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劳动价值的诗句
【篇一:体现劳动价值的诗句】
内容摘要:“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中国诗词从其产生伊始,就描绘了劳动人民以辛勤劳动为荣的精神风貌,强调劳动者的协作精神,赞扬了劳动人民团结互助的美德,弘扬艰苦奋斗与勤俭节约的精神,“俭以养德,奢必丧志”等许多优秀诗句成为我们人生修养和社会进步的信条法则与警策箴言。
中国论文网 /9/view-6239569.htm
关键词:古典诗词 价值观 解读
在“不学诗无以言”的古代文化中,诗词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是陶冶人们性情的精神食粮,是修身格物的教材[1]。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表达了诗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反映了诗人们强烈的荣辱价值观念,具有“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社会功能。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以勤于劳动、勇于拼搏、敢于奋斗、乐于奉献为荣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一种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团结友爱、勤俭节约的民族品性,凝结
为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壮大的血脉之魂。这种民族品性在源远流长的古典诗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反映和浓墨重彩的展示。
一.“昼出耘田夜绩麻”――以辛勤劳动为荣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中国诗词从其产生伊始,就是从描写劳动人民生活、抒发劳动人们情感、歌颂劳动人民品质开始的。《诗经》中的很大部分是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有的歌颂农业成就,赞美物产丰盛、作物丰收,如《周颂》中的《臣工》、《隐嘻》、《载芟》、《良耜》等;有的描写欢快的劳动场面,如《周南????苡》;有的描写劳动生活的繁忙,如《豳风??七月》等,这些诗都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以劳动为荣的优良传统。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亦是一篇反映劳动生活的佳作,表达了采莲人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以朴素的语言和淡雅的笔调,描绘隐居的劳动实践、生活情趣和田园风光,抒写劳动时的真切感受与体验,表现了参加劳动的快乐,同时对农业劳动的艰苦亦有反映。如《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指出人生应该把谋求衣食放在首位,要想求得身安,就必须亲自经营衣食,这
对儒家轻视劳动的思想是个突破。南朝乐府中多有反映农村妇女劳动生活的诗,描述了江南广大农村妇女辛勤劳碌的情景,赞扬了农家妇女对劳动的热爱,如《子夜夏歌》、《采桑度》;北朝乐府民歌则更多地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勇武刚强的性格和奋勇争先的豪迈气概,展现了北方劳动人们勤劳勇敢、积极进取、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如《陇上歌》、《李波小妹歌》、《木兰诗》。
自唐宋以来的诗词作品中,亦不乏大量赞美劳动、反映艰苦劳动生活的佳作,如诗仙李白的《秋浦歌》描写了冶炼工人在月夜劳动的情景,展示了他们的豪迈气概,饱含着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诗豪”刘禹锡的《插田歌》以俚歌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展现了农民劳动归来时村落里宁静平和而又涌动活泼的气氛,刻画了农民朴野乐天的性格特征;南宋诗人翁卷的《乡村四月》、词作家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等都描绘了农事繁忙、紧张有序、欢快活泼的劳动情景;南宋中兴诗人范成大的“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七),农夫锄草,农妇搓麻,从早到晚,男女老少没有一个闲人,连不会耕田织布的小孙儿,也在初夏桑叶茂盛的树阴下学着种瓜。“童孙”、“学种瓜”这一典型的描写,不仅具体形象地表现农村大忙,也反映了农村儿童从小热爱劳动,天真活泼,自然纯诚的特点。[2]
《诗经??魏风??伐檀》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获的诗。全诗用三个章节向剥削者大胆地提出质问和抗争:奴隶主“不稼不穑”,家里的粮食却堆积如山;“不狩不猎”,却野兽挂满庭院。“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两句辛辣地讽刺了奴隶主是一伙尸位素餐的吸血鬼和寄生虫。《诗经??魏风??硕鼠》里更把不劳而获者比喻成贪得无厌、硕大无比的老鼠,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剥削者的蔑视和愤恨,北宋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陶者》中“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以及张俞《蚕妇诗》中“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都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无情了嘲讽了那些不劳而获、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人,反映了古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价值观。
二.“相助力耕岂有偏”――以团结互助为荣
