蔑(衢州龙游)。
吴越之战后,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并向北扩张,一度称霸,其疆域为:今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部,浙江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