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在世界银行的排名榜上,从第一到第十都被日本的银行所垄断。为此,日本政府和国民一直引以为豪。然而1995年,日本的金融界却相继发生数起恶性事件,给已经面临危机的日本银行业带来极大的冲击和震动。特别是“大和银行事件”,无疑使濒临困境的日本金融界雪上加霜。那么,造成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它对日本金融业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如何?日本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拟就此作一探析。
一、日本金融危机的背景和本质
进入1995年以来,日本金融业的运气极其不佳,坏消息频频传出,真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年初,东京协和、安全两家信用社发生挤兑,致使日本银行政策委员会出资200亿日元才得以解决。7月份,柯斯摩信用社又发生挤兑被停止部分业务。8月份,宇宙、木津两家信用社破产。9月份,兵库银行又创下日本战后第一宗银行倒闭案。11月初,一则惊人的消息震动了国际金融界:日本大和银行因长期非法交易美国国债,导致1100亿日元的巨额亏损。美国联邦和纽约州银行管理当局联合下令,限令大和银行在美国的17家分行及大和信托投资公司必须在3个月内结束在美国的一切业务,撤离美国,并规定大和银行3年内不得在美国重新开展金融业务。与此同时,美国联邦大陪审团还指控大和银行非法隐瞒其纽约分行高达11亿美元的交易损失。如果指控成立,大和银行可能被判处13亿美元的。12月份,日本金融机构在美又爆丑闻,日本野村国际证券公司因违反股票交易规定(未按规定维持足够的资本和现金准备,并提供不实财务资料),被纽约股票交易所处以100万美元的……。
通过对日本金融业目前情况的观察和分析,日本金融业今年以来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日本的金融体系缺乏透明度和应变能力。大和银行事件说明,日本的银行虽然拥有庞大的资金量,但是却不很熟悉国际上先进的金融交易,而且也暴露了银行内部管理混乱、信息度透明度低、违法的秘密交易盛行等重大弊端。事件本身使人们确信日本金融系统对海外银行业务疏于管理,可能还有不少潜在的隐患。美国表示无法信任日本银行体系“松散的信息披露制度和监管程序”。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储备保险公司和纽约、加利福尼亚等州银行也认为,大和银行数年来对经营信息,特别是巨额亏损秘而不宣是与整个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相违背的,这会对联邦管理职能的信心造成破坏性的后果。
如果追究事件的根源,恐怕可以说日本战后形成的政府保护下的“温床体
制”是其罪魁祸首,也就是说,对日本这种缺乏透明度的金融制度,大藏省是负有重大责任的。“二战”后,日本政府极力推行扶植和保护银行的政策。这是由于当时的日本经济面临着许多难题,首当其冲的便是企业的资金不足问题。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仅靠企业内部积累远远不能满足扩张的资金需求,外部筹资必然成为主要筹资手段,而证券市场发育缓慢则决定了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内企业若主要依靠直接金融筹资必将难以奏效。因此,银行不仅需要向企业提供短期的流动资金,而且还要提供本应由证券市场提供的长期设备资金。这样的金融机构与欧美相比,其社会地位、社会势力乃至社会责任均要大得多,这就决定了日本的银行在政府保护下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金融危机的影响那么,造成金融危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坦率地说,原因在于金融机构和大藏省处理不良资产的措施失误。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在地价暴跌、不良资产成为问题的1992年至1993年期间,金融机构向国民公布不良资产的金额,大藏省和日本银行一起采取处理不良资产的有效措施,金融危机大概就不会这么严重。以“住专”为例,根据大藏省1991-1992年的第一次调查结果统计,当时的不良资产为4.6479万亿日元,而1995年8月的第二次调查结果表明,其不良资产达8.1321万亿日元,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住专”7家公司的不良资产增加了约75%(《日本经济新闻》1992年2月6日第一版),足以证明问题的严重性。然而,有关人士当时坚信地价肯定会上涨,因而不公布不良资产的准确数额,希望在内部平息问题,等待地价再次上扬,认为这样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良资产的数额进一步增大,那些缺乏经营能力的信用社和地方银行不得不宣布经营破产。尽管大藏省战后管理银行的一套做法迄今没有造成一家大银行破产,这一点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然而只要一些金融机构的破产问题表面化,国民就会对大藏省管理银行的做法失去信任。我认为,这就是目前金融危机的本质。
