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与主持视听论“播音腔”的意义与突破
—以《新闻联播》为例
□王敬茹
摘要: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有声语言责无旁贷地承担着重要任务,是我国新闻播报、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播音过程中采用的特殊语言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腔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播音腔”。所谓播音腔,是指在广播电视播音不断探索过程中形成的特有风格,其意义在于更好地传播信息,为大众服务。随着“播音腔”的发展,播音风格也有了较大的突破。
关键词:播音腔;《新闻联播》;突破;时代;发展;融媒体
一、什么是“播音腔”
“腔”指一种音调和腔调。唱歌有唱歌的腔调,美声和民歌的唱法,音调都不尽相同;相声有相声的腔调;话剧有话剧的腔调;方言有方言的腔调。我们通常根据一个人说话的腔调,就可以判断其生活的地域。比如港台有港台腔,东北有东北腔.陕西有陕西腔。以此类推,“播音腔”就是区别于日常谈话、相声、评书、话剧、电影等的质的规定性,涵盖广播电视播音的一种独有的特。
并没有彻底“缺位”,只是变换了一种形式,而且将主持活动与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能够保证游戏的连贯性,而且也是新时代对主持人的最新要求。
四、综艺卩目主持人“缺位”现象产生的影响
(一)节目形式方面
《奔跑吧》这档综艺节目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一个字:“真”。近年来户外综艺节目的发展,对传统的综艺节目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收视率方面,《奔跑吧1度夺冠,这说明主持人“缺位”使得综艺节目脱胎换骨,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感受和体验。《奔跑吧》采用长镜头的拍摄方法,全程无死角地记录嘉宾的一举一动,这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也扭转了综艺节目千篇一律的弊端。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奔跑吧》的版权属于韩国.但是我国在引进过程中不仅保证了节目的质量,同时进行了大量的自主创新,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比如洛阳牡丹、畅游梨园等,能够向观众普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另外,主持人的“缺位”让嘉宾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同时让游戏更加真实和贴切,目前节目中的很多游戏已经受到大家的追捧,并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节目内容方面
《奔跑吧》中的嘉宾主持性格迥然不同,比如邓超,极富娱乐精神,能够调动团队气氛;李晨在力量上
占据优势,认真起来给人牛气冲天的感觉;鹿盼属于“小鲜肉”,回眸一笑就能引得女粉丝欢呼雀跃;而唯一的女性成员—
—杨颖.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并且能够四两拨千斤,常常别出心裁,让人眼前一亮。在具体的节目内容上,主持人“缺位”使得节目更加真实,嘉宾能够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而这正是观众求之不得的事情。通过一些巧妙的游戏环节,可以激发观众的好奇心,而且没有主持人的干预.观众可以跟随游戏的进程去猜测游戏的结果。在《奔跑吧》中,也有很多冲突的剧情,这时候没有主持人的参与,就需要嘉宾二、“播音腔”的形成与发展
“播音腔”作为一门有声语言艺术,是我国老一辈播音员多年实践、长期探索的艺术结晶,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洗礼和创新而形成的特有的语言样态。随着后续对其不断进行填充发展,涌现出了很多好的产生巨大影响的播音作品。例如由李野默播讲的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由齐克建播讲的余少华的《活着》等一系列优秀的播音作品,都在用声音向我们刻画着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无时无刻不在展现着有声语言带给我们的魅力。然而在广播电视的发展中.
急中生智,从而化险为夷,这样无疑最符合观众的口味,明星窘迫的境地大概是节目收视率飙升的一大法宝。
(三)节目制作方面
由于主持人的“缺位”,《奔跑吧》的拍摄团队更加专业,不仅布置了大量的固定摄像机,同时在嘉宾乘坐的车辆中也安放了摄像机,这样能够不留死角,不漏掉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这类真人秀节目还运用了航拍,能够从全景的角度向观众展示与众不同的画面,给观众带来奇特的体验。在字幕的制作上,真人秀节目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文字解释和说明,更配备了形象和生动的表情,同时辅助和搭配相关的短语和词组,这样可以更好地向观众传递想要表达的内容,从而制造接连不断的笑点。在节目的后期制作上,编剧需要与导演进行沟通.梳理整个故事脉络,并且对精彩的镜头进行筛选和回放,从而增强节目的感染力,而这是主持人无法胜任的工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综艺节目遍地开花的时代,主持人这一职业受到了日益严峻的挑战,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略主持人的专业性,并且需要重视主持人固有的风格,同时结合节目的特点,运用先进的媒体技术,帮助主持人实现精准的定位,从而制作出更加精良的节目。
参考文献:
1.邵珠清.电视综艺节目的新媒体营销口.苏州大学2016.
