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    3 (含答案)
班级: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    1 4 题。( 14 分)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 《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
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①,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③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
焉;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
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 ①青:靛青②蓝:蓝草
③輮( r ó u : 通“揉”,使木弯曲以造车轮等物。
1.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4 分)
1)无冻 馁之患矣
2)不必若余之 手录
3送马东阳马生序翻译)輮使之 然也
4)虽有槁暴
2.翻译以下两个句子。(
4 分)
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 ”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分两处)。(    2 分)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 1)甲乙两段的写作手法有共同点,    都用了    手法;从所讲的道理来看,
都强调了学习需要    。此外,甲文中指出如果太学生学无所成,肯定不是
    ”,乙文中指出君子要广泛学习,    不断反思, 以达到“   
的目标。( 4 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短文,完成    14 。( 12 分)

1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书。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
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匡衡勤学》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 分)
1)无从 致书以观    2)余因 得遍观书
   
3)主人 怪    4)遂成大学
   
2.下列 “而” 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 分)(   
A.有烛 而不逮    B .以书映光 而读之
   
C.由是则生  而有不用也    D .鸣之 而不能通其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段选文的感受。(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
1-5 题。( 18 )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李光地字晋卿。年四岁,能以炭摹地上灯字影。稍长,力学,有通才。尝举家陷贼,
挟以邀金,欲杀者屡,终不惧。间即取书读,贼大奇之。其伯父日燝①,募死士袭破贼寨拔
以归。光地少无声之好,衣食裁取粗给,经年不奏丝竹,门馆寂寥,无有私谒。
(《安溪县志》)
注: ①日燝,李光地伯父的名字,燝,音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