2.严重的不良资产是导致众多金融机构破产的重要因素。“不良资产”是前些年日本“泡沫经济”时的产物。那时,人们纷纷购股投资,金融商品价格象吹气一样,迅速膨胀。1989年底,平均股价高达3.9万日元。“泡沫经济”崩溃后,金融机构贷出的大量款项,有的因融资企业破产,或因经营不善,大部分无法收回,形成了所谓的“不良资产”。据日本大藏省银行业务厅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数额已达50万亿日元。不仅21家商业银行拥有数不清的呆帐,近来又
发现住宅专业银行、农业系统银行、信用组合以致于国家资本的金融机构都藏有不知其数目的呆帐,而且相互间盘根错节,很难理清。日本大藏省认为,日本金融界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不良资产问题。美国货币管理当局也指出,日本金融业目前的不良资产数目比美国金融界最糟糕的1990年还要高出一倍多。
不良资产的问题,归根到底是银行资本不足的问题。不良资产增加使银行的资产数额减少,随之而来的是自有资本大幅度降低,这将会增加银行经营破产(债务过多)的可能性。为避免出现这种危险,金融管理当局必须注意银行自有资本的变化。由于利率不断下降,日本的银行在业务纯收益方面一直效益很好,从而对自有资本的恢复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银行的经营来说,一旦利率不再降低,就会出现令人失望的情况。因为银行本身进行的是筹措短期资金,运用长期资金这样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在利率下降时可获得高收益,在利率上升时则会减少收益。因此,为了使银行恢复正常的经营,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快弥补银行部门消耗的自有资本。
二、日本金融危机的影响
当前日本经济不振,银行呆帐丛生,金融信誉下降。大和银行巨额亏损被曝光后在日本金融界引起极大的震动,东京股票交易所及大阪股票交易所当天暂停了这家银行的股票交易。国际金融市场,对大和银行的巨额亏损也立即作出了反映,在香港同业拆借市场,大和银行融资成本比其他银行高出了0.3125个
百分点。那么,此次金融危机对日本金融业在国际金融界的地位以及对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1.导致日本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信誉急剧下降。继大和银行纽约分行因非法交易造成1100亿日元的巨额损失后,美国和日本的金融市场又传出日本富士、第一劝业、樱花等其他大型商业银行都因交易外国证券和衍生金融商品发生巨额亏损的消息。这些事件必然导致日本金融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信用危机,使日本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信誉急剧下降。国际著名的银行信用评定机构——穆迪投资服务公司最近公布了对日本50家银行进行的信用评估,结果没有一家银行获得A级,仅有一家地方银行——静冈银行获得B级。由此可以看出,曾经在国际金融界显赫一时的日本各大银行日子都很难过,日本东京往日的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尤如夕阳西下愈来愈暗淡。
另外,美国不仅要把大和银行彻底赶出美国市场,而且同时加强了对日本其他银行的监督和控制,并计划压缩其金融业务。在欧洲市场上,日本银行的金融活
动已经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特别是欧洲金融机构都相继提高了对日本银行的资金拆借率。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开始调查日本银行的业务活动,并效仿欧洲提高拆借率。与此同时,许多外国银行将各自的亚洲总部撤离东京转向新加坡等新兴的国际金融中心。
2.日本金融业信誉的下降使日本金融机构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筹资的成本增加,难度加大。据《日本经济
新闻》报道,日本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资时的“日本溢价”(附加风险利率)正在迅速提高。1995年10月18日,纽约市场的“日本溢价”已从10月初的0.3%提高到0.5%。10月24日,东京市场的“日本溢价”猛升到1%。另外,日本金融机构在伦敦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也不断遇到费用增加、筹资计划不能完成等问题。有些外国银行还削减了同日本金融机构签订的融资合同金额,甚至冻结合同,这些都使日本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筹资计划难以顺利实现。