2.王晓冬.“去主持人化”:综艺节目主持人的重构[J].青年记者,2016(11):58-59.
3.谭辉.泛娱乐化现象下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态创新研究-----以《奔跑吧》节目为例[J].视听,2018(10):29-30.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视昕2019.03I 109
视听播音与主持
“播音腔”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较为漫长和曲折的时期。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由于“左”的思想的干扰,在
话筒前工作的人们普遍有种无形的压力,害怕岀错,念错 一个字就有可能犯政治错误。于是,一种稳而不错的“保
险”播音风格杂入了播音腔,播音陷入了稳而不错、多停少 连的“一般化”“普遍化”的境地。
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中期.由于受到“文化大革 命”浩劫的影响,传统播音腔的优良传统被抛弃,一种音调
高、内容空的“喊话式”播音风格成为了主流,许多播音员 在播音过程中一味地注重自己感情的宣泄和表达而忽略 了对稿件内容的阐释和展现。
70年代后期有稿播音取代了无稿播音,有稿播音要
求不能读错一个字,这就使播音中充满了“书面语”,播音
员的二度创作受到了极大的束缚,给人呆板、生硬之感。这 对“播音腔”的发展也有了极大的束缚。播音创作已经完全 脱离了之前亲切、为人民服务的初衷。
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在某部门第11次工作会议
上,对播音创作提出了新要求:“广播电视新闻的播出由播
音员最终完成,应该继承保留好的传统,过于适用的、固有
的、呆板的播音腔要改革,除了发布政令、宣读重要报告、 播送重要政治性文章,语调必须庄重外,一般来讲播音员
要像知心朋友同听众谈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岀,对播音腔 的研究已经开始肯定传统,排斥千篇一律一种腔调、高高
在上的播音语言形式,并关注播音本质问题。
随后一直到现在,播音风格始终都在走“平民化”路
线,一直不断创新.增加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播音腔”也 在保证原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增添了
新的生命力。
三、“播音腔”的意义
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以及
一系列新型媒体的崛起,关于“播音腔”是否应该继续坚持 和发展也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有些播音员主持人只是掌握
了广播电视语言的表面知识,而自认为真正掌握其精髓, 不能辨证地继承和发展播音语言的样态,用固有的自认为
专业的腔调来谈论百姓身边的事情,没有真实情感,与受 众距离拉大,心中没有观众.只有“范儿”,没有“魂”。还有
一些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照搬、模仿国外或港台的普通 话播音,令传播效果大打折扣。这样所谓的“播音腔”最终
造成了受众反感、业内人士质疑的后果。
尽管有一系列的问题,“播音腔”是否还应该继续发展
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播音是一门科学,必然要有自己的 语言特征,“播音腔”是我国老一辈播音员多年实践、长期
探索的艺术结晶,后继者又在坚持和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
展丰富着它的内涵。它的存在对我们语言风格的形成以及
有声语言的传播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 “播音腔”要求字音准确,语言规范
“播音腔”的语言规范性体现在普通话发音准确、用词 严谨、语法正确上。“播音腔”这一要求不但符合广播语言
的特性,还起到了推广普通话和我国优秀文化的作用。一 个好的播音语言面貌也直接展现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 明进步的程度。
(二) “播音腔”要求语言庄重,内容准确
庄重的语言表达能够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播音 员主持人的真诚,使其传播的信息更加真实可信。但是庄
