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野望》知识点整
第一篇: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野望》知识点整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作者介绍】
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
【全文翻译】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牛返回,猎人带着猎物回去。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
【考试范围】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
四望,到处是一片秋,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本文由
索罗学院
整理
第二篇: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黄鹤楼》知识点整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介绍】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或写儿女之情,几近轻薄;或状戎旅之苦,风骨凛然,诗名早著,影响深远。
【全文翻译】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考试范围】
1、感慨古人不可见,世事茫茫难预料,具有伤感惆怅之情的句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诗人从怀古的,带有惆怅的情感回到现实中来的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用来表达人们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5、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赏析颈联:颈联写登上黄鹤楼所见之实景: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诗人登楼远眺异乡风景,引动日暮怀归之情。
7、“空余”一词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空悠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空余”突出黄鹤楼的清寥、孤寂感。“空悠悠”突出白云的清浮飘荡。联系上下联,两处“空”字表现写物写景,实则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感叹。
8、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表达作者叹人生以及乡关何处的思乡等复杂感情。
本文由
索罗学院 整理
第三篇:语文_八年级上册_说明文知识[推荐]
说明文知识点
一、说明的方法
说明事物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作诠释等等。1.下定义,是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2.分类别,是按照一定标准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加以说明,使之眉目清楚。3.举例子,是利用列举实例的办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说得具体明白。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5.打比方,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6。列数字,有些事物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用一些数字来说明,往往可以使读者了解得更精确、更具体。7.画图表,用图表说明事物,往往能够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或事理解说得更直接、更具体。
8.引资料,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引资料说明,会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二、说明的顺序
在确定了说明的内容之后,就要进一步考虑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说明,才能说得条分缕析,
中心突出。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错综复杂的,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一定的条理性的。写说明文的时候,要认真研究所写事物的特点和事物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事物的条理性,在这个基础上出一个合理的顺序,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顺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比如介绍一个事件、一项运动、一种制作过程,往往都按这种顺序来说明。《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里对十块浮雕的说明,显然是首先考虑到了它所反映的历史过程,按时间先后一一说明的。
2.按照空间物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对体事物的说明。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就是根据人民大会堂的特点和一般人参观它的规律,按照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主到次的顺序来说明的。3.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
1、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A、题目B、首段C、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2、说明方法分类和标志
分类和作用:
一、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二、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三、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四、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五、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有关劳动的经典古诗六、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七、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八、引用: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3、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⑴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⑷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4、说明顺序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分—总;总—分—总 B、先主要后次要。
C、先原因后结果。D、由现象到本质。E、由性能到功用。F、由一般到特殊。G、由整体到局部。
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⑴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6、说明文分类
⑴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⑵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
第三单元课堂练习
说明文知识点:
一、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