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50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康祭酒赴轮台
曹唐
灞水桥边酒一杯,送君千里赴轮台。
霜粘海眼旗①声冻,风射犀文甲缝开。
断碛簇烟山似米②,野营轩地鼓如雷。
分明会得将军意,不斩楼兰不拟回。
[注]①海眼旗:“海眼”是一种双圆状的防守型军阵,而不同的军阵则是受不同的军旗指挥,所以指挥“海眼阵”的军旗被称为“海眼旗”。②山似米:唐代常常以“米”喻雪或霜,故此处“山似米”指远山如雪。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灞桥点明送别的地点,“千里”写出轮台的遥远,流露出对友人路途安全的忧虑。
B.颔联写轮台环境之恶劣:风吹霜冻的海眼旗的声音,是听觉描写;风透过盔甲缝隙刺入肌骨,是视觉描写。
C.颈联将视角转向远方,远处的沙漠中燃起簇簇狼烟,山上覆盖着皑皑白雪,为描写战争提供了背景。
D.“鼓如雷”,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战争的激烈程度,进一步渲染出轮台的危险环境。
2.这首诗尾联和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的三、四句在内容上有相似之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B
2.①本诗尾联直抒胸臆,清楚地领会了将军的意思,不消除边关的战乱不会返回家乡。②王昌龄诗的后两句借景抒情,战斗中,大漠风沙磨穿了身上金属盔甲,但是不打败外族侵略是不回家乡的。③两首诗都写出了边关将士们的豪壮的英雄本,体现出保家卫国的英雄情怀。
【分析】
B.“风透过盔甲缝隙刺入肌骨,是视觉描写”说法错误。“风射”的意思是“风劲吹”,“犀文甲”是指犀牛皮制的铠甲。“风射犀文甲缝开”是指风透过盔甲缝隙刺入肌骨。寒风凛冽,穿透盔甲,直刺肌肤,甚至让人感觉寒风渗进了骨里,这是触觉描写,不是视觉描写。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诗尾联“分明会得将军意,不斩楼兰不拟回”中,“楼兰”是汉时西域国名,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这句诗是写战士们清楚地理解了“将军意”,不消除边关的战乱就不会返回家乡。这是使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抒发出战士们对胜利的渴望和必胜的信念,表现出边关战士的豪迈英勇和极强烈的爱国热情。
王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指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这两句是用了借情抒情的手法,用“黄沙”二字,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黄沙弥漫、烟尘四起、边关荒凉、沙土漫天……战斗中,大漠风沙磨穿了身上金属盔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但尽管如此,战士们依然抱着不打败外族侵略就不回家乡的信念,“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因此,本诗的尾联和王诗的三、四句都写出了边关将士们不获取胜利就不返回家乡的决心,以及他们不惧牺牲、豪迈雄壮的英雄本,表达出战争必胜、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和崇高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蚕麦二首(其一)①
苏辙
疏慵自分人嫌我,贫病可怜天养人。
蚕眠已报冬裘具,麦熟旋供汤饼新。
撷桑晓出露濡足,拾穗暮归尘满身。
家家辛苦大作社②,典我千钱追四邻。
(注)①苏辙晚年因政见与当政者不和被免官赋闲在家,还曾一度被褫夺俸禄。一家老小主要靠种地为生。此诗即写于这一时期。②社:此处指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八月,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祀土地神报谢。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风格清淡,既无华丽辞藻、难解词汇,又能对仗灵活、格律工细语言驾驭纯熟。
B.首联说因为自己的懒散招致别人的嫌弃,好在老天有眼还肯眷顾我这贫病之人。
C.有关劳动的经典古诗颔联写蚕吐丝作茧,冬裘已备,麦子成熟新汤饼可供食用,表达了衣食不愁的喜悦之情。
D.颈联表现了劳动的艰苦辛劳。农人早出采桑,露水湿足;捡拾麦穗,日暮方归。
2.本诗衔接自然逻辑严谨,体现出七言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B
2.本诗首联以“天养人”为起句,点出丰收的自然前提。颔联紧承首联写丰收的成果。颈联话锋一转,从天助写到自助,即要想取得丰收的成果也离不开人的辛勤劳作。尾联写面对一年来得之不易的大丰收,自己借来千钱也要参加四邻乡亲举办的秋社祭祀活动,表达对丰收的欣喜之情,到此全诗达到了结构上的圆合。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
B.“因为自己的懒散招致别人的嫌弃”错,原文是诗人“自分”也就是自认为别人嫌弃自己,而非是自己真的懒散。从苏辙当时所处的被朝廷贬官甚至被褫夺俸禄的政治环境看,这里的“嫌”所表达的应该是政治上的牢骚和不满,此句中既有讥讽也有自嘲。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结构特点的能力。
首联“贫病可怜天养人”是“起”,作者感慨好在老天有眼还肯眷顾我这贫病之人,点出丰收的自然前提。
颔联紧承首联写丰收的成果。蚕吐丝作茧,冬裘已备,麦子成熟新汤饼可供食用,表达了衣食不愁的喜悦之情。
颈联表现了劳动的艰苦辛劳。农人早出采桑,露水湿足;捡拾麦穗,日暮方归。颈联话锋一转,从天助写到自助,即要想取得丰收的成果也离不开人的辛勤劳作。
尾联意思是家家都不辞辛苦大办一年一度的秋社祭祀活动,庆祝来之不易的大丰收;面对如此热闹的庆祝场景,诗人自己虽然贫病不堪,但也要借钱来买贡品像四邻那样献上诚心。表现了作者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到此全诗达到了结构上的圆合。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林则徐
敦煌旧塞委荒烟,今日阳关古酒泉。
不比鸿沟分汉地,全收燕碛②入遥天。
威宣贰负陈尸③后,疆拓匈奴断臂④前。
西域若非神武定,何时此地罢防边?