重并不等于刻板和一成不变。在某种程度上,播音员主持 人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形象。庄重的“播音腔” 更能体现出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能让世界看到一个大
国庄重的形象以及博大的胸怀。
新闻联播错误(三) “播音腔”要求符合时代潮流,传达时代声音,把 握时代要求
“播音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跟随时代的发展也 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例如在五六十年代,由于受到“左”的 思想干扰,播音风格大多以“稳”为主,稳而不错,少停多
连,趋于一般化。进入现代,由于融媒体趋势加强.信息高 度发达,播音风格也从端正大方向活泼、亲切转变。这正是
符合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传播 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做好舆论引导。
(四) “播音腔”要求语言平实,语气亲切
语言平实,贴近受众,是观众愿意收听收看节目的根
本保证。之前,播音风格讲究字正腔圆、成熟稳重,但是缺 乏贴近性和亲切感,使大量观众产生反感,经过后期的调
整,节目中的语调、内容都发生了改变,时而欢快.时而严
肃,给观众带来较强的现场感,更加有利于消息的传递。这
种亲切的“播音腔”也更为受众所接纳和认可。
四、“播音腔”的突破
尽管“播音腔”对我们语言风格的形成、有声语言的
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一成不变的“老套路”最终都会被时
代所抛弃。《新闻联播》作为目前覆盖率和收视率最高、影响 力最大的电视新闻节目,一直担当着宣传党和政府声音的 “喉舌”重任。新闻联播主持人播音风格自然而然成为了其他
节目学习和借鉴的典范。从《新闻联播》播音风格的演变中,
可以反观出近几年“播音腔”的变化与突破。
(―)-播音腔”表达的突破:实现了由“播”到“说”再到
“讲”的巨大变化
例如1990年的《新闻联播》:
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播出的主要内容有……
上海市准备开发的浦东新区,是指黄浦江以东,长江 口西南,川洋河以北的靠市区的一块儿三角形地区,面积
约35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 U0万,有一些工业基础……
就像这样的“播音腔”,是早期《新闻联播》的固定模
110 I  RADIO&TV  JOURNAL
2019.03
式,播音员照稿“播”新闻成为主要潮流。新闻的书面用语较多,与观众的距离也普遍较远。但是这样的表达方式是否能够打动观众呢?答案是否定的。《新闻联播》的主要受众是普通百姓,只有用平实易懂的语言,才可以与受众更好地沟通和交流,更贴近受众,深入众生活,更好地做众喜闻乐见的新闻。
随后经过播音员对“播音腔”的思考与总结,2004年《新闻联播》在报道刘翔夺取雅典奥运会冠军的新闻做出了改变:
今天凌晨,对于中国田径来说是一个将被永远铭记的时刻。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黄闪电”刘翔以12秒91的惊人速度“飞”过终点,为中国队捧得了田径历史上最重的一枚金牌……
这样的播音方式不再是之前的书面化、官方化的语言,取而代之的是百姓更加喜闻乐见的“大白话”,“播音腔”突破了原本的“固”化风格,更加注重生活化、口语化表达,实现了由“播”到“说”的突破。从此,以《新闻联播》播音员主持人为代表的一系列主持人的播音开始走向基层,“播音腔”也变得更加“接地气儿”。
近些年,随着融媒体趋势加强,使得国际化交流也日益成为了主流。习近平在2012年年初视察三大央视时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随后以《新闻联播》主持人为代表的各类节目的播音员主持人在原有基础上,对“播音腔”进行了新的发展与创新。2013年春节除夕之夜,《新闻联播》李梓萌、郎永淳两位主持人首次一改往日严肃风格,双手作揖给全国人民拜年。之后《新闻联播》主播在节目中开始频频引用轻松的网络词汇,赢得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赞誉。
例如2017年3月15日,央视《新闻联播》节目内容:大飞机,水陆两栖;新能源,乘势而上。下面一起
来看今天的“点赞”中国。节目中的主持词朗朗上口,节目中播音员的播音风格欢快.节奏感强,富有变化,使受众产生很强的现场感。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从《新闻联播》主持人表达风格上可以看到,近些年“播音腔”在表达上实现了由“播”到“说”再到“讲”的新突破,更加具有时代感.更加符合总体发展趋势。
