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音乐表现特征与欣赏心理、风格和流派
一、音乐的抒情性特征及欣赏  《二泉映月》
二、音乐的描绘性特征及欣赏  《十面埋伏》
三、音乐的功能
娱乐功能:夫乐者乐也。
美育功能:孔子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列为六艺之一。
实用功能:音乐、保健作用、商业运用等。
四、风格:风格的多样性和一致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五、西方音乐历史时期及流派
中世纪时期(公元476~1453
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0~1600
巴洛克时期(公元吉米是男是女1600~1750
古典时期(公元1750~1825
浪漫时期(公元1820~1900
现代音乐时期(公元1900~
古典乐派: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结构规整,乐句之间、段落之间长度大体相当,较匀称、平衡,具有高度的形式美。
浪漫乐派:代表人物舒伯特、韦伯。本能超越理智,想象超越形式,感情超越理性,追  美的崇高境界
六、爵士乐(Jazz)源于美国的一种流行民间音乐。
第二节、音乐的表现要素、手法、结构
一、音乐欣赏的三个阶段
  官能欣赏、感情欣赏和理智欣赏
二、基本表现要素
1.旋律:悠长、宽广、起伏大的旋律,适于表现辽阔、深远的意境和 深情、奔放的情绪。
      级进、小跳为主的旋律,一般表情细腻、婉转,适于表现优美抒情的生活小景。
      连续上行的旋律,适于表现明朗乐观的情绪和向上的力量。 
      连续下行适于表现悲痛、忧伤或深沉、肃穆的感情。
2.调式调性:
3.和声《怒吼吧黄河》《保卫黄河》
4.节奏、节拍
  二拍子:强弱均匀
  三拍子:律动较缓、柔和流畅,给人一种摇曳的感觉。
  四拍子:宽广、稳健
5.速度:快速适于激情、兴奋、紧张、欢快、活跃。慢速适于安详、 忧愁、沉思、宁静。
6.音区:高音区明亮悦耳,中音区坚实稳重,低音区浑厚暗淡。
7.力度:《伏尔加船夫曲》
8.音:《动物狂欢节》《彼得与狼》
9.织体:音乐中纵向和横向的关系和平衡方式称为织体。分为单声部和多声部两类。
第三节、人声分类,演唱形式及风格
一、人声分类:
1.女高:三类
抒情女高:声音宽广而清朗,音明亮秀丽,擅长演唱优美抒情的歌唱性旋律。《黄河怨》
花腔女高:音清脆明亮,声音轻巧灵活,特别富于弹性善于演唱快速、华丽的曲调。《夜莺》
戏剧女高:音量大、嗓门宽、声音坚实有力,能表现强烈、激动、复杂的情绪。《沁园春·雪》
2.女中和女低:《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3.男高:抒情男高(音明朗富于诗意,擅长抒情)、戏剧男高(音强劲有力,适于表现强烈的感情)。《祝酒歌》
4.男中和男低《跳蚤之歌》《老人河》《嘎达梅林》
5.童声:《爱我你就抱抱我》《娃娃》
二、演唱形式:独唱、齐唱、重唱、合唱。
《遵义会议放光辉》《祖国颂》
三、演唱方法及风格
1.美声:源于意大利,要求气息由丹田发出,三个共鸣腔区形成良好共鸣,声音由头部发出,圆润、浑厚、优美,体现最完美的歌唱技巧。《为祖国干杯》
2.民族:在我国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方法的优点综合创立的具有民族特点歌唱方法,位置较靠前,音更清亮、甜美、清新。《好日子》
3.通俗:风格多样,接近人声,强调个性。
四、民歌的产生:产生于劳动人民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劳动实践之中,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小白菜》《走西口》《小河淌水》
五、民歌的体裁特征:受语言、生活、风俗、地理环境、历史传统等影响。
劳动号子:打夯、舂米、打硪、船夫、纤夫号子,挤奶歌、插秧歌、打麦歌等。《川江船夫号子》:分八段
山歌:在山野、田间、牧场劳动时所唱的抒情民歌体裁。陕北的《信天游》内蒙古《爬山调》甘、青、宁《花儿》苗族《飞歌》等。
小调:在平原地区城乡流行的民歌,节庆歌舞、茶余饭后演唱,往往经过艺人加工提炼而成。《孟姜女》《蓝花花》《十送红军》
第四节、中国民歌和民间歌舞音乐
一、少数民族民歌
蒙古族长调《牧歌》、甘青宁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维  吾尔族民歌《阿拉木汗》、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
二、中国民间歌舞