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试题(B)卷
-----学校 -----班级    姓名_______成绩_______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我会读拼音写词语。(10分)
Guǐ xióng  qīng  xī  sù jìng    chéng xiào  qín cháo  
Jié  chū  xiōng huái  zhèng fŭ  xióng wěi  hē  zùi
 
二、选出加点字的拼音和书写全对的一项(  ).(3分)
A. yán 安        春 shǔn
B. máo 屋        土铿锵的近义词 kàng
C.明 huáng        元 dàn
三、填字组词,对号入座。(7分)
风(  )日(  )     热闹非(      )
(  )(  )褴褛        灯(  )酒(  )
耀(     )扬威        (  )顾(  )盼
1.形容天气晴朗暖和。(     )
2.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
3.形容衣服破破烂烂。(     )
4.向左右两边看。(     )
四、写近义词。(6分)
破旧——(    )  昔日——(    )  追寻——(      )
温热——(    )  奥秘——(    )  灿烂——(      )
五、填写恰当的词语。(4分)
(          )的春光    (          )的燕子
(          )的土炕    (          )的小树
(          )的阳光    (          )的电器
(          )的流水    (          )的脊梁
六、仿写词语。(3分)
例:干干净净(AABB式)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例:悄悄地(AA地式)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例:滚烫滚烫(ABAB式)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
1.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梅兰芳高兴地说:“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兰芳剃了胡须决定登台表演。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但使龙城飞将在: (              ) 。
②不胡马度阴山:(              )  。         
③葡萄美酒夜光杯: (              ) 。
④醉卧沙场君莫笑:  (            ) 。
九、下列诗句中与战争有关的是(  )(多选)(4分)
A.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C.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十、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              ),万里长征人未还。
2.醉卧沙场君莫笑 ,(                )?
3.生当作人杰,(                  )。
4.(                  ),天下谁人不识君?
5、周恩来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立下了“(            )”的志向。
6、梅兰芳蓄须是为了表明(              )的决心。
7、为了使国家富强,科技发达,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    ),毫不犹豫地丢掉了(    ),但是绝不能失去(      )的延安精神。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一)课内阅读(12分)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周恩来出生于1898年。十二岁那年,他离开家乡江苏淮安,随回家探亲的伯父来到了东北沈阳。一到沈阳,伯父就告诉他,沈阳有些地方是外国人的租界,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那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吗?为什么不能去呢?”
       “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十二岁的周恩来当然不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话,但是“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却让他难以忘怀。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进了租界。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她原本指
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心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一、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 (1分)
  A.起(jué )  果(xiào)  B.示(fàn) 阳(wéi)
  C.国(wèi)    训(chì) D.门(mèi)  事(zhào)
二、读拼音,写字词。(5分)
  1.伯父严sù(  )地说:“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到xiōng huái(  )(  )宽广,知荣辱,gù(    )大局,力争报xiào(  )国家,zhèn(  )兴祖国。”爸爸听了,zàn(  )同地点了点头。
2.对这个问题我一直yí  huò(  )(  )不解,直到看到名师点拨,这道题的思路才逐渐清xī(  )起来。
三、用下面的词语造句。(2分)
疑惑不解                                             
踊跃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1.这是中国的土地。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中国人要振兴中华。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8分)
坐中国船
1919年6月的一天,在重庆朝天门码头,一条木船靠岸了。准备去上海的陈毅和其他几个青年一一走出船舱,登上码头的最高处,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