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社会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有三个:即社会体育、终身体育和身体锻炼。
第一章社会体育概述
第一节 社会体育的概念体系
1.社会体育的概念: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众体育活动。
3.众体育的特点:①参与对象具有广泛性;②活动功效具有复合性;③活动方式具有灵活性;④活动时间具有业余性。
▲简述社会体育与众体育的区别:
①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众体育活动;众体育是人民大众在余暇时间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 、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②社会体育是众体育的主要部分,但不是全部。
③众体育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众体育是相对于高水竞技体育而言的;在狭义(本质)上它是全体社会成员中广泛开展的,人们以身体运动动作为主要手段,对自己的身心进行锻炼,获得娱乐享受,提高健康水平,在身心健全发展上不断超越自我,并促进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进步的大规模社会实践活动。
4.大众体育是众体育的别称。
5.全民健身
6.体育锻炼亦称身体锻炼。
7.娱乐体育亦称身体娱乐。人们消遣、娱乐是相对工作而言的。
8.余暇体育亦称闲暇体育、休闲体育。它更强调体育活动的时间性质、人们在活动时的心态,以及活动所采取的方式。
9.生活体育。
10.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
第二节 社会体育的历史与现状
1. 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简史:
①新中国社会体育的创业阶段(1949~1957)
②马鞍型发展阶段(1958~1965)
③畸形发展阶段(1966~1976)
④恢复、发展与初步改革阶段(1977~1991)
⑤改革的深化阶段(1992~今)
2 .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大众体育率先在联邦德国和挪威兴起,继而扩展到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标。
3.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和背景:
①“文明病”的蔓延求助于大众体育。
②大众体育是一种高尚健康的消遣娱乐手段。
③人口构成老龄化是大众体育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④大众体育与人口的都市化倾向和就业的脑力劳动化倾向关系密切。
⑤大众体育是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形式。
第三节 社会体育的结构与功能
1.社会体育的结构,就是指构成社会体育的内在的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方式。
2.社会体育的结构的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层次性、动态性。
▲论述社会体育的要素有哪些?并分析。
①人的要素:参与者与组织管理者
②时间要素:余暇时间是人们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
③空间要素:
④财的要素:社会体育的过程是一个消耗社会财富的过程,因此必须要有资金投入。
⑤物的要素:社会体育发开展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⑥信息要素:体育锻炼的科普知识、社会体育的管理经验、社会体育的报道性新闻、社会体育的科研成果、政府关于社会体育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等,都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⑦管理要素:
3.社会体育的功能:①健身功能;②文化娱乐功能;③社会情感功能;④经济功能;⑤稳定
社会的政治功能;⑥教化社会的道德功能。
第四节 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1.简述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㈠社会体育体制正在完成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①社会体育的组织管理:从单纯的政府行为走向社会共同行为。
②社会体育的运作形式:从公益型走向经营与公益结合型。
③社会体育的目标:从单一目标走向目标多元。
④社会体育的内容和手段:从单调枯燥走向丰富多彩。
⑤社会体育参与者的心态:由被动参与到主动投入。
㈡社会体育将全面走向社会化。
㈢社会体育的科学化水平将有较大的提高。
㈣社会体育管理呈多样化的格局。
第二章 社会体育参与
第一节 社会体育参与概述
1.发展社会体育的宗旨:提高国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中国社会体育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与落后的短缺的社会体育资源之间的矛盾。
3.社会体育的参与方式:
①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直接参与,指人们亲自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②当然参与和或然参与。
③终身参与和间断性参与。
④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主动参与,指人们接受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对体育运动和身体娱乐产生浓厚兴趣,自觉主动地坚持体育活动。
4.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
⑴社会环境层面。
①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体育的基本制约因素;
②政治是社会体育发展的基本保障;
③文化构筑了社会体育的社会文化氛围。
⑵社会体育的管理层面:
①社会体育的社会定位;
②社会体育的资源配置;
③社会体育的管理水平。
⑶社会体育参与的个体因素:
①体育观念因素;
②个人需求与条件因素;
③社会环境条件因素。
第二节 体育人口概述
1.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体。
2.国际体育人口判定方法:
①单一粗放式判定标准;
②三元定性判定标准;
③三元等级判定标准。
3.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三元定性判定标准):
①每周身体活动频率3次以上;
②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
③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第三节 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第四节 非体育人口
1.非体育人口,可分两类:一类是 “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另一类是“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
第三章 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
第一节 生产方式及其变迁
1.生产方式的主要标志是社会经济形态。(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
第二节 生产方式与社会体育的关系
1众体育意识的演变:
①无体育意识阶段;
②经验体育意识阶段;
③理性体育意识阶段;