(注)①林则徐在1840年9月被革职问罪,充军伊犁,1842年10月抵达嘉峪关。嘉峪关为长
城西端防守要塞,也是明清以来西北交通要道。②燕碛:代指关外西域之地。③贰负陈尸:贰负是古代神话中大逆不道的神,人面蛇身,因杀了自己的同类,受到黄帝惩罚,变成干尸。④匈奴断臂:汉武帝采用联合乌孙、“断匈奴右臂”的计划,统一了西域。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思接古今,直接引出重镇敦煌和已废弃的旧塞阳关,营造了沉郁厚重的历史沧桑感。
B.颔联叙中带议,嘉峪关绝不能与鸿沟相提并论,早在汉武盛世,西域即已列入华夏版图。
C.颈联巧用典故,歌颂了华夏民族文治武功的文明气象和汉武帝开疆拓土一统天下的业绩。
D.作为客中赠别诗,诗人立马嘉峪雄关,追古思今,浮想联翩,悲怨陡生,艺术感染力强。
2.本诗题为“出嘉峪关感赋”,诗中表达了哪些“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
【答案】
1.D
2.①抒发深沉悠远的家国情怀,他驻足嘉峪关,抚今追昔,深为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而担忧;②礼赞华夏文明的悠久,他借用贰负作恶被诛的典故,歌颂华夏民族文治武功的文明气象;③缅怀汉武大帝的丰功伟绩,他引经据典,盛赞汉武帝重用贤臣统一天下的雄才大略;④表达对国家中兴的殷切期待,他借古抒怀,期盼道光皇帝能振作精神,励精图治,重振国威。(答对三点即可)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的赏析能力。
D.“客中赠别诗”错误,由本诗的标题及全诗的内容来看,应为咏史怀古诗,且“悲怨陡生”的说法也不准确,这首诗的情感是昂扬高亢的,抒发的是真挚炽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分析能力。
首联“敦煌旧塞委荒烟,今日阳关古酒泉”中作者驻足嘉峪关,追述古今,由边塞之思,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作者虽然被革职问罪,充军伊犁,但仍心怀天下,表现了作者为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担忧的感情。
颔联“不比鸿沟分汉地,全收燕碛入遥天”写嘉峪关绝非楚汉相争的鸿沟,把关内关外分成两半。早在两千年前的汉武盛世,关外的土地——无论是浩瀚无际的戈壁,还是大雁停留的浅滩——全都属于中国辖管,表现作者对悠久的华夏文明的赞颂,歌颂华夏民族文治武功的文明气象。
颈联“威宣贰负陈尸后,疆拓匈奴断臂前”,作者此处用典,用具体史例,进一步歌颂了汉武帝开疆拓土的业绩。汉武帝不因李广利伐大宛,取“天马”,“尸首枕籍”,损失惨重而改变开疆宣威的初衷,终于实现了张骞提出的联合乌孙,“断匈奴右臂”的统一西域的计划。作者由此盛赞汉武帝重用贤臣统一天下的雄才大略和治理成效。
尾联“西域若非神武定,何时此地罢防边”在盛赞汉武帝重用贤臣统一天下的雄才大略和成效
的同时,通过“何时此地罢防边”,借古喻今,含蓄地表达了盼望道光皇帝发扬汉武帝的精神,不因战事暂时失利而气馁,要重新振作起来,抗敌御侮,处变不惊,励精图治,宣扬国威的迫切心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戌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门沉沉按歌舞”指朝廷的权臣、重臣已经忘怀了国土沦陷的现状,此处“朱门”代指权臣贵族,写权臣们好像沉醉得很深,“按”字很好地写出重臣不以国家为重,唯知作乐的情形。
B.“戌楼刁斗催落月”,一个“催”字,下得何等急促,一句“壮士心”,写得何等赤诚。在这急促催月的刁斗声中,隐含了壮士们盼望杀敌立功,尽快结束这种枯燥无味的生活,早日回归久别的家园的迫切心情。
C.“中原干戈古亦闻”,诗人展现了一幅遥远浩瀚的历史背景图;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古代中华儿女为了抵御外辱,曾经在这里浴血奋战。
D.这首诗既有生动的描写,丰满的形象,也有充沛的感情,深刻的思想。语言精练自然。行文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2.《关山月》短短的十二句七言诗里面,描绘了许多对比鲜明的情景,请结合诗歌任选两处进行赏析。
【答案】
1.D
2.①“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深宅大院里与马棚里战马肥死,武库中弓弦霉断形成对比。
②“将军不战空临边”和“沙头空照征人骨”:生者无聊幽怨,死者暴尸沙场,生与死的对比画面揭示了战士的悲剧命运,反映了战士的满腔悲愤。
③“岂有逆胡传子孙!”和“遗民忍死望恢复”:占领中原的女真人在这里子孙成,其乐融融,准备落地生根与中原遗民忍辱含泪,盼望统一形成对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