人们平时常说的“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人心齐,泰山移”等谚语,说明团结互助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处理人际关系和发挥体优势的重要道德准则,是华夏社会和炎黄子孙繁衍生息、繁荣昌盛、稳定统一的宝贵精神力量。[3]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和劳动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形成了一种“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就是主张从集体利益出发,同甘共苦、团结互
有关劳动的经典古诗助、共克时艰、众志成城。《诗经??国风??秦风》中的《无衣》写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从穿衣到赴敌,赞扬了战士们的友谊,表现了他们克服困难、互相鼓励、团结互助、同仇敌忾、齐心备战的情景,真实感人,慷慨雄壮。晚唐诗僧贯休在《春晚书山家屋壁》里写道: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这首诗描写了在景秀丽、物产丰盛的环境里,村民们没有倚强凌弱,没有尔虞我诈,过着“无相侵”的睦邻生活。北宋诗人王禹??曾写过五首《畲田词》:“大家齐力斫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其一);“杀尽鸡豚唤??畲,由来递互作生涯”(其二);“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其四),这些朴素清新具有民歌风味的诗句,生动地记录了山区刀耕火种的情景,赞扬了劳动人民团结互助的美德。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竹枝歌》:“莫笑楼船不解行,识侬号令听侬声。一人唱了千人和,又得蹉前五里程”(其一),这首诗反映了纤夫劳动的场景,强调劳动者的协作精神,纤夫中一人发号命令以便协调动作,纤夫们则一边哼唱着劳动号子,一边一起用力拉船,因此楼船得以前行。[4] 在团结互助的基础上,要互相提携,共同进步,唐代诗人杨敬之的一首著名的诗: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从此“不藏人善”、“逢人说项”成就了杨敬之提
携后辈、助人为乐的美名。打破了“文人相轻”的恶习。要团结互助,必须宽容谦让,融洽相处,不必斤斤计较,相传清朝大儒曾国藩在给其弟曾国潢的家书中,用诗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邻里相处的看法:“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团结互助的对立面是损人利己,五代时间诗坛奇才孟宾于的 《公子行》:“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诗歌描写了一帮游手好闲、衣着奢华的贵族子弟,纵马狂奔,兜风赏景,放荡游乐,踏烂了无数的麦苗,他们任意糟蹋庄稼,为害农民,行为极端骄横和恶劣,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令人不齿。
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艰苦奋斗为荣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通常把艰苦奋斗精神内涵理解为“勤”与“俭”。中国传统经典著作甚至可说都是“艰苦奋斗”教材。孔子是把“俭”和“温良恭让”一同列为基本的道德准则的。清人朱柏庐《朱子家训》中的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万口传诵。[5]正因为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中国人形成了一种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把是否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作为一以贯之的荣辱心理,并将其立为民族兴衰、国家成败的根本。
陶渊明在他的《劝农诗》中写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宴安自逸,岁暮奚冀!儋石不储,饥寒交至,顾尔俦列,能不怀愧”,告诫人们要勤于劳动,不要贪图安乐;中唐大诗人白居易“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观刈麦》)刻画了农民对辛苦耕耘即将喜获丰收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李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锄禾》)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勤俭箴言;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全诗采用对比的手法,劝诫人们要饮水思源,珍惜劳动成果。
相对于劳动人民的艰辛和困苦,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奢侈浪费、穷奢极欲、坐享其成则成了广大诗词作者们鞭笞唾弃的对象,他们对统治阶级的贪婪、荒淫、奢靡和浪费给予了无情的揭露与痛斥。唐朝诗圣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绝句》)等都是对统治阶级贪图享受、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强烈斥责;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咏史》通过对前朝历史的总结,发出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警策,言犹在耳,振聋发聩。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写到:“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借六朝皆因骄奢淫逸而相继覆亡的历史,发出了对统治阶级奢侈误国的慨叹,告诫人们要以史为鉴,深刻汲取历代王朝因沉湎享乐荒淫奢侈而亡国的沉痛
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