日本金融机构筹资成本增加可能会影响亚洲其他银行的贷款业务,甚至对亚洲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即使筹资成本增加1%,对获利状况较好的日本银行业并无大的影响,但对其他亚洲银行则不同了。亚洲其他地区许多银行的信誉低于日本的银行。因此随着日本金融危机不断加深,日本金融机构的筹资成本上升,借款利率提高,这必然会导致日本减少对亚洲其他地区的贷款,并抛出手中的债券。亚洲债券市场如果失去日本资金的支持,利率必然上升,亚洲其他地区的公司筹资将更加困难,经济也会受影响。
3.导致日本金融机构破产增加。严重的不良资产问题,打破了日本银行业不会轻易倒闭的传统规矩。自“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金融界深受巨额不良资产的困扰,已有十几家金融机构相继破产,仅1995年以来就有5家金融机构因此倒闭。巨额的不良资产不仅使许多中小金融机构陷入危机和纷纷破产,也使企业贷款减少,进而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目前,日本整个金融业仍未渡过难关,还有7家住宅贷款公司出现严重危机,其中有的早已资不抵债,濒临破产。
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加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购建私人住宅成了当时的消费热点。但是,按照日本有关法律的规定,资金雄厚的各民间银行不得直接介入房地产交易和向个人提供购建房贷款,而住宅金融公库等政府贷款的增长又跟不上“私人住房热”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日本各都市银行、地方银行、信托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绕过法律规定,相继于1971年至1976年间
成立了七家专门向个人提供购建房资金的“住宅金融公司”。连向来不介入城市金融业务,主要承担向农民提供生产、生活和建房贷款的农林系统金融机构,也在1979年成立了协同住宅贷款公司。在资金的筹措方面,住宅金融公司和银行不同,不能吸收存款,所以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从母体金融机构的长期借款。住宅金融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以房地产为抵押进行住宅贷款。除此以外,还办理与住宅贷款有关的生命、损害保险及住宅金融公库的代理业务。成立之初,住宅金融公司主要是向个人提供住宅贷款,后来转为向泡沫经济时期迅速发展起来的房地产公司提供贷款。贷款规模也由几千万日元增加到几十亿日元以上,风险随之增大。
进入90年代后,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出现了衰退,房地产价格暴跌。许多房地产售价不及当初投资的1/3至1/5,地价和住宅金融公司的股票也一跌再跌,大批房地产公司宣告破产。由于这些房地产公司无力偿还住宅金融公司的贷款,从而造成了大量的“呆帐”。到1995年8月末,住宅金融公司的总贷款余额是11.2万亿日元,其中“呆帐”金额达8.13万亿日元(《日本统计月报》1996年2月10日号,第113
页;《日本经济新闻》1996年2月6日),实际上已处于破产境地。因此,解决7大公司金融危机是当务之急的首要任务。
4.加速日本金融界重组的步伐。日本政府为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一般不允许银行倒闭,而是采取银行合并等措施,利用实力较强的银行扶持濒临倒闭的银行,因此大和银行与日本的第四大银行——住友银行于1995年11月4日初步达成合并协议,具体合并时间将定于1996年10月。住友银行与大和银行合并后,两家银行存款合计高达6300亿美元,超过今年4月东京银行和三菱银行合并的规模(东京银行和三菱银行的存款合计仅为5300亿美元),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银行。就合并后的资产而言,东京与三菱银行的资产合计将达到7700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住友与大和银行的资产合计将为7050亿美元,也居世界第二位。
住友银行所以向濒临倒闭的大和银行伸出“援助”之手,因为大和银行是日本11家大城市银行中唯一经营信托业务的银行,而且大和银行还拥有股票承销权。今后住友银行可以以“全能型超级银行”的实力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因此两家银行的合并有助于推动和加速日本银行业的重组过程。日本银行业的经营状况参差不齐,一部分大银行经营状况较好,另一部分银行,特别是一些中小型金融机构,如地区性小银行和房地产信贷公司等,问题相当严重。此次事件之后,这些中小型金融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