(二)“播音腔”风格的突破
《新闻联播》第一代播音员以赵忠祥和李娟为代表。赵忠祥播报字正腔圆,声音浑厚,态度严谨,其语势没有太大变化,字字咬紧,发音准确;李娟的播报风格也是以严谨为主,语势略高,情感平淡。总体来看,第一代播音员“播音腔”风格平淡、严谨。
《新闻联播》第二代播音员以李修平、罗京为代表。李修平是当时《新闻联播》中最具有观众缘的播音员之一,其播报风格温柔亲切,播音自然流畅,咬字清晰,更加平等地向观众传递消息;罗京被观众称为“国嗓”,其播音语言风格亲切朴实,爱憎分明,语势舒缓,咬字清晰.亲切自然。总体来看,第二代播音员“播音腔”突破了第一代播音员平淡严谨的风格,变得更加爱憎分明,亲切朴实。
《新闻联播》第三代播音员以康辉、海霞为代表。康辉新闻播报更加活泼.语势上富于变化.深受人民众喜欢,同时播报节奏感强.声音洪亮,给人以欢快、时尚之感。海
播音与主持视听
霞的新闻播报咬字清晰,声音洪亮,干脆利落,新闻播报风格大气稳重,重点突出,刚柔相济,使得观众更加理解新闻播报内容。总体来看,第三代播音员“播音腔”风格在第二代的基础上再一次突破,更加刚柔相济,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新闻联播》第四代播音员以郎永淳、欧阳夏丹为代表。郎永淳新闻播报更加口语化,更加突出“说”新闻的特点,其声音干脆清晰、富有磁性.语势在变化的基础上稳重大气,亲切自然,形成了独特的“郎式”播报风格,深受观众喜爱。欧阳夏丹播报风格更加亲切自然,语势欢快,节奏感强。他们的播报风格由原来的“播”变为了“说”。总体来看,第四代播音员在第三代“播音腔”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突破和填充,更加亲切明快,稳重大气,更富有“生活”气息。
从历届《新闻联播》播音员播报的变化中,我们不难看出“播音腔”风格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加个性化,也有利于与观众更好地沟通与交流。“播音腔”风格也更趋于爱憎分明、刚柔并济、亲切朴实、严谨生动的语言特点。
(三)“播音腔”语调的突破
所谓语调,指的是播音员在新闻播报时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停顿的变化。无论开心、伤心、喜悦
、愁苦,都可以通过声调的变化来表现。《新闻联播》“播音腔”语调的突破.让我们看到了一档全新的不一样的新闻节目。
例如新闻联播开头:各位观众晚上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新闻联播》。
早期由于时间具有严格限制,播音员在播报开头这几个字时,总体语速偏快,播音员发声位置在中后部,给人以严肃、正式的感觉。另外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力求“稳”的感觉更加明显。尤其是60年代初期,广播电视播音都必须严格按照稿件播音,《新闻联播》当然也紧跟时代要求,这就造成了播音员缺乏二度创作的能力,长此以往造成了语调平平没有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新闻联播》播音员普遍年轻化,为其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注入了新活力。节目开头语调富有变化,“各位观众”发声靠前.更易拉近与受众的距离.给人以一种平等、亲切的感觉。直到现在.播音员主持人的“播音腔”在语调上已经实现了由“平”到“扬”的重大突破,为其它广播电视媒体提供了新的播音方法和技巧,使得“播音腔”更具有时代感。
五、结语
作为播音员主持人,有责任剔除“播音腔”中的杂质,赋予它时代的活力,使其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多种功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传达党的声音,更好地担当党的“喉舌”之重任。我们应该积极正确地
看待和运用“播音腔”,并且要长期坚持和发展“播音腔”,不断突破、完善旧有的风格体系,形成具有个性、符合时代潮流的播音风格。
参考文献:
1.张颂.播音主持艺术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张颂冲国播音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
3.
(作者系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6级本科生)
视听2019.03I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