④和谐体育意识阶段。
2.社会体育对生产方式的影响:可以
①培养劳动力;②保护劳动力;③修复劳动力;④提高劳动生产率;⑤“恢复”劳动力;⑥体育行业成为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产业部门。
第四章 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
第一节 生活方式概述
1.生活方式指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指导下,各种生活活动的形式。
2.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①自然地理环境;②生产方式;③社会制度;④经济发展水平;㈤文化传统。
3.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个要素:①余暇时间,亦称自由时间,指在一昼夜的全部时 间结构里划出一切必要时间后所剩余的那部分有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②生活节奏; ③生活空间;④生活消费;⑤行为习惯。
3.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个要素:①余暇时间,亦称自由时间,指在一昼夜的全部时 间结构里划出一切必要时间后所剩余的那部分有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②生活节奏; ③生活空间;④生活消费;⑤行为习惯。
4.社会转型期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①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快速增长;
②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③居民获取信息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④城镇居民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⑤余暇时间的延长,生活空间加大。
5.生活方式转变向社会体育提出的问题:
①余暇时间的使用存在着较大的浪费;
②电视时代的到来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
③生活节奏的加快引起的种种困扰;
④疾病谱的变化提示生活方式的转变必须注重社会体育的注入。
第三节 亚健康与社会体育
1健身资格证.亚健康是一种自感不爽,检查无病的,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体状态。
2.亚健康是国际医学界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医学新思维,是医学的一大进步。
第五章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第一节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概述
1.填空: 我国于1995年6月由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思路:
①它要成为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全局的计划。
②它要成为未来宏观发展的战略性计划。
③它要符合科学性和中国国情特点。
④它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3.名词解释: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在国家宏观领导下,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动员和组织众积极投入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跨世纪的国民体质建设发展战略规划。
4.简答(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意义:
①实施它有利于满足国民的健身需求。
②有利于全民提高国民素质。
③有利于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
④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5.全民健身活动,是指政府倡导、市民参与,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众性健身活动。
第二节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与组织实施
1.《全民健身条例》由国务院于2009.10.1 起施行。
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①第一部:面临的形势
②第二部分 目标和任务
到2010年应该达到的目标: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全民健身体系,体育人口和国民体质等主要指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工作保障系统和服务支持系统。形成国家、社会、个人三者有机结合的全民健身新格局。
③第三部分 对象和重点
全民健身计划以全体国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填空)
④第四部分 对策和措施
第五部分 实施步骤
(第一期工程自1995年至2000年,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二期工程自2001年至2010年完成,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的全民健身体系)。
3.简答:《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的措施:
①成立“国家全民健身领导小组”
②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配套工程“全民健身一二一启动工程”
③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
④制定《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对我国国民体质进行监测
⑤加大全民健身科研力度,提高实施计划的科学性
⑥加大社会体育经费投入
4.简述全民健身计划“一二一”启动工程:
①倡导(要求)全民做到:每人每天参加一次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二种以上体育健身方法,每人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
②倡导(要求)家庭做到:每个家庭拥有一件以上体育健身器材,每个季度全家进行二次以上户外体育活动,每个家庭有一份(册)以上体育健身报刊或图书。
③倡导(要求)社区做到:提供一处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每年组织二次社区范围体育健身活动,建立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②倡导(要求)家庭做到:每个家庭拥有一件以上体育健身器材,每个季度全家进行二次以上户外体育活动,每个家庭有一份(册)以上体育健身报刊或图书。
③倡导(要求)社区做到:提供一处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每年组织二次社区范围体育健身活动,建立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④强调(要求)学校做到: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开展二次远足、野营活动,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检查。